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就业帮扶 “PLN”分级服务
案例介绍:
结合大兴区内有就业意愿的低收入农村劳动力、有就业意愿的贫困家庭毕业生、有来京意愿的建档立卡贫困人口等重点群体的实际情况,大兴区人力社保局研究提出了“PLN”分级服务法,P(Person)代表帮扶对象,L(Level)代表帮扶层级,N(N种方法)代表就业服务措施。通过了解分析重点群体的详细情况,确定其服务等级,为其精准施策,精细帮扶,提供全程化、精细化、个性化就业服务,自2019年4月在大兴区实施以来,在促进本辖区重点群体实现就业方面初显成效。为促进就业增收,助力打赢脱贫攻坚战提供了扎实有效的成功做法。
案例分析与指导:
一、 问题定位
每名重点群体的个人情况、就业需求、就业条件、存在问题等都不相同,如果不能深入了解每名重点群体个性化需求,找准关键问题,不能为其提供精细、精准,更有温度的专业化服务,必然会导致就业服务效果不够理想。经长期观察和分析,这些群体的问题主要归纳五个方面:
1. 职业目标模糊。职业目标不清晰、不明确,不知道自己可以做什么、适合做什么,求职方向不确定。
2. 就业条件不足。技能水平、工作经历、文化程度等方面有所欠缺,与心中理想职业存在差距,就业方向不够准确。
3. 就业观念有误区。就业观念存在偏差,不能客观的认识到自身优劣势,不了解当前的就业形势、就业政策,直接影响求职方向和定位。
4. 应试能力差。缺少面试技巧、面试礼仪等方面专业的指导,在面试环节被淘汰,从而错失就业机会。
5. 求职岗位不准确。“撒网式”求职,选择岗位没有针对性,屡次失败后就业积极性严重受挫。
二、 问题解决思路
根据服务对象的不同情况、不同特点,分门别类确定相应的服务层级,根据层级提出配套措施,分类施策,实施精准帮扶。具体策略包括:
1. 制定分类依据。按照就业意愿、就业目标、就业条件、就业观念、求职能力、家庭情况六个维度,摸清服务对象的详细信息。
2. 确定服务层级。以信息为依托,将就业意愿、就业目标、就业条件三项内容作为重点维度深入分析,按照实施帮扶的难易程度,将服务对象划分为三个层级。一级,易帮扶对象;二级,较难帮扶对象;三级,难帮扶对象。
3. 实施精准帮扶。根据不同层级服务对象的特点,从就业观念指导、求职指导、面试指导、推荐岗位、技能培训、跟踪回访六个方面,对服务对象实施不同分量的就业服务,解决影响就业的关键问题,促进实现就业。
三、 主要措施
(一)全面掌握服务对象的详细情况(P)
1. 获取信息的方式。通过入户走访、电话沟通等方式开展帮扶。
2. 获取信息的内容。与服务对象深入交谈,了解和掌握其详细信息,包括就业意愿、就业目标、就业条件、就业观念、求职能力、家庭情况六个维度的内容。
3. 注意事项:掌握的信息要准确、全面,要找准问题切入点进行分析,为准确定级奠定基础。
(二)确定服务对象所属级别(L)
根据所掌握的信息,把服务对象划分为三个层级。
1. 一级,易帮扶对象。表现在有就业意愿,就业目标清晰,定位准确,与自身文化程度、工作经验、技能情况等就业条件相符合。
2. 二级,较难帮扶对象。表现在有就业意愿,有就业目标,存在求职误区,对自身就业条件认识不准确,就业目标与自身就业优势不相匹配。
3. 三级,难帮扶对象。表现在有就业意愿、无就业目标,就业目标不清晰,受文化程度、工作经验、技能、家庭、身体等因素影响,自身就业条件不足。
(三)提供就业服务措施(N)
就业服务措施主要包括:N1就业观念指导,N2求职指导,N3推荐岗位,N4面试指导,N5技能培训,N6跟踪回访。六项措施的服务顺序可调换,实施次数不唯一。(见下表)
帮扶措施等级服务表
服务措施序号 | 服务措施名称 | 主要服务内容 | 适用帮扶等级 | 备注 |
N1 | 就业观念指导 | 通过分析就业形势、分析服务对象自身优劣势等,帮助其树立正确的就业观念,确定职业目标和职业定位 | 二级 三级 | |
N2 | 求职指导 | 帮助和指导服务对象制作简历,突出就业优势。引导服务对象积极投递简历。 | 一级 二级 三级 | |
N3 | 推荐岗位 | 根据服务对象的特点,推荐与之相匹配的岗位,两种推荐方式: 一是直接推荐,将服务对象简历发送至企业招聘群; 二是定点推荐,根据服务对象自身情况,为其寻找适合的岗位并推荐。 两种对接方式:一是企业自行组织面试,电话跟踪面试结果;二是组织“帮扶对接会”,包括企业宣讲、自我介绍、现场洽谈等环节,为企业和服务对象提供面试场地,现场反馈面试结果。 | 一级 二级 三级 | |
N4 | 面试指导 | 通过电话、线上、现场等方式,为确定求职岗位的服务对象提供面试指导服务,包括:面试礼仪,面试技巧,自我介绍等,帮助其顺利通过面试。 | 一级 二级 三级 | |
N5 | 技能培训 | 引导服务对象学习技能,提高求职能力。待学成后,继续为其提供相应服务 | 三级 | |
N6 | 跟踪回访 | 推荐岗位后,要对服务对象进行就业跟踪,了解其就业状况和满意度;对尚未就业的,继续提供相应服务。 | 一级 二级 三级 |
2019年4月至今,我区运用“PLN”分级服务方法,为重点群体实施“一人一策”,精准帮扶。通过帮扶,已有38名有就业意愿的重点群体(详见《“PLN”帮扶名单》附件1,《帮扶实例》附件2)先后实现就业,就业率达到了100%。
案例总结
一、 实施“PLN”分级服务法的意义
在帮助和指导重点群体过程中发现大部分服务对象一方面对职业目标和职业定位不够清晰、不够准确;另一方面自身就业条件不足或对就业优势认识不够。为服务对象提供的岗位推荐、职业指导等服务缺乏针对性,影响服务效率和服务进程。“PLN”分级服务法就是经不断地探索、实践总结出的一套行之有效的服务方法,来帮助服务对象认清“我是谁”,也知道“我能去哪?”,同时也为指导人员实施帮扶服务明确了方法和方向,更加精细精准的帮助重点群体实现就业。
二、 “PLN”分级服务法的优势
“PLN”分级服务法更加注重“以人为本,分类施策”的原则,分类明确,“一人一策”,精准帮扶。实践过程中,区、镇街、村社区可以单独使用,也可以联合使用。此服务法的最大优势在于服务效率高,就业成功率高,有助于服务对象拥有更多的幸福感、获得感,也更有利于指导人员工作能力和水平的提升。
三、 “PLN”分级服务法与其他方法的区别
“PLN”分级服务法的特点体现在分级、精细、精准。将服务对象分级分类,与粗放式的服务方法不同,其典型特征是分类更合理,措施更有针对性,服务方法更有效。
四、 存在不足
一是对于难帮扶的群体,需要实施托底安置,要有相应的政策支持,开发更多的公益性岗位和公共服务类岗位;二是对服务对象应建立更加有效的跟踪机制,确保稳定就业;三是需加强职业测评专业工具的使用,有助于更加快速、清晰地判断服务对象的就业方向和职业定位;四是服务的流程措施还需进一步细化和改进,通过不断地优化和完善,以满足不同服务对象的需求。
延伸思考
就业是民生之本。创新公共就业服务机制,促进就业与创业发展,是全面实现小康社会的关键点,也是提高公共就业服务效率,促进就业增长的着力点。结合实施“PLN”分级服务法,总结实践经验和不足,提出以下两点思考:
1. 加强就业服务体系建设
就业服务工作要更加精细精准,做到各项就业措施的深度融合,才能发挥出最大效能,为建立健全公共就业服务机制,打造全方位公共服务体系提供坚实基础,帮助和促进更多的劳动者实现就业。
2. 加强专业化队伍建设
需进一步加强就业服务队伍建设,提高人员职业素质和专业化水平,成立指导工作室,树立示范典型,探索更好的服务方法。打造一支素质过硬,敢于创新的服务队伍,努力推动就业服务工作向更高的目标迈进。
参考文献:
(1) 劳动和社会保障部培训就业司、中国就业培训技术指导中心《创新职业指导新理念》中国劳动社会保障出版社
(2) 黄沛 《面试官不会告诉你的那些面试技巧》 天津人民出版社
(3) 闫龙民、王璐《职业生涯规划与就业指导》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
(4) 郑一《实用职场口才与技巧》 中国纺织出版社
附件:帮扶实例
实例1:
陶某某,女,23岁,2020年应届毕业生,首都医科大学,生物医学专业。陶某某作为应届大学毕业生,有明确的就业意愿,想从事与专业相关的岗位。经判断其所属级别为一级,易帮扶对象。表现在有就业意愿,就业目标清晰,定位准确,与自身文化程度、技能情况等就业条件相符合。根据她的情况,指导人员按照“PLN”分级服务法,为其提供了求职指导、面试指导,并推荐其参加了“帮扶对接”活动,直接与企业进行现场洽谈。最终顺利通过面试已经正式上岗。
服务措施序号 | 服务措施名称 | 帮扶内容 |
N2 | 求职指导 | 指导陶某某改进简历 |
N4 | 面试指导 | 讲解面试、自我介绍的注意事项 |
N3 | 推荐岗位 | 组织“帮扶对接会”,包括企业宣讲、自我介绍、现场洽谈等环节,为企业和服务对象提供面试场地,现场反馈面试结果。 |
N6 | 跟踪回访 | 经回访后得知,陶某某已经正式上岗。 |
实例2:
王某,女,24岁,本科学历,网络与新媒体专业,有1年的工作经验。选择辞职是因为工资较低、离家较远,不想继续从事与专业相关的岗位。经判断其所属级别为二级,较难帮扶对象。表现在有就业意愿,有就业目标,存在求职误区,对自身就业条件认识不准确,就业目标与自身就业优势不相匹配。根据王某的情况,指导人员按照“PLN”分级服务法,为其提供了就业观念指导,帮助其分析自身的优劣势,介绍当前就业市场情况,引导其根据自身情况适当调整薪资、工作地点的要求,为其推荐与其专业相关的新媒体方面的工作,并为其提供了简历指导。最终王某顺利通过面试已经正式上岗。
服务措施序号 | 服务措施名称 | 帮扶内容 |
N1 | 就业观念指导 | 王某的就业问题在于是否从事与专业相关的岗位,经了解,王某离开上一家单位的原因是她认为4000左右的工资不高,原单位长时间未加薪,离家路程远。帮助王某分析就业形势和自身条件(院校、专业、经验),希望她降低就业预期,同时希望她继续从事专业相关的岗位。 |
N2 | 求职指导 | 指导改进简历 |
N3 | 推荐岗位 | 将王某的简历发送给大兴新媒体基地管委会的企业群 |
N6 | 跟踪回访 | 经回访后得知,王某已经顺利通过某公司面试,工作岗位是与专业相关的岗位,已经正式上岗。 |
实例3:
李某某,女,49岁,初中学历,无工作经验,孩子已上大学。经与李女士交谈,细致了解到她的具体情况:有就业意愿,但没有明确的就业目标,不知道自己能干什么工作。年龄偏大、学历偏低,无工作经验。对薪资要求不高,能接受倒班制工作。经判断其所属级别为三级,难帮扶对象。表现为有就业意愿,职业目标不清晰,自身就业条件不足。根据李女士的情况,职业指导人员按照“PLN”分级服务法,为其提供了包括就业观念指导、求职简历指导,向其推荐与其相适应的岗位,并为其提供了一对一面试指导等服务,最终李女士顺利通过面试已经正式上岗。
服务措施序号 | 服务措施名称 | 帮扶内容 |
N1 | 就业观念指导 | 对李女士的就业条件的优劣势进行分析,劣势:年龄偏大,学历偏低,无工作经验,优势:身体健康,能够从事一定的体力劳动,无需照顾老人和孩子,可以适应倒班制的工作。 |
建议李女士可以尝试从事体力方面的工作,李女士接受了建议。 | ||
N2 | 求职指导 | 指导填写简历 |
N3 | 推荐岗位 | 从平台上挑选岗位,推荐机场某公司保洁员的岗位,公司地点在本镇附近。 |
N4 | 面试指导 | 讲解面试的注意事项 |
N6 | 跟踪回访 | 经回访后得知,李女士已经顺利通过某公司面试,已经正式上岗。 |
实例4:
董某某,女,40岁,高中学历,父亲去世,为了照顾生病的母亲,她不得不辞去工作,家里没有了经济来源。母亲去世后,她独自抚养孩子,已经5年没有出去工作。考虑到家庭的经济压力,董女士急需找到一份工作,但又要照顾孩子,工作地点需要在家附近。经判断其所属级别为三级,难帮扶对象。表现为有就业意愿,职业目标不清晰,就业条件不足,加之太长时间没有工作,需要重新适应职场。根据董女士的情况,职业指导人员按照“PLN”分级服务法,为其提供了就业观念指导,帮助其分析自身的优劣势,根据其过往工作经历为其推荐与其相适应的库管岗位,并为其提供了简历指导和一对一面试指导,帮助其增强就业信心。最终董女士顺利通过面试正式上岗。
服务措施序号 | 服务措施名称 | 帮扶内容 |
N1 | 就业观念指导 | 由于董女士的家庭原因,导致长时间不工作。虽然有了就业的需求,但是求职目标不够明确,应试能力不足,职场适应能力差。因要照顾孩子所以期望在离家近的大兴机场工作,求职岗位不明确。了解到董女士有过三年的库房管理经验。 |
N3 | 岗位推荐 | 在大兴就业平台中寻找库管员的招聘信息,找到某公司成品库管岗位。 |
N2 | 求职指导 | 指导制作简历,向大兴就业平台投递简历。 |
N4 | 面试指导 | 进行面试指导,包括面试礼仪,面试技巧,自我介绍,职场口才技巧等,并模拟面试现场,增强应试能力和提高职场适应力。 |
N6 | 跟踪回访 | 经回访后得知,董某某已经顺利通过某公司面试,已经正式上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