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沟通机制 激励机制 团队建设
案例介绍:
创业之初,选好人,选对人,组建有凝聚力和战斗力的队伍很重要;步入正轨后,如何管理团队,留住员工则更加重要。“知己知彼,百战不殆”,要建立顺畅的交流沟通机制,让员工有机会、有渠道把想法说出来,要善于倾听员工心声,任务分工尊重员工意愿,做到人尽其才,才尽其用。要建立有效的激励机制,给员工充分的发展空间。培育企业文化,用价值观增强凝聚力,从根上留住员工。本案例中的刘先生,自幼酷爱美术,心中一直怀揣着创立设计公司的愿望。2011年,他毅然辞去了待遇丰厚的装饰公司设计师和培训师职务,创办了自己的公司。他通过实施“管家式”装修服务,主动“多管闲事”、“自找麻烦”,逐渐打动了顾客,但随着业务越做越大,公司快速发展需要凝心聚力的时候,一位核心员工突然提出辞职,给他来了个措手不及,让他对公司运营感到无所适从,也给他敲响了警钟,让他开始关注创业团队建设。
案例分析:
刘先生是一位充满激情的创业者,凭着对设计的热爱和执着,凭着顾客为本的理念,敢于担当的精神,让他的设计公司逐渐走上正轨。但在团队领导上,起初他只是按照自己的意志以及员工的能力进行工作分工,而没有考虑到员工个人意愿和职业规划,因此被自己信任的核心员工炒了鱿鱼。事情发生后,他通过咨询了解,发现了员工辞职背后隐藏的管理问题,并及时作出调整,创造各种利于员工表达诉求的机会并形成制度化,同时且通过分股、分红的形式做到长期留人。亡羊补牢犹未晚。作为创业者应该牢记:创业成功,非领导者一己之力能成,更多的是需要靠团队的合力。故,应该在畅通公司横向、纵向沟通表达渠道,采取精神物质双重激励,留住员工的人、留住员工的心上多下功夫。
案例指导:
刘先生是一个富有创业激情、喜欢挑战且注重自身素质提升的80后创业者。他在大学里学的是艺术设计,虽然专业过硬,但在毕业见习时,仍发现自己理论有余、实践不足,于是他没有急于就业,而是选择了继续到偏重实践的中央美术学院艺术系研修班进行深造。2007年研修班毕业后,他很快被国内一家知名的装饰公司看中,担任设计师和培训师,到2010年已成为公司主力,成绩非常不错,收入也很稳定。但喜欢挑战的他,对三点一线的工作和生活方式越来越感觉乏味,创立自有品牌设计装修公司的想法在他心里越来越强烈。他觉得整天设计、培训,看不到成果,如果能成立一个装修公司,把自己的设计理念通过装修置入千家万户,一定是一件有价值、有意义的事情。经过深思熟虑,2010年3月,他不顾家人反对,毅然辞去了工作,着手成立了嘉宝装饰设计有限公司,正式开启了自己的创业之旅。
现实总是比想象的要更加残酷。刘先生原来就职的公司是国内知名企业,都是高端客户,而且他主要负责的是设计和培训工作,没有跑过市场,如何找客户,如何跟客户谈并不是他的强项。作为初创公司,规模不大,牌子也不响,又在小城市,普通客户都很难找到,更别说高端客户了,如何寻找并争取到客户成为公司运营迫在眉睫的大事。刘先生决定加大宣传,于是,他在网上和报纸上打起了广告,他以为打了广告后,就会有客户找上门来,他便在办公室里“守株待兔”。两个月过去了,但却没有一单生意,他决定不能坐以待毙,就从公司旁边刚刚交付的小区入手。在接触过程中,他得知一位房主要为儿子装修婚房,并且基本已经确定了一家大型装修公司,但还没有签订合同。他还是主动给房主打电话,请求先去丈量尺寸,给个免费的设计方案。到了现场,他发现房子有一面墙上露出三个梁头,原来的大公司就是在梁头上做三个直线型装饰,而他设计了一个白色镂空的雕刻装饰墙,非常漂亮。房子卫生间较小,淋浴时,水会溅到洗衣机上,这个问题大设计公司并没有提出来,而刘先生“多管闲事”,设计方案中把洗衣机放到阳台,避免淋水的同时,晒衣服也方便了。不过这样的话就要改上下水管道,施工麻烦、造价高,但刘先生的价格比竞争对手还要便宜10% 。看着刘先生的认真劲儿,房主说了一句话:“房子交给你这样的人我放心!”凭借着一股子韧劲儿,刘先生终于拿下了这块“难啃的硬骨头”,这也为他赢得了好口碑。就这样,刘先生凭着自己的优秀设计和“多管闲事”追求完美的性格,让他获得了很多的客户,公司也逐渐稳定了。
企业运营之初,刘先生可谓是一身兼多职,作为公司的负责人,从跑项目到搞设计,从选工人到施工监督都亲力亲为。随着企业逐步步入正轨,刘先生考虑着找个得心应手的员工负责项目实施,将自己解放出来,集中精力在外跑项目。于是,他从公司物色了一名优秀员工小李,并手把手的辅导栽培。选施工工人时带着他到现场看工人们干活,让他知道,再好的设计、再好的装饰材料,如果工人的活干不好的话,那一切都等于零,要通过实地观察确定哪些工人师傅是可以长期合作的;选建材的时候带着他,手把手的教他选择的标准,例如选水管,要将水管装满水,把两头堵上,第二天再用锤子敲打这些水管,结果有的完全开裂,有的出现坑洼,有的则完全没有问题。通过一段时间的锻炼和学习,小李已能在项目施工管理上独当一面。刘先生便放心地将项目施工等业务交给小李打理,而自己则专门在外跑业务、争取项目。公司“主人翁式的装修责任感、管家式的装修服务”的好口碑,使公司的客户越来越多,公司发展很迅速,人手有点不够用,就在这个时候,他的得力助手小李却以身体状况不佳为由提出了辞职。刘先生心里明白身体欠佳只是借口罢了,他极力挽留却还是没有留住小李。小李的突然辞职,对于刘先生来说像是釜底抽薪,让他不知所措。
刘先生开始创业时,为了节省创业成本,他入驻了大学生创业孵化基地,核心员工的辞职让他心灰意冷,他带着沉重的心情走进了基地创业咨询室,初老师听完后,仔细询问并了解了小李的专业、特长,就说:“小李和你一样,属于设计出身,有着设计师的梦想,但是你给他平时安排的工作都是与施工相关的,加上人手少,他压力大,投入设计的时间和精力少之又少,所以辞职是必然的,你作为公司负责人,在用人的时候,就应该根据每个人的专长和喜好安排工作,你该学习和加强一下团队建设和管理了”。刘先生听后恍然大悟,脑海中一些片段不断闪过:想起小李曾说过他的梦想是当一名优秀的设计师;想起在安排他到现场协调工人施工时的不悦;想起他带领客户选材后的牢骚……但是,这些小细节刘先生都忽略了,认为能者多劳,小李这样优秀的员工,应该多多锻炼,为以后的发展打下基础,并没有跟小李进行过深入的沟通。从此以后,刘先生开始重视与员工的沟通,建立了例会制度,定期组织公司聚会,举办丰富多彩的联谊活动,让员工畅所欲言,加强彼此的沟通交流。刘先生也学会了换位思考,能够站在员工的立场上考虑问题,而不是简单的以个人的主观意志来决定事情。针对工作2年以上的员工,制定股份奖励、分红奖励,做到从长期留住员工的人、留住员工的心,目前已取得很好的效果,公司也在如火如荼的发展中。
企业的运营,关键靠人,人力资源管理至关重要,如何找到合适的人,如何管理好团队,这对于企业负责人来说是一门学问,需要不断地学习和摸索。管理是所有创业者必须掌握的一项技能,只有合理配置管理员工,才能最大限度地发挥员工的智慧与活力,提高企业的经营质量和管理效益。
注释:该案例收录在《创业成功秘籍——创业者必知的56个问题》书籍(启动片篇177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