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方

山东青岛:“妈妈”上岗,主打“灵活”

2025.08.14

在青岛新远弘业服装整理有限公司的质检车间里,有一个50多人的“妈妈班”。质检员刘平就是其中一员,她的主要职责是检验衣服的尺码、颜色、洗标、污迹等。

“顾家难就业、就业难顾家”是一众“妈妈”面临的现实难题,根源在于时间难以安排。“‘妈妈班’解决了我的大问题,我们上班的时段是早上7点半到下午3点半。孩子上学期间,早上送完孩子以后正好到岗,下班以后接着孩子,还能顺路买菜,晚上也不耽误辅导孩子学习。暑假期间,社区有公益托管,时间也错得开。”刘平说。

如果只有碎片化时间,不能进厂上班,怎么办?在青岛西海岸新区黄岛街道卧棚社区一处社区微工厂内,45岁的王芳正带着5名姐妹组装毛绒玩具。这种“企业供料+社区加工+统一回收”模式,让全职妈妈们利用碎片化时间参与生产,人均月增收1800元。王芳说:“在家门口干活,接送孩子、照顾老人都不耽误。”

目前,黄岛街道已有9个社区落地类似项目,开发手工编织、数据标注等居家岗位600余个。该街道与辖区内企业共同开发的弹性工时制度,为无法兼顾家庭与工作的女性提供了极大的便利,还根据女性的实际需求进行了灵活调整。例如,电子件标注的岗位允许员工在家中完成任务,有的则考虑到孩子上下学时间,为妈妈提供了便捷的上下班交通服务。

对企业而言,也有肉眼可见的好处。“我们企业女性员工留存率从65%跃升至90%。更令人惊喜的是,‘妈妈岗’员工因专注度高,产品质检合格率同比提升了0.8个百分点。”青岛新远弘业服装整理有限公司负责人苏伟表示,“‘妈妈’们成了企业的宝藏生产力!”

“妈妈岗”的灵活便利,背后是一整套的流程设计。黄岛街道通过“大数据+铁脚板”的模式,将企业岗位需求信息按照所需技能、工作时间、薪资待遇等关键要素进行详细、精准分类。同时,广泛收集辖区内女性的就业意向、专业技能、可工作时间等信息,建立起“她力量”动态数据库,实现供需两端的精准对接。今年前7个月,已通过数据匹配助力辖区妇女就业200余人次。

针对“妈妈”们缺少专业技能的现实情况,黄岛街道构建起“传统手艺+数字赋能+银发赛道”的立体化培训体系,培训内容涵盖电商运营、手工编织、家政服务、养老护理等多重领域。

42岁的二孩妈妈周敏通过公益性特色技能培训,不仅考取养老护理员职业技能等级证书,更在社区日间照料中心找到新事业——她每天为8位独居老人提供上门服务,月收入达5200元;10余名待业妇女参加中式面点培训,在导师帮助下设计出“花样馒头”,电商平台单日销量突破300个。

同时,通过政策杠杆进行撬动。在企业端,为参与“妈妈岗”的企业提供社保补贴、岗位补贴等资金支持,降低企业的用工成本,提高企业参与“妈妈岗”项目的积极性。在“妈妈”端,黄岛街道积极提供创业担保贷款、创业培训等扶持措施,鼓励她们自主创业。至此,构建起“需求—技能—服务”就业闭环体系。

  • 妈妈
  • 企业
  • 青岛
  • 灵活
更令人惊喜的是,‘妈妈岗’员工因专注度高,产品质检合格率同比提升了0.8个百分点。”青岛新远弘业服装整理有限公司负责人苏伟表示,“‘妈妈’们成了企业的宝藏生产力!” “妈妈岗”的灵活便利,背后是一整套的流程设计。黄岛街道通过“大数据+铁脚板”的模式,将企业岗位需求信息按照所需技能、工作时间、薪资待遇等关键要素进行详细、精准分类。同时,广泛收集辖区内女性的就业意向、专业技能、可工作时间等信息,建立起“她力量”动态数据库,实现供需两端的精准对接。今年前7个月,已通过数据匹配助力辖区妇女就业200余人次。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