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秀就业服务案例

第一届优秀案例13:培训师之路该怎么走

2023.11.16

关键词:职业定位  职业规划

案例介绍:

刘伟(化名),男,今年27岁,某成人大学工商管理专业大专学历,中专毕业后从事过地铁安检、物品快递、客户服务及社工工作,最近的一段工作经历是从2016年10月至2017年12月在某街道残联从事社工工作。在刘伟来杨浦区就业促进中心前台填写的预约指导表格中,他写道:想与讲师交流探讨经验。就此问题,我与他通了电话,了解他的具体想法以及他想咨询的问题。刘伟在电话里说到,他之前工作时间都不是很长,除了最后一份社工的工作坚持了一年,其他的基本就2到3个月就离职了。当初因为生活压力,如果有单位招聘,他就去面试,成功了他就上班,但往往到后面他发现自己不适合那些岗位,因而离职再继续找其他工作,因此他从事过多个不同的岗位,每一个岗位都不能比较稳定的就业。在这个过程中他也很迷茫和痛苦,最后一份工作他去做了社工岗位,在这个岗位上,他可以帮助一些肢体有残疾的人员进行求学、求职等,他感到这份工作可以助人,是符合他的职业价值观的,但做了一年之后,他发现这样一对一的帮助对真正需要帮助的人来说还是不够的,与此同时他接触到了宗教、国学等方面的知识,并对此产生了浓厚的兴趣,也有了一些自己的心得感悟,他认为应该从思想上去帮助别人,因此他萌生了成为一名国学培训师的想法,就主动离职,开始在家里阅读这方面的书籍,也找了志同道合的朋友,打算一起做国学培训方面的讲课。但是他之前没有培训师的工作经验,也没有相关的专业培训,对培训师就业市场也不是很了解,因此他就想到职介中心来寻求帮助。由于之前他在街道从事社工,他通过认识的街道工作人员找到我,希望我能为他提供一对一的指导。我跟他预约了40分钟的时间,并就工作室的服务模式做了介绍,在工作室开展咨询。

案例分析:

刘伟的问题在于不了解行业情况和岗位要求,不了解自己求职的明确方向和职业定位,因此本案例主要是帮助个人认识行业、岗位的需求,并结合自身具备的能力和条件,找到合适的工作岗位,也就是找到职业目标并进行短期的职业规划。

在案例开始阶段,主要围绕职业定位来进行,在遇到本人对培训师这个岗位想进行深入了解时,我借助了外部资料和职业访谈方法,寻求职业指导室链接的启航导师服务,精准地为刘伟提供了职业信息咨询,帮助他合理定位。

中期阶段,就培训师的细化定位和分类,运用了教练的“愿景”方法,思维导图的方法,让他清楚地认识到目前自己所在的阶段和未来将要去发展的方向,最后自己意识到必须通过进一步的实践来获得岗位最终的定位,未来自己的发展方向。

最后阶段,着重于帮助刘伟制定详细、具体的行动计划,促成落实和目标达成。

本职业指导案例的突破点在于:

1、 前期搜集信息详细,把握问题精准。

2、 对于专业的职业信息咨询,借助外力来实施,服务精准。

3、 指导过程中,不拘泥于传统的职业咨询,加入了心理咨询及教练的咨询技术方法。

案例指导:

一、 咨询准备阶段

电话咨询后有一个初级的咨询目标:帮助刘伟找到自身的职业定位和进行现阶段的职业规划。刘伟适合开展一对一的专门职业指导,因此接下来,我按照工作室工作流程,进行指导前准备:

1、 将该人员的简历与罗列的问题、想法发至启航导师项目联络人,征集有意愿参与本次指导的导师,商定职业指导时间段。

2、 针对咨询的目标职位,查资料,学习、了解培训师的行业分布、岗位内容和需求。

3、 对他递交的简历进行初步修改,准备空白的纸张、笔,供给求职者制作指导小笔记和思维导图。

二、 咨询过程

1、 确认目标:

我:所以你期待的是成为一名国学培训师?

刘伟:是的。

我:是怎么样的国学培训师?

(这里他说了很多,其他不再赘述,总结出他想成为一名传统国学思想方面的培训师。)

我:为什么你想成为一名国学培训师?

刘伟:我觉得都是因为我们每个人思想维度不够宽广的问题,所以我的培训就是从根本上帮助人解决各种问题,这是很重要的。

我:你的定位是什么?是哪种培训师?

刘伟:我不清楚外面培训师分哪些,希望能给我些建议。

我:你是希望我给到你一些关于培训师的资讯是吗?那我们可以一起找找资料。你觉得哪里可以了解到培训师的分类?

刘伟:网上吧。(这里我们一起上网看了下培训师的资料。同时我为他联系了一名培训师身份的启航导师,他详细询问了有关咨询和情况,了解到有学校的培训师,还有商业培训师及培训机构的培训师等等)

我:我们一起了解了这些培训师的分类和内容,你是想成为一名怎样的培训师呢?

刘伟:我想做商业培训师。(接下来我给他做了一张度量表,得知他对成为国学讲师这件事的意愿程度和准备程度,及他希望的目标达成的程度是什么,但个人还未有过这方面深入的思考,还需要一些问题去推动他进行思考,或者由于这个讨论的目标太大,我尝试将目标进一步聚焦,因此我换了一个角度去进行目标确认。)

我:好的,小刘。你之前在表格上写的问题是:想与讲师交流探讨经验。你指的经验是哪方面呢?

刘伟:就是怎么样成为一名培训师的经验。

我:你自己认为成为一名培训师需要怎样的条件和能力呢?

刘伟:有证书吧,还要有丰富的上课经验。(这里我一直启发他自己进行思考)

我: 那目前你在这条路上,干扰你的因素有哪些?

刘伟:我觉得我培训的内容很少人讲,我也没有什么讲课的经验。

我:所以你觉得需要我和你今天一起探讨的是什么?(再次确认今天的目标)

刘伟:我想知道这个国学培训有没有市场?哪些地方需要?我怎么才能去实践?

我:你提出了蛮多的问题,你看我们先来讨论哪一个?

刘伟:我想知道社会对国学培训的需求是什么,我想知道我怎样才可以开展对青少年的国学思想方面的培训。(初级目标确立。)

我:你准备在哪里开始的你的培训?

刘伟:我不知道。(接下来我运用了教练技术中的愿景,让他深入想象自己的职业形象,此处不详述)

我:你觉得他们会怎么评价你的课程?

刘伟:(沉默)这个我不太清楚,这个要看他们的反馈怎样了,所以还是要实践。(这是个人一个重要的意识)

我:所以你想先实践起来,看看你的课程是否是他们需要的课程。

刘伟;是的,最好有这样实践的机会。

我:好的,你觉得如果有这样的一个实践机会,大概会是什么样的?你的课程有人听过吗?你的课件准备程度怎么样?

刘伟:目前是一个框架,我想看看外面的需求是什么,那我就往这方面准备。想听听你的建议,是否知道现在外面对国学类培训的需求有哪些。

我:我了解的目前比较多见的国学教育是和其他学科相结合。如武术和国学结合,语文和国学结合等等。你的培训定位是什么?

刘伟:我不清楚,还没有想好,是思想方面的。我想边实践边思考吧。

我:所以你觉得你接下来如果采取行动的话,第一步是什么?(推动行动)

刘伟:还是实践吧,先把自己的想法整理一下,先做个小范围的尝试。

2、 寻找资源

我:那你觉得身边有没有可以用到的资源,让你可以先第一步实践起来?

刘伟:原来我在街道认识一些人,我去问问他们有没有这方面的培训需求。我认识一个开书店的朋友,下个月他要举办一场读书分享会,我可以先小范围的分享一下,再听一下大家的意见。去参加一些相关的沙龙,和一些国学讲师进行交流。

3、 达成行动

我:好的,都是很棒的机会(欣赏)。这三个里面你觉得你接下来第一步准备做什么?

刘伟:和书店的朋友联系一下,然后确定读书会的时间。

我:你打算怎么去做呢?你打算什么时候去做这件事呢?

刘伟:准备课件、大纲、再和他一起讨论一下这件事。我回去联系下,联系好的话就可以开始。 

我:好的。那读书会结束后我可以有幸分享你的体验吗?我相信那会让你很有收获。(赋能)

刘伟:好的,我到时打电话给你。

4、 回顾总结 

我:你觉得这次咨询的过程对你有帮助吗?大概我们进行了什么方面的讨论?

刘伟:我们谈了关于我想成为哪种培训师,我怎么才能走上培训师的道路及下一步我应该做什么。对于理清思路,梳理和总结我的想法都是有帮助的,还有我了解到,关于课程内容还有经验是要靠积累和摸索中才能得到的。

我:好的,那我们下次再联系。

三、 后期跟踪

一周后,刘伟已经开始和朋友分享课程,并通过朋友获得了一次公益的讲座机会,正在准备课件过程中。第二次咨询,他认为自己也可以同时找相关的工作,两条路一起进行,因此他在公共招聘网上投递了一家青少年国学经典培训机构的助理岗位,等待面试中。

一个月后,得知刘伟讲座开展较为顺利,自己也知道了欠缺和未来需要提升的部分。但面试并未通过,他自己认为目前方向较明确,面试失败的原因可能是经验不足,准备再进行实践。如果他愿意进行下一次指导,下一阶段的指导目标将重点放在求职的方法和准备上。

第三次指导后,刘伟参加了面试,成功在青少年国学经典培训机构的培训助理岗位上试工。

相关资料:

一、 启动“预约式”职业指导模式,实现就业服务“标准化”

通过简历、求职信息采集、初次电话指导等标准化步骤,精准界定服务对象,初步澄清职业问题,便于进行分类服务、精准职业指导。后期定期跟踪指导服务,将就业服务贯穿求职全过程。

二、 与杨浦“链式”就业服务项目融合,实现就业服务“分类化”

通过初次指导确立初步指导方向和职业指导目标,引入有相应资源或领域强项的社会力量,借外脑,聚外力,根据不同的需求配套不同的项目,为求职者提供个性化、高质量的就业服务。本案例中引入有培训师经验的启航导师,与公益性职介服务互为渗透、互为补充、资源共享,为个人提供更高质量的就业服务。

三、 在咨询过程中,采用先进的咨询技术,实现就业服务“专业化”

本案例中,将几种咨询技术融合进指导过程中。如职业指导中的职业信息获取、心理咨询中的共情、具体化技术,教练技术中的逻辑层次、愿景、度量式问题等,帮助求职者获得更专业的职业咨询,帮助解决深层次,有难度的职业问题。

四、 打造专属的空间,提供指导“干货”,实现就业服务“精细化”

首席职业指导工作室有专属的工作空间,固定的咨询时段,以及配备完善的硬件、软装等,立足打造一个贴近青年生活,体感舒适的职业咨询空间。咨询中提供网上职业素质测评、简历修改、指导小笔记、职业指导思维导图等服务,不仅让来访者有咨询过程中的收获,更让青年从就业服务中有实质的获得感,增强指导效果,促进指导后续执行。


( 责编:系统管理员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