黑龙江

  • 杜尔伯特县餐饮服务业黑龙江
    九十年代初,杜尔伯特人包淑贞到广东开办了黑天鹅饺子馆,经过多年发展,注册了广东黑天鹅饮食文化有限公司,开设黑天鹅饺子馆连锁分店近50家,成为广东家喻户晓的一个东北的餐饮业品牌。在她的带动下,我县很多人在广东开起了餐馆,目前,餐馆达到3000多家,从业人数达到20000多人,最高峰时达到30000多人,年均创收1.5亿元。2000年,包淑贞被评为中国百位世纪杰出女性。为加强服务和管理,…展开 >

    九十年代初,杜尔伯特人包淑贞到广东开办了黑天鹅饺子馆,经过多年发展,注册了广东黑天鹅饮食文化有限公司,开设黑天鹅饺子馆连锁分店近50家,成为广东家喻户晓的一个东北的餐饮业品牌。在她的带动下,我县很多人在广东开起了餐馆,目前,餐馆达到3000多家,从业人数达到20000多人,最高峰时达到30000多人,年均创收1.5亿元。2000年,包淑贞被评为中国百位世纪杰出女性。为加强服务和管理,县委县政府在广东建立了广东党总支、商会,并专门派驻三名科级干部负责,强化了对赴广东务工经商群体的服务措施,从帮助联系选店、雇工、融资、调解,到帮助维权等,实现了全方位服务。目前,已累计回流资金近50亿元。广东已经成为我县劳务输出的主要地区,每年输出劳务达到20000多人次。

    收起 >
  • 汽修与驾驶黑龙江
    (一)品牌特点我校是一所以“汽车运用与维修”专业为骨干专业的特色学校。汽修专业开设实训中心实训设备和实训汽车涵盖了雪佛兰、大众、奥迪、奔驰等主流车系。同时,实训中心还配备了多种不同型号和功能的检测设备和诊断设备,基本上做到了与当前汽修发展相同步。以这些一流的硬件设备和计算机实训平台构成了我校汽修专业的教学环境。为了在实训教学中充分发挥现有设备的作用,在…展开 >

    (一)品牌特点

    我校是一所以“汽车运用与维修”专业为骨干专业的特色学校。汽修专业开设实训中心实训设备和实训汽车涵盖了雪佛兰、大众、奥迪、奔驰等主流车系。同时,实训中心还配备了多种不同型号和功能的检测设备和诊断设备,基本上做到了与当前汽修发展相同步。以这些一流的硬件设备和计算机实训平台构成了我校汽修专业的教学环境。为了在实训教学中充分发挥现有设备的作用,在提高实训效率和效果我们对传统的“汽修实训”的理念进行了拓展。

    为了适应现代汽车的发展,作为汽修专业学校来说,对学生的培养模式的重新定位,和对专业教学资源的重新整合成为培养适应汽车后市场的需求的符合时代发展要求的高素质人才的重要性。目前,我校汽修专业毕业生达到100%就业,实际的工作表现受到了企业和社会的一致好评。

    (二)输出规模

    我校汽修专业,始建于2014年,是一所汽修专业人才输出基地,在市内建立了数家校企合作工厂,并与知名高等院校合作,始终专注于汽修人才培养的技工学校。几年来学校培养的13200名高水平汽修人才遍布全国,以行业栋梁的姿态推动世界汽车行业发展毕业生的就业率达到了100%,订单式职业技能培训与鉴定工作成绩突出,实现了毕业生“双证书”获取率也达到100%。

    (三)技能水平

    为保证我校汽修专业学生的技能过硬,以此为黑龙江省乃至全国的汽修事业提供人才保障,我校会进一步整体系统构建完善“知识、能力、素质”一体化人才培养模式,使之更具针对性、科学性、可行性,为培养焊接高技能人才提供有效保障;完善同专业职业能力培养要求相适应的“专兼化+双师化”的专业师资队伍建设制度;完善“学历证书+资格证书+其他证书”的“多证书”专业终结性评价制度完善“政治素质+道德素质+身心素质+职业素质+人文素质+其他素质”的专业学生综合素质培养体系;完善“全程职业指导+全程技能培训+全程素质培养+毕业就业促进”的职业指导与就业服务保障体系。以社会需求确定专业培养目标,以就业为导向,突出专业培养目标所必需的专业基本知识的学习和技能训练。通过上岗之前的必要知识和基本技能的培养,阶段性的实际技能实训、顶岗实习,与工学交替人才培养模式全面接轨。

    (四)社会效益

    1、 把企业引入主体。随着我国汽车工业的迅速发展,作为“汽车后市场”的汽车维修及服务行业对人才的需求十分旺盛。根据调查,全国汽车维修行业每年需要新增近40多万从业人员,每年新增约2.5-3.0万个相关工作岗位,汽车维修专业学生就业前景非常广阔,我校本专业面向“汽车后市场”培养德、智、体全面发展,具有与本专业相适应的文化水平和良好的职业道德,具备汽车维修与检测方面的理论知识、实践技能和较强的实际工作能力,具有创新精神,能适应汽车维修及服务企业生产、管理与服务一线工作岗位需要,主要从事汽车维修、汽车检测、汽车技术服务及管理工作的高素质、应用型人才。

    2、 建立品牌专业“一院一企”模式,进一步做好专业建设规划工作。坚持“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面向生产、建设、服务、管理第一线需要,改革人才培养模式,成立汽车维修技术服务有限公司,建立对内培训学生、对外服务企业的“一院一企”模式新型培训模式。

    (五)受到的奖励

    汽修专业的毕业生2016年获得首届“龙哥龙妹”职业技能大赛二等奖、2016年获得绥化市级技能大赛的“技能标兵”和“技术能手”等殊荣,2017年获得了市级技能大赛团体二等奖。

    (六)品牌保护措施

    本专业课程基于校企合作的“工学结合-技能导向”人才培养模式下,主干课程实行理实一体化教学。各课程严格按照教学大纲组织并实施教学。

    2、 加强汽车专业课程一体化建设,依托并利用校外相关实习、实训基地,实行工学结合,学生在校学习基本的理论和技能后,分期分批到企业实践。

    3、 教师应跟班或利用假期到汽车维修或服务企业学习,以提高实践应用能力,反哺教学。

    4、 每学期应不定期举行本专业学生座谈会,形成制度,以促进专业发展。座谈会内容包括:学生对理论、实操和一体化课程的建设意见;学生对校企合作学习方式的意见及建议等。

    (七)发展规划

    加大设备经费投入,加强实验室,实训基地建设。按照教育规律和市场规则,创新建设与运行机制,继续坚持建设主体多元化和产学研一体化的原则,紧密联系行业企业,校企合作,建设校内生产性实训基地,不断改善实训条件,加大实训基地的经费投入。


    收起 >
  • 养老护理与月嫂培训黑龙江
    海伦市就业局秉承“打造劳务品牌,促进转移就业”的宗旨,全力打造劳务输出品牌专业养老护理(护工),月嫂(育婴员),为百姓更好的创造学习就业机会,搭建转移就业平台,为劳动者提供优质转移就业服务。海伦市就业创业培训基地始建于2016年,2017年投入使用,隶属于劳动就业局,建筑面积560平方米,设有培训教室和实训室4间,宿舍食堂齐备,开设育婴师(月嫂)、养老护理(护工)等培训专业,培训…展开 >

    海伦市就业局秉承“打造劳务品牌,促进转移就业”的宗旨,全力打造劳务输出品牌专业养老护理(护工),月嫂(育婴员),为百姓更好的创造学习就业机会,搭建转移就业平台,为劳动者提供优质转移就业服务。

    海伦市就业创业培训基地始建于2016年,2017年投入使用,隶属于劳动就业局,建筑面积560平方米,设有培训教室和实训室4间,宿舍食堂齐备,开设育婴师(月嫂)、养老护理(护工)等培训专业,培训基地师资力量雄厚,拥有专、兼职教师15人 ,其中育婴师(月嫂)专业教师4人,养老护理(护工)专业教师4人,兼职教师7人。教学设施设备齐全,如:多媒体电子黑板、电子监控仪、心肺复苏模型等先进实训设备,分别设置两个理论教室和实际操作教室,每个教室可容纳学员30人,养老护理实训室都安装配备了展柜和实操平台。专门购置教学实训使用的标准病床3张,联接监护仪的人体塑料模型和可进行各项实操护理的人体模型2个,多参数监护仪、血氧检测仪、口腔模型、轮椅、吸痰器和养老护理实训所需的各类医疗器材器具。月嫂实训室购置了各类婴儿模型,婴儿使用的被子、浴盆、浴巾、婴儿服,消毒奶锅等各类月嫂实训所需的物品备品。为学员培训提供了良好的教学环境,教学内容规范,基地年培训能力1200人。

    培训的对象主要是有就业能力和培训愿望的城乡就业困难群体,城镇登记失业人员,退役军人,农村转移劳动者,未就业高校毕业生和初高中毕业生。重点是农村贫困劳动力,特别是建档立卡贫困户,优先参加培训,享受免费培训,为农村贫困学员免费提供教材和学习用品,免费提供食宿,免费办理培训合格证和职业资格证,免费介绍工作五大免费政策。

    2017年以来,共开展养老护理(护工),月嫂(育婴员)专业培训班42期,共培训800余人,培训合格率98%以上,就业率85%以上,考试合格后全部在本市或外阜就业。目前为满足转移就业需求,我们在北京、上海、哈尔滨、广州等地及本市建立了10余处劳动力输出转移就业基地,达到培训、输出、就业一条龙服务,经过培训后,转移就业的培训学员收入达到3500元到5000元。同时在基地内与海伦市聚业家政服务公司合作,为所有在基地培训学员建立一个就业输出和转移平台。从学员报名建档立卡开始,就分别了解学员的实际状况和就业意向,有针对性的为学员提供就业信息和渠道,尽最大努力帮助学员实现理想就业。通过就业培训基地和聚业家政服务公司共同努力,已经与北京阳光二十一家政服务中心,北京无忧草母婴护理公司,哈尔滨爱馨劳务公司、哈尔滨市妇联家政服务中心、北京小康之家房山区日间照料中心及哈市和本市各大医院建立了长期合作关系,定向输送,签订合同,为培训学员建立稳定的就业输出平台,为员提供就业服务和“保姆式”服务,确保输送转移的每位学员能够安心就业。育婴员和养老护理员培训专业的开办,不仅增加了城乡劳动者转移就业渠道,同时也形成了以培训促进就业的良性互动机制,为社会产生经济效益约2,400,000元,惠及800多户家庭,为社会的稳定,起到了积极的做用。

    今后我们将继续努力做好后续服务,建立一支技能型、专业化、高素质的月嫂和养老护理员队伍,以一流的技能水平、良好的服务口碑成为海伦市乃至绥化地区服务行业的‘名片’和‘品牌’,带动更多的有转移就业愿望的劳动者在家政服务领域取得新业绩、实现新价值、创造新生活!


    收起 >
  • 哈尔滨市宾县对俄罗斯种植劳务输出黑龙江
    宾县是农业大县,全县62万人口,其中农业人口48万,农村劳动力24万。针对资源占有量小、富余劳动力比重过半的实际,在县委、县政府的正确领导下、我县把促进劳务输出纳入全县重点工作,明确指导思想、工作目标和工作措施,加大工作力度有序推进。宾县确定推进劳务输出的指导思想是:以全面建设农村小康社会为目标,以不断增加农民收入为目的,以加快解决“三农”问题和促进扩大就业为基…展开 >

    宾县是农业大县,全县62万人口,其中农业人口48万,农村劳动力24万。针对资源占有量小、富余劳动力比重过半的实际,在县委、县政府的正确领导下、我县把促进劳务输出纳入全县重点工作,明确指导思想、工作目标和工作措施,加大工作力度有序推进。

    宾县确定推进劳务输出的指导思想是:以全面建设农村小康社会为目标,以不断增加农民收入为目的,以加快解决“三农”问题和促进扩大就业为基点,坚持向大中城市转移与向小城镇转移相结合,离土转移与就地创业相结合,本地转移与移地转移相结合,向国内转移与向国外转移相结合。其中对俄罗斯劳务种植输出是我县劳务输出的重点。

    基本概况:首先是以种植销售黄瓜、西红柿为主产品的农业棚菜吸纳农民工。宾县农民工在俄罗斯主要产业是大棚蔬菜种植、销售。主要品种:荷兰黄瓜、中国早熟西红柿。主要分布地区:新西伯利亚、鄂木斯克、秋明、叶卡捷琳堡市郊、占地约一千余公顷,大棚占地约六百余公顷。合作形式:租用俄方农场土地或当地政府土地 ,年限10年和20年不等,年产黄瓜(产值2.42亿人民币)、年产西红柿(产值1.53亿人民币)、总销售额达3.95亿人民币,凡较大规模的棚菜经营者在市区蔬菜大市场都有各自的售货摊位,进行批发。大宗的买主可到棚菜基地装整车销售。中国老板租种俄方土地 ,由他们自己建造大棚,大小老板大棚蔬菜的所有用工,均是中国农民工。每个农民工每月净工资收入5500元人民币以上,往返手续、交通费用、住宿全部由用工的老板承担。每个人大棚投入平均3万元人民币,年纯利润均在4万元左右。每年在俄从事大棚蔬菜种植的宾县农民工约400多人,还带动省内其它各地的农民工就业,农民工的工资没有拖欠问题。其中李忠国的蔬菜基地以蔬菜质量好,在俄方得到肯定站稳脚跟,愿意长期合作。李忠国是宾县宾州镇人,了解到在俄搞大棚菜种植、营销很有发展前景。从2003年到俄成立公司到现在已建成大棚310个,每棚占地1160平方米。他的下属有53个中层经理,实行承包生产,统一安全管理、客观指导价格,每半个月召开一次会议,因此他的蔬菜生产基地,规划合理、组织周密、体制健全、生产管理有序,团队精神突出。

    具体措施:1.解决发展资金不足的问题。县政府在资金方面给予扶持、支持、安排一定数额的务工经济发展资金或低息贷款,解决发展起步阶段和发展中的资金不足问题。2.解决招工难的问题。县人社部门利用乡镇、社区、村劳动保障工作平台,加大招工宣传力度,加大学习培训力度,加大组织指导服务力度,鼓励更多的农民走出家门,外出打工。同时发挥民工的示范带头作用和优秀经纪人的中介作用,解决农民在新的农村农业政策下,产生的留恋土地 、眷恋家乡满足现状的严重影响,致使农民不想外出打工带来的难题。3.解决农民工出境的问题。县政府相关部门在办理农民工出境手续的工作中,热情、积极、负责、多给予方便、多给照顾、转变工作作风,提高工作效率。4.解决俄方生产生活环境问题。中国农民工在俄经常受到不公正 的待遇,甚至受到海关,交通警察的有意刁难、勒卡。公司老板、经理组织农民工学习当地法律、法规、民俗习惯尽快融入当地生活。

    未来对策:1.快速扩大蔬菜大棚发展,充分利用已具备的地理位置优势,向秋明以西发展,形成东起新西伯利亚,西到圣彼得堡,贯通新西伯利亚等幅射全俄中国蔬菜生产基地线。2.快速建立在俄蔬菜行业组织,充分发挥调控市场价格,占领俄罗斯蔬菜大市场。在俄的各地方成立蔬菜协会,形成公司化、集约化势态,把握市场份额占领市场的主动权。

    品牌特征:由于宾县对俄罗斯劳务种植方面做出的努力和贡献,得到国家、省、市的好评,2007年被中国就业促进会评为全国优秀劳务输出品牌。


    收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