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方

江西新余:从“就业难”到“创业忙”!新余市就业之家为低收入群体点亮增收新希望

2025.11.14

“以前总觉得自己身体不好,找工作没底气,只能靠公益性岗位的微薄工资糊口。现在不一样了,有了政府帮我申请的电动三轮车,我开起了卤味摊,日子越来越有奔头了!”近日,新余市仙女湖区仰天岗办事处湖陂管理处的脱贫户李湖平,一边麻利地给顾客打包卤味,一边笑着讲述自己的创业故事。如今他脸上的自信与活力,很难让人联想到,这位对创业充满热情的摊主,曾一度因身体原因陷入“就业困境”。

作为曾经的建档立卡贫困户,李湖平的身体状况让他在求职路上屡屡碰壁,自信心深受打击。此前,他仅靠农家书屋保洁员这一非全日制公益性岗位维持生计,微薄薪资仅能勉强覆盖基本生活开支,想要改善家庭经济状况,却始终苦于没有门路。而改变他生活轨迹的,正是新余市深入推进低收入人口常态化帮扶政策,基层就业之家精准对接群众需求的暖心实践。

自新余市启动低收入人口常态化帮扶政策和防止返贫帮扶政策衔接并轨试点工作以来,市人社部门始终锚定“保基本、防风险、促发展”目标,依托基层就业之家平台,针对脱贫户、防止返贫监测对象等低收入群体的就业痛点、创业难点,量身定制帮扶方案,让“输血”式救助转向“造血”式赋能。

在仙女湖区仰天岗办事处,“5+2就业之家”服务平台成为政策落地的“前沿阵地”。工作人员通过常态化走访摸排,精准捕捉低收入群体的就业创业需求。当了解到李湖平有摆摊增收的想法,却因缺乏启动资金和设备难以起步时,办事处就业之家迅速行动,依托“低成本创业”活动,创新推出“租转赠”帮扶模式——为创业者提供价值不超过5000元的创业设备,只要稳定经营6个月,设备所有权便正式归属个人,彻底打破“没钱创业”的壁垒。

为让帮扶举措精准落地,工作人员化身“创业管家”,全程跟踪服务,反复与李湖平沟通创业细节,协助整理申报材料,结合他经营流动卤味摊的需求,精准对接仙女湖区相关部门,为其采购电动三轮车;还从选品、选址等实际经营问题入手,手把手指导他在人流密集区域合规经营,最大程度保障创业收益。上个月,李湖平的流动卤味摊顺利开张,从“就业无门”到“自主创业”,更找回了靠双手创造美好生活的信心。

李湖平的转变,并非个例。新余市人社部门在推进政策衔接并轨的过程中,依托全市355个就业之家,将“政策找人、按需帮扶、工具赋能”的精准模式贯穿始终:针对有就业意愿但缺乏技能的低收入群体,开展电工、家政服务、电商直播等定制化技能培训,今年以来已累计培训就业困难群体57人,帮助16人实现就近就业;对于有创业想法的群众,除“租转赠”设备支持外,还联动金融机构提供小额创业贷款贴息、创业补贴等政策,降低创业成本;同时,动态监测低收入群体就业状况,一旦出现失业风险,第一时间推送公益性岗位、企业招聘信息,确保“就业有人帮、失业有人管”。(新余市就业创业服务中心乐春柳、雷雯倩)

  • 创业
  • 低收入
  • 新余市
  • 群体
自新余市启动低收入人口常态化帮扶政策和防止返贫帮扶政策衔接并轨试点工作以来,市人社部门始终锚定“保基本、防风险、促发展”目标,依托基层就业之家平台,针对脱贫户、防止返贫监测对象等低收入群体的就业痛点、创业难点,量身定制帮扶方案,让“输血”式救助转向“造血”式赋能。 在仙女湖区仰天岗办事处,“5+2就业之家”服务平台成为政策落地的“前沿阵地”。工作人员通过常态化走访摸排,精准捕捉低收入群体的就业创业需求。当了解到李湖平有摆摊增收的想法,却因缺乏启动资金和设备难以起步时,办事处就业之家迅速行动,依托“低成本创业”活动,创新推出“租转赠”帮扶模式——为创业者提供价值不超过5000元的创业设备,只要稳定经营6个月,设备所有权便正式归属个人,彻底打破“没钱创业”的壁垒。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