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以来,安徽六安舒城县为着力维护网约配送员、网约车驾驶员、网络主播等新就业形态劳动者劳动保障权益,强化多部门协同合作,充分发挥协商调解在矛盾纠纷预防化解和诉源治理中的基础性作用,推动新就业形态劳动纠纷一体化解,服务平台经济规范健康持续发展,维护劳动关系和谐与社会稳定。
构建联合调解。促进和加强县人社、法院、司法、总工会、工商联、企联等单位的交流合作,积极探索打造“人社牵头、部门协同、行业参与”的工作格局。依托县社会治理中心设立舒城县新就业形态劳动纠纷一站式调解中心,做好各类调解的衔接联动。相关部门及行业调解组织增加联合调解职能,充分发挥劳动争议调解、人民调解、司法调解特点优势,构建新就业形态劳动纠纷一站式多元联合调解工作新模式,合力化解新就业形态劳动纠纷。
高效受理调解。根据相关法律政策,一站式调解中心以及相关调解组织依法、及时受理新就业形态劳动者与平台企业和用工合作企业之间因劳动报酬、奖惩、休息、职业伤害等劳动纠纷提出的调解申请,接待人员严格落实“首问负责制”,耐心指导当事人提供相关申请材料。及时审核网络调解申请,对属于受理范围且双方当事人同意调解的,第一时间即完成受理,对不属于受理范围或者一方当事人不同意调解的,做好记录后第一时间即通知申请人。
有效促成调解。调解自受理之日起15日内结束,但双方当事人同意延期的可以延长,延长期限最长不超过15日。充分利用在线调解平台,做好劳动纠纷“总对总”在线诉调对接,为新就业形态劳动者提供优质、低成本的多元解纷服务。发生涉及人数较多或者疑难复杂、社会影响力大的劳动纠纷,第一时间报告相关部门,安排骨干调解员迅速介入,积极开展协商调解、现场处置等工作,推动重大集体劳动纠纷稳妥化解。今年一季度,全县各类调解组织累计受理劳动人事争议调解申请123件,其中达成调解协议及和解的96件,调解金额298万元。
协同衔接调解。不断完善一站式调解与仲裁、诉讼衔接机制建设。引导当事人通过仲裁审查或者司法确认方式强化调解协议的法律效力。县仲裁委不断优化办案流程,尽量缩短时限,依法审查并为符合法律规定的调解协议出具仲裁调解书。今年一季度,县仲裁委为11件调解协议经仲裁审查确认后出具仲裁调解书10份、不予审查1件,案件自受理至结案均不超过10日办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