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秀就业服务案例

第二届优秀案例14:大龄高管择业策略

2023.11.16

关键词:职业定位 职业心态调整 职场转型


案例介绍:

48岁的朱女士,大专学历,有多年外资人事行政管理经验,一直在知名企业担任高级管理人员,管理团队中10%为外籍员工,她还担任了所在商务楼党支部书记等职。由于企业架构调整等客观原因,今年3月,朱女士离职了。离职后的她一度比较迷茫,在网上看到和原来差不多的岗位,大都有年龄限制。投递其他没有年龄限制的岗位,又普遍是辅助性岗位,离自己的心理预期有很大的差距。为此,她来到职介中心寻求帮助。


案例分析:

大龄失业群体在求职中普遍存在年龄限制的问题。他们认为自己找不到工作是因为年龄大了,有很多岗位自己本可以胜任,却因为年龄太大而被拒之门外。求职受挫之后,朱女士信心开始动摇,认为自己或许只能去从事辅助性的岗位,呈现不自信的求职心态和状态。

朱女士对自己的优劣势没有进行客观理性的分析。进一步沟通得出:朱女士求职优势很明显,即工作能力强,且有多年的管理经验。劣势方面,一是年龄大、学历不过硬等;二是一直在外资企业工作,对国企、民企等其他性质企业职场的环境和岗位内容不了解;三是求职渠道较为单一,除了公共就业服务机构,对网络求职不熟悉,又不好意思通过自己的圈层资源寻求出路,即自己原本工作的公司和岗位都比较“体面”,现在要“求人”找工作,拉不下面子,表示自己做不到。四是在原来公司,一直是面试别人,自己没有参加过社会面试,缺乏求职方法和技能。


案例指导:

1. 消除消极情绪,调整求职心态。

1. 1帮助分析招聘岗位中“年龄限制”问题。引导朱女士认识到现在很多公司特别是新兴、热门行业招聘需求量大,本身行业竞争激烈,对相关岗位专业性要求高,且工作时间、强度较高,因此有年龄要求是符合岗位实际的,需要理解并客观看待这一现象。

1. 2 纠正认知偏差。朱女士认为找不到工作是因为年龄大。但实际上有许多大龄劳动者都活跃在各类企业。朱女士暂时没找到工作是因为职业定位不清晰,没有找到适合自己的岗位。此外,朱女士觉得自己找不到类似原来的行业和岗位,求职信心受挫,认为自己只能去从事收入较低的辅助类岗位。这又陷入了另一个求职误区就是以自己过去一直从事的行业岗位作为对比,认为自己找不到同样的岗位就是失败,接受不了这种转变,心态上调整不了,索性就产生了随便求职的心理,只能去找基础的辅助性岗位。我帮助朱女士分析她现在的心态是因为一时的低谷而产生的消极心态,要去除其中不良情绪的影响,用理性的思考去接纳客观现实,聚焦自己可控的部分,做出最优的方案策略。

1. 3探求真实需要。朱女士内心还是希望像以前一样,能从事稳定的、有一定社会地位的、有较高收入的工作。结合舒伯的生涯发展阶段理论,现在,朱女士的角色不仅有工作角色,还有很多其他社会角色,引导朱女士一起分析在这个阶段中各类角色之间的平衡性和比重分配,各个生涯角色之间存在的冲突等。朱女士意识到每个年龄段所对应的生涯发展阶段的主要任务是有所区别的,未来可以从更长周期的全生命周期的生涯发展角度,改变“一岗定终生”的观念,更加理性地来看待目前的失业、求职现状,更多地平衡好工作、生活和兴趣等其他的部分。

2. 重新审视自我,发挥优势最大化。

2. 1澄清职业价值观。调整好心态后,朱女士能够客观理性看待自我了,接下来我帮助朱女士澄清职业价值观,找到自己的职业锚。职业锚就是指一个人不得不作出选择的时候,无论如何都不会放弃的职业中的重要的价值观。运用职业锚,正确认识自己的职业价值观,朱女士选择将工作成就感排在第一位,将原本自己认为最重要的薪资要求排在第五位。由此可见,朱女士内心中最向往的还是在工作中能体现自己的价值,在工作中获得成就感和认可是她目前求职的第一需求。因此,抛去继续在外资企业就业的想法,其他企业也可以纳入考虑范畴。找到自己求职的核心关键点后,我帮助朱女士进行岗位定位,帮助她对自己进行客观、全面的分析,了解职业特质、职业兴趣。


2. 2 客观分析优劣势。经过梳理,朱女士自己整理得出优劣势。

2. 2.1优势:有本科学历,17年的管理工作经验,对人事管理、行政管理有一定的经验;具备一定的组织协调能力、管理能力;熟悉电器行业工作;外形佳,个性稳重开朗,思维清晰,反应速度快,理解能力强,学习能力较强;有一定的英语听说读写能力。

2. 2.2劣势:年龄偏大;对具体人事操作、行政操作的事务工作没有经验;对国企、民企的企业管理模式、运作方式不了解;不擅长分析招聘岗位信息,缺乏求职经验。

2. 3探讨求职路径。综合分析优劣势,结合招聘岗位情况,探讨两条求职路径:

2. 3.1 在国企、民企中找行政管理、人事管理、办公室管理类相关岗位。

2. 3.2 以丰富的行业背景、管理经验,做企业的兼职顾问,或者以合伙人的方式参与企业管理工作。

3. 拓宽求职渠道,掌握求职方法。

3. 1挖掘资源。帮助朱女士发掘以往求职经历中的资源,客户资源、亲友资源等,积极为自己争取机会,拓宽自己的求职渠道。

3. 2拓展资源

3. 2.1建议其在求职空闲期,积极参加社区或者社会团体举办的志愿者活动、沙龙活动等,在其中发掘岗位信息,拓展自己的岗位资源。

3. 2.2介绍12333公共招聘新平台的使用方法,了解并学会运用其他招聘网站,请职介中心老师推荐等。

3. 3应聘准备

3. 3.1修缮简历。进一步修改简历,根据所投递的岗位,准备不同侧重方向的简历,准备自我介绍。

3. 3.2模拟演练。朱女士缺乏面试经验,我帮助朱女士做好面试心理建设,聚焦上家单位的离职理由及其他面试官的可能会关注的部分,开展模拟面试演练。

4. 积极应聘求职

经过社区就业老师的推荐,朱女士成功应聘了一家国有物业公司的办公室主任职位。虽然薪资和原有岗位差距较大,但新岗位可以发挥朱女士的工作能力,实现自己的职业价值。

延伸思考:

像朱女士这类大龄高管人员,如果突遭职业变动,自身又是处于上有老、下有小的阶段,职业转型有一定困难的。求职策略就是从调整心态入手,接受现实,理清思路,找出优势,合理定位,学会求职方法,积极开展求职,最后成功就业,实现自身价值。除此以外,提供两条补充指导建议:

1. “离职理由”会是考官关注的点,需要提前为服务对象做心理建设和演练。

2. 对稳定岗位和稳定收入的理解和建议,帮助其树立正确的生涯观念,摒弃“一岗定终身”,立足年龄特点,更多从平衡工作和生活考虑,理性面对失业和再就业。


相关资料:

1. 认知偏差

2. 职业价值观排序

3. 职业锚理论

4. 职业生涯发展理论


( 责编:系统管理员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