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秀就业服务案例

第二届优秀案例30:转变择业观念 提高就业水平

2023.11.16

关键字:先就业再择业 职业选择 职业指导 自身定位


案例介绍:

小胡,中专毕业,在校期间表现优秀、品学兼优、成绩突出。毕业后本打算去大城市打拼,但是由于父母年事已高,身体欠佳,需要有人在家照顾,家里还有一个正在上小学的妹妹。所以就想在老家找一份工作,后来通过亲戚介绍推荐,去了某公司做网线安装工。做了一段时间后,感觉没有什么发展前途,工作特辛苦,且薪水很低,就索性辞职了,想找一份有发展“前途”的工作。但是由于学历低和缺乏工作经验,一直找不到合适的工作,失业在家。父母一直催促他尽快找工作,这让小胡非常苦恼。


案例分析:

1. 缺乏实际就业经验。小胡在就业的时候,一开始就想要拿高薪、工作轻松、有发展前途的工作,结果晃晃悠悠了很长时间,也没有找到心仪的工作。对刚离校的毕业生而言,降低就业期望值,扩大就业范围,才是应当有的观念,在没有找到高薪工作的情况下,应从低薪就业起步,先积累工作经验。

2. 自身综合素质不足。虽然小胡在学校品学兼优,学习成绩名列前茅,但是学校教的只是基础知识。而用人单位除要求求职者具备专业知识和基本技能外,还看重求职者的沟通能力、适应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能力、团队合作能力等。

3. 就业形势不容乐观。尽管社会中提供的就业岗位较多,但对于一些热门的岗位,就业人数比较多,竞争比较激烈。作为求职者需要认清就业形势,加强对社会的认知,塑造正确的就业观,避免在就业过程中走弯路。

4. 家庭矛盾不可小视。父母年事已高,身体欠佳,家里还有一个正在上小学的妹妹,生活压力还是比较大。小胡失业在家,父母还一直催促,容易激化与父母的矛盾。


案例指导:

1. 找准自身就业需求。指导小胡在选择工作单位和工作岗位时,要量力而行,切忌好高骛远。就业是一种双向选择行为。只有双方的条件都能被对方接受时,就业才能实现。所以在选择单位和岗位时,要从自身条件和对方用人条件出发,选择双方条件基本一致的单位。切不可一味要求工作轻松、工资高、待遇好的单位。

2. 调整心态合理定位。小胡就业不顺利的主要原因是缺少对自己本身的认识,就业的期望值偏高,在求职的过程中希望发展前景好、工资高从而忽略自己本身的条件。我们从小胡自身实际出发,引导他打破原有的思维定式,调整好就业心态,树立先就业、再择业的观念,找到自己的定位。一时的失败代表不了什么,要从失败中获取经验,以积极乐观的心态去面对就业中的各种困难和挑战。

3. 提升自身综合素质。要结合行业特点和工作需要,努力学习专业知识,提高专业技能水平,不断满足行业发展、自身工作、社会发展的需求。要把所学知识与实践相结合,把知识应用到实际工作中来,在不断参与社会实践的过程中,发现自己的不足,从而做到缺什么补什么,完善自身的知识结构。

4. 提供精准就业服务。为了帮助小胡找到合适工作,我们让他关注当地就业微信公众号,第一时间知道最新的岗位需求。主动联系企业和用人单位,为他提供就业信息,鼓励参加线上和线下招聘会。在小胡的不懈努力下,多次收到面试通知,最终找到了合适的岗位。

5. 巩固效果定期回访。建立定期回访制度,巩固就业服务的成果。对小胡的努力予以肯定和鼓励,并做好跟踪服务,帮助他稳定就业。


( 责编:系统管理员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