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来自各乡镇20余名学员在大余烫皮师劳务品牌实训基地学习烫皮的制作,老师以“理论讲解+现场操作”的方式,向学员们详细介绍烫皮制作等方面的知识。培训内容按照烫皮产业制作工艺流程,集各种各样的烫皮制作、销售等环节为一体的全链条培训课程,实现培训项目的精细化、专业化管理。“感谢政府为我们提供了这次学习的平台。我们总共学习11天,现在学习了4天,学到一技之长后,我准备外出广东,希望能挣个好工资。”南安镇新余村的小刘感慨地说。
大余烫皮作为大余县独具特色的传统美食,近年来,大余县围绕“政府主导、市场主体、产业支撑、技能为本、品牌引领”思路,深入挖掘大余烫皮的产业价值,通过三项举措积极打造“大余烫皮师”劳务品牌,推动大余烫皮产业标准化、品牌化、产业化发展,助力乡村振兴。
一、 品牌宣传有力度。大余县不遗余力,在提升品牌知名度和美誉度上下功夫。策划举办大余烫皮文化节、烫皮制作技能大赛等活动,邀请媒体进行全方位报道,展示大余烫皮的独特魅力和烫皮师的精湛技艺,吸引游客和消费者关注。利用抖音、微信公众号、微博等新媒体平台,制作发布大余烫皮相关的短视频、图文资讯,开展线上直播带货和品牌推广活动,扩大品牌影响力。培育大余烫皮知名品牌和龙头企业,发挥示范引领作用,带动整个产业的发展。
二、 技能提升有精度。大余县构建了完善的服务体系,确保烫皮师具备精湛技艺。整合各类培训资源,依托职业院校、培训机构和行业协会,开设烫皮制作、经营管理、市场营销等专业课程,为从业者提供全方位、多层次的培训服务。创新培训方式,采用“理论+实践”“线上+线下”“集中授课+现场指导”等相结合的模式,提高培训的针对性和实效性。依托大余县特色劳务品牌培训,年培训量超5000人次。建立烫皮师技能考核评价机制,对考核合格者颁发相应的职业技能证书,提升烫皮师的职业认同感和社会认可度。
三、 服务保障广度。为营造良好的发展环境,该县建立烫皮产业协会,加强行业自律和规范管理,维护市场秩序和从业者合法权益。协会定期组织开展行业交流、技术研讨、产品展销等活动,促进产业协同发展。加强质量监管,制定大余烫皮生产标准和质量规范,建立质量追溯体系,确保产品质量安全。加强知识产权保护,积极申请大余烫皮相关的商标、专利和地理标志,防止品牌侵权和假冒伪劣产品的出现。
为拓宽就业渠道,该县举办各类烫皮产业招聘会、就业对接会,搭建企业与求职者之间的桥梁,为烫皮师提供更多的就业机会。与国内外的餐饮企业、食品加工企业建立长期合作关系,定向输送烫皮师,实现供需精准对接。鼓励烫皮师返乡创业,提供创业担保贷款、创业指导、项目推介等一站式服务,激发创业热情。目前,品牌在全国大中城市布局“大余烫皮”系列小吃经营户超2000家,形成覆盖种植、加工、销售、研学的全产业链,打造出年产值超50亿元的特色劳务经济,累计带动20余万名劳动者实现就业和创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