辛苦打工却迟迟拿不到劳务款,自己名下房产还因其他案件被强制执行拍卖——作为打工者推选的讨薪代表杨某遭遇的这一困境让他从情绪激动到言辞过激。关键时刻,厦门市海沧区综治中心挺身而出,凭借多元解纷力量,最终为他们解了烦“薪”事。
近日,杨某因和多名工友一起打工的劳务款被拖欠,向海沧区综治中心紧急求助。一见到接待人员,他就红着眼眶说:“这笔钱是我们十几个人的血汗钱,家里等着用钱呢,要是拿不到,真不知道该怎么办!”经了解,杨某及工友们被拖欠一笔大额劳务款,而欠款方虽认可该笔债务,却以自身与案外人存在未结算工程款为由,希望案外人介入承担付款责任。
但案外人明确表示,其与欠款方的未结款项与本案讨薪纠纷无关,需按规定完成结算审核后方能付款,调解工作一时陷入停滞。
更紧急的是,杨某因涉及其他案件已被强制执行,名下房产正处于拍卖程序,加之多名工友催要薪资的压力,使其情绪极度激动并出现过激言论,若诉求得不到及时回应,不仅杨某本人可能采取过激行为,更可能引发群体性过激维权行为,矛盾化解刻不容缓。
快速响应,启动应急机制:接到诉求后,海沧区综治中心知道群体性欠薪不是小事,第一时间把案件列为重点处理事项,本着“民生无小事”的态度启动应急处置。中心马上牵头,同时联系海沧法院、属地派出所、信访局、人社局、住建和交通局、司法局法律援助中心等部门,组成专门的调解小组,明确各自要做的事,一起发力解决问题。
多方联动,厘清事实症结:这个调解小组由综治中心全程协调安排。海沧法院的工作人员帮忙理清法律上的关系、给专业建议,人社局查清楚劳务关系的细节,住建和交通局去对接工程结算的事,法律援助中心提供法律咨询。各部门把信息共享起来,互相补位,很快找到问题关键——就是案外人愿不愿意先预支工程款。
温情调解,实质化解矛盾:小组重点关注案外人的顾虑,与其多次单独沟通,耐心讲清法律规定和方案利弊;同时,调解人员也及时把沟通进展同步反馈给杨某,让他心里有底。杨某转头就给工友们打电话安抚:“大家放心,综治中心的同志一直在帮咱们协调,有进展我马上跟大伙儿说!”这番沟通让群体焦虑情绪慢慢平复。就这样连轴转忙到晚上9点多,小组终于拿出了一个各方都同意的方案,彻底打消了案外人的顾虑,大家当场达成了调解协议。
此次纠纷的高效化解,不仅让杨某及多名工友顺利拿到了被拖欠的劳务款,缓解了群体燃眉之急,也妥善平衡了欠款方与案外人的合理诉求,从根源上避免了矛盾升级扩散。
下一步,海沧区综治中心将持续深化新时代“枫桥经验”实践,进一步完善多元解纷联动机制,强化部门协同、资源整合、服务延伸,让更多涉及市民群众利益的矛盾纠纷在基层得到高效、公正、温情的化解,为建设平安海沧、法治海沧筑牢前端防线,让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更加充实、更有保障、更可持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