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秀就业服务案例

第一届优秀案例18:“网游”能成为职业吗

2023.11.16

关键词:认清职业  自我定位 沟通家人

案例介绍:

小张,31岁,毕业后在进修学校担任过前台文员,后来又做过地铁的站务员,不过每份工作都做不久。失业后,小张多次投递简历应聘,但每次都因各种原因不了了之。

小张平时喜欢打游戏,他每天都要花很多时间在游戏上,游戏是他唯一的爱好。小张觉得玩游戏不仅自由,而且还能赚取一定的收入。可是家人认为靠打游戏赚钱不靠谱,迫于压力他不得不应付一下找找其他工作,但内心还是希望在游戏领域有所发展。他的理由:一是玩游戏比上班自由;二是玩游戏的收入与上班的薪酬相差不大。

对小张而言,游戏和“职业”要是能合二为一,那该多好啊!

案例分析:

经了解小张基本信息,发现存在以下几个问题:

一、 职业认识不清晰。小张非常喜欢打游戏,但只停留在玩乐的浅层次层面,抱有职业玩家仅仅只是天天打游戏的错误幻想,对游戏产业没有深入了解,更不清楚游戏产业中有多少种职业可以选择,因而考虑的职业选择面过窄,对游戏行业的职业认识模糊不清。

二、 自我定位不准确。小张的目标是成为一名职业游戏玩家,但没有对自身条件和职业游戏玩家所需具备的条件相匹配,没有认真考虑过自己适不适合、能不能够胜任该职业,没有认真考虑过如何把游戏与职业相连接。

三、 与家人疏于沟通。家人在小张找工作问题上只是持有一味的反对意见,没有积极沟通与鼓励,使得小张只能迫于压力找其他工作,“身在曹营心在汉”,难以在一份工作上长时间坚持下来,解决不了小张工作的根本问题。

案例指导:

网络游戏作为一个迅速崛起的互联网产业,有着广阔的发展前景,尤其是今年上半年新冠疫情期间,网络游戏市场需求猛增,产业发展非常迅速,将游戏行业作为职业目标,确实是一个很好的、有前景的选择。

一、 拓宽行业知识,认清职业。为小张普及行业知识,让他知道这个行业里除了游戏玩家以外,还有游戏设计、开发、美工、测试、体验、客服、宣传、直播、评论等职业,而随着游戏竞技行业逐渐成熟,继而产生了职业游戏玩家、游戏主持、游戏裁判、游戏竞技推广、游戏比赛策划、游戏展览展示、游戏玩具设计等职业。在这个行业里有多种多样新生的职业可以去选择,小张需要先拓宽自己的视野,了解这个行业,才能根据自己的特点选择适合自己的岗位,并且认识到选择相关职业同样可以兼顾游戏爱好。

二、 实地参观探访并推荐岗位,协助找准自我定位。指导员联系了张江某知名网络游戏公司,邀请小张去公司参观,实地了解一款游戏从设计开发到正式上线的整个过程,同时也为他介绍游戏玩家,让他们现身说法,“作为一名职业游戏玩家,每天的工作内容到底是什么?”“在游戏竞技行业里,游戏玩家的工作内容是什么?”“如何能够成为一位职业玩家,需要具备怎么样的能力?”整个参观的过程也是小张重新自我定位的过程,小张都非常投入和认真,认识到了想象与现实的差距。

指导员推荐小张应聘这家网络游戏公司的见习岗位,但由于小张目前的文化程度和技能水平都不能符合企业的要求,没有通过面试。尽管小张有些失落,但也意识到了自己的不足。他了解到网络游戏竞技,其实也是脑力和体力的比拼,职业游戏玩家,常常为把一个游戏玩到极致而付出无数辛勤和汗水,中间有快乐的体验,更多的还有意志,体力和情绪的考验。

三、 深入了解,提供可行性建议。经过几次指导交流,指导员发现小张对游戏画面以及游戏中人物的外形特点有自己独到的见解,进而了解到小张从小喜欢画画,也自学过一些漫画,画工水平还不错。根据小张的情况,指导员建议他不妨从游戏美工入手,打开进入这个行业的大门。

四、 做好家人与个人的“联结线”。与小张家人及小张进行沟通,从小张角度,可以多与家人分享自己在求职上的想法与感受;从家人的角度,可以尝试了解小张的爱好,从而更好理解小张并加以一定的正向引导与鼓励。


( 责编:系统管理员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