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秀就业服务案例

第二届优秀案例15:量体裁衣, 助力钢铁退出企业职工再就业

2023.11.16

关 键 词:去产能 再就业 量体裁衣


为全面贯彻落实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按照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以钢铁煤炭行业为重点,推进淘汰落后产能、化解过剩产能,加快推动传统产业绿色化、生态化改造,天津市三家钢铁企业的整体退出,带来了大批职工转岗分流、下岗再就业问题。这批职工年龄跨度大,受教育程度参差不齐,给就业工作带来了很大的挑战。

铁东路街道党群服务中心为了认真贯彻李克强总理在去产能工作中,屡次提及的“转岗不下岗、转业不失业”的工作要求,为落实市有关会议精神,成立了由分管领导带领、党群服务中心为责任科室的工作专班。通过制定并开展如下一系列行动,确保职工有安置、生活有保障。

1. 以社区为阵地,确保责任到人

统一思想,提高认识,以社区为阵地,在生活中关心他们,在心理上支持他们,让他们从身边感受到党组织的温暖,以减少去产能企业职工不理解、焦虑、不安的情绪。认真执行工作方案,将帮扶责任项目化、清单化,确保责任到人。

2. 以台账为基础,实现精准帮扶

通过微信、电话、入户走访等多种形式,全面摸排辖区内去产能企业职工的基本信息,详细掌握其学历、技能、特长、求职意向、薪酬期望等情况,形成了简历式台账,切实做到覆盖全员,不漏一人。

3. 以政策为依靠,保障群众利益

通过发放宣传资料、上门宣传、电话宣讲等方式主动开展社保政策宣传活动,使其加深对社保政策的认识,防止自身利益受损。

4. 以平台为依托,归集就业信息

主动推送招聘会信息及岗位信息,加强区域合作,积极同区人社局、兄弟街道和用人单位沟通对接,共享岗位资源和劳动者求职需求,并依托 “河北公共就业”服务平台,加大就业信息汇聚和岗位归集力度,进一步扩宽就业渠道。

5. 量体裁衣,努力实现“应就尽就”

以台账信息为基础,坚持一人一策帮扶。对于部分临近退休,不愿再找工作的职工,着重为其讲解社保政策,保障其失业保险金的领取和医疗保险的享受;对于部分希望在家照顾孩子的职工,就推荐其参加技能培训,以满足将来就业要求;对部分准备就业,但还没有明确目标的职工,就帮助他们调整心态、找准定位,做好心理疏导、职业规划,并根据其技能水平、求职意愿等基本情况,精准提供政策咨询、就业指导、岗位推荐等个性化服务,确保其尽快上岗就业。对于符合就业困难条件的职工提供“一对一”政策指导和保姆式经办服务,对市场渠道难以就业的,通过公益性岗位开发或灵活就业帮扶进行托底安置。对于自愿暂不就业人员,按时发放失业金、失业补助金,保障其基本生活,并做好长效跟踪服务。


案例介绍:

我们对去产能职工逐户走访的过程中,张先生的情况进入了我们的视野。张先生于1985年出生,汉族,天津本地人,本科学历,计算机专业,原在天津冶金集团轧三钢铁有限公司从事库管工作,就业意向是市区内库管物流相关工作优先,期待税后薪资4000以上。

张先生本身学历高,所学专业又是就业的强势专业,但是由于对就业市场情况的不了解,再加上家人的担心和焦虑,让其备受压力困扰。虽说生活上暂时还没有受到影响,但是最近一段时间,也在为了找工作的事情而烦恼。因此希望基层就业服务工作人员能帮助他找到未来的方向。


案例分析:

钢铁去产能企业职工一般年龄偏大、文化水平低且技能单一,以男性和本地户籍职工居多,再就业难度较大。职工文化程度多为中学及以下水平,学习能力较差;长期从事某一工种,技能单一,难以满足新岗位的技能要求;多为本地户籍人员,家庭和社交圈均在本地,跨区域就业意愿较低。由于工作环境问题,很多一线职工深受职业病困扰,再加上家庭负担较重,转岗转业、就业创业存在一定困难。不少国企职工对企业还有比较严重的依赖心理,对国有身份有较高预期,对分流安置的岗位有较强的攀比心态,积极主动意识较差。上述一系列因素,都严重阻碍了去产能受影响职工通过市场化方式实现再就业。

根据张先生的情况,工作人员分析张先生由于在大型国有企业工作时间较长,对自己、职业定位和就业信息都缺乏了解和认知,导致自己在再就业的过程中自信心不足、视野变窄,无法发挥自己的特长和优势。张先生面对的是再就业人员经常会面临的处境,即上有老下有小,家庭压力大。虽然拥有一技之长,但是由于对自我以及职业和社会的认知不足,对再就业感觉到困难,又不清楚方向,有焦虑情绪。


案例指导:

在入户走访中,公共就业工作人员首先对张先生关于再就业问题的焦虑情绪表示理解,引导其对过度焦虑的情绪进行适当的调节和克制。为了帮助张先生树立信心,拓宽就业视野,将接下来的行动分为三个阶段:

1. 了解基本情况,做好心理准备

工作人员通过面谈,了解张先生各项基本情况,并详细记录,形成台账。指导张先生注册“河北公共就业”服务平台,完善个人简历,鼓励张先生参加招聘会并网投简历。

2. 提升自我认知,明确就业意向

工作人员为张先生进行了霍兰德职业兴趣测试和MBTI职业性格测试,并对性格和职业能力的测定结果进行分析。张先生的职业兴趣代码为ICR①。之后又为其进行了MBTI职业性格测试,测试的结果表明他的职业性格属于ISTJ②。张先生对这两项测试的结果表示非常认可,并且也与之前的工作经历相吻合。至此张先生通过对自己的职业兴趣和职业性格的进一步了解,更加明确了自己适合的工作岗位。

3. 了解市场环境,做出就业选择

通过两项测试的结果,张先生的就业意向不再局限于物流和库管方向,在经过简单的模拟面试训练后,工作人员为其推荐了顺丰速运库管、现代集团专职司机、房地产公司后勤等工作岗位的面试机会,虽然都因为种种原因未能成功入职,却也通过这几次的面试实战,对当前就业环境有了一定的了解,并积累了丰富的面试经验和技巧。在我们日常整理“河北公共就业”服务平台招聘信息的时候,发现天津市自来水集团有限公司的一则招聘要求与张先生的自身条件高度吻合,于是在河北人社局的协调下,我们成功地联系到天津市自来水集团有限公司,为张先生举办了一场特殊的面试。顺利通过面试的张先生也在2021年2月成功入职天津市自来水集团有限公司。

在本案例中,公共就业服务工作人员通过真诚、共情、积极的态度对张先生的焦虑情绪进行引导,按照以人为本、量体裁衣的原则,使用了职业素质测试工具,帮助张先生认识和探索自我,产生再就业的经验和自信,最终实现了人尽其才。


相关资料:

霍兰德职业兴趣测评工具(Self-Directed Search)是由美国职业指导专家霍兰德(John Holland)根据他本人大量的职业咨询经验及其职业类型理论编制的测评工具。

迈尔斯-布里格斯类型指标(Myers–Briggs Type Indicator,MBTI)是全世界有代表性的人格测评工具,它是由美国作家伊莎贝尔·布里格斯·迈尔斯和她的母亲凯瑟琳·库克·布里格斯共同制定的一种人格类型理论模型。这个指标以瑞士心理学家荣格划分的8种类型为基础,加以扩展,形成四个维度,四个维度如同四把标尺,每个人的性格都会落在标尺的某个点上,这个点靠近哪个端点,就意味着个体就有哪方面的偏好。


注释:

①霍兰德职业兴趣代号:ICR

共同特点:

尊重权威和规章制度,喜欢按计划办事,细心、有条理,习惯接受他人的指挥和领导,自己不谋求领导职务。喜欢关注实际和细节情况,通常较为谨慎和保守,缺乏创造性,不喜欢冒险和竞争,富有自我牺牲精神。

典型职业:

ICR:质量检验技术员、地质学技师、工程师、法官、图书馆技术辅导员、计算机操作员、医院听诊员、家禽检查员。

②MBTI职业性格测试:物流师型人格

物流师型人格(ISTJ,Logistician Personality)是16型人格(16personalities)中的一种人格类型。其中I代表内向,S代表实感,T代表理智,J代表独立。

物流师型人格类型的人被认为是数量最多的,大约占人口总数的13%。 他们有很多明显的特征,例如正直,务实,恪尽职守,使他们深受家庭以及拥护传统,规则,标准的组织的青睐,比如律所,监管部门和军队。


参考文献:

(1)赵欣悦.全面贯彻落实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确保如期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目标[N].人民日报,2021年05月28日(01版).


( 责编:系统管理员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