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方

云南:“劳动争议全链条化解”推动职工维权驶入“快车道”

2025.11.06

“真没想到,拖了那么久的工资,工会两天就帮我们要回来了!”近日,在云南省禄丰市某公司工作的袁师傅,提起不久前的维权经历,语气中仍带着激动。

袁师傅是禄丰某公司技改项目实施工程中分包公司的职工,他和几名工友被拖欠了数月工资,多次沟通无果后,他们走进了工会劳动争议调解室。出乎意料的是,仅两天时间,在工会调解员的协调下,企业便派出相关负责人进行积极沟通,并在规定时间内结清了全部欠薪。

“‘有事情找工会’这绝对不是一句口号,通过这次帮我们维权,让我们直接感受到工会‘娘家人’的温暖!”袁师傅感慨道。

袁师傅的经历,只是禄丰市总工会深入推进新时代“枫桥经验”工会实践、助力构建和谐劳动关系的一个生动缩影。今年以来,禄丰市总工会将工会参与基层社会治理、构建和谐劳动关系置于全市高质量发展大局中同谋划、同部署、同落实,推动维权服务从“有求必应”向“事前预防”深化,探索出一条具有禄丰特色的劳动争议化解新路径。

打造“15分钟法律服务圈”

“我们不仅要让职工有困难的时候‘找得到人’,更要帮他们‘找到解决的办法’。”禄丰市总工会党组书记、常务副主席李卫萍介绍,为打通服务职工的“最后一公里”,市总在全市范围内推动构建“市—镇—企—站”四级法律服务网络。

据了解,依托市职工法律援助服务中心、乡镇综治中心、企业调解室和工会驿站,市总整合人社、司法、法院等多方资源,打造形成职工劳动争议调解法律服务阵地,形成全面覆盖、便捷高效的“15分钟法律服务圈”。

龙佰禄丰钛业有限公司职工李小琳介绍,企业内的工会法律服务点不仅提供法律咨询,还定期开展普法讲座,“有什么疑问,走几步路就能问到专业人士、立即就能找到工会娘家人,心里踏实多了。”李小琳说。

截至目前,禄丰市已建立劳动争议调解室12个,配备专兼职法律监督员和调解员331名,引入律师、心理咨询师等专业力量常态化驻点服务,真正实现职工维权“身边有站、站中有援”。

职工诉求“接诉即办”

“职工的事,再小也是大事,等不得、慢不得。”禄丰市总工会组织和劳动维权部部长尹成芬介绍,依托“12351”职工服务热线,禄丰建立了“接诉—研判—转办—反馈”闭环机制,推动职工诉求“接诉即办”。

今年以来,禄丰市总共受理职工诉求17件,均在第一时间响应并推动解决,调解成功率达到100%,其中一件用时仅2天,就为7名职工追回劳动报酬21.82万元。

“我们不仅要‘办得快’,还要‘办得妥’。”尹成芬补充道,通过“点对点”答疑与“面对面”调解相结合,工会联合人社、司法等部门开展“12351+”专项行动,对复杂案件实行联合调处、全程跟踪,确保职工诉求“件件有回复、事事有着落”。

筑牢权益保障“防火墙”

劳动争议,防重于治。禄丰市总工会不仅注重“事后化解”,更着力“事前预防”,推动维权关口前移,还通过联合法院、检察院、人社、司法、信访、工商联等部门,搭建“工会+”多元共治平台,建立信息共享、要情共商、调处联动的工作机制。

“我们推行‘一函两书’制度,将工会劳动法律监督嵌入企业用工全流程。”尹成芬介绍,市总工会通过发出《劳动法律监督提示函》,推动企业规范用工行为,从源头上防范劳动争议风险。同时,持续开展“法律体检进企业、进基层”活动,发放劳动法律法规宣传资料1万余份,提升职工依法维权意识和企业依法用工自觉性。

“工会的介入不是‘找麻烦’,而是‘防风险’。”某企业人力资源负责人段某表示,“有了工会的提示和建议,我们在制定规章制度时更加规范,劳动关系也更和谐了。”

“我们将持续拓展‘工会+’协作内涵,增强基层服务阵地的实效性和覆盖面,努力实现‘小事不出企业、大事不出乡镇、矛盾化解在基层’”禄丰市总工会党组书记、常务副主席李卫萍表示,践行新时代“枫桥经验”,只有进行时,没有完成时。(工人日报客户端记者 赵黎浩)

  • 职工
  • 禄丰
  • 维权
  • 推动
截至目前,禄丰市已建立劳动争议调解室12个,配备专兼职法律监督员和调解员331名,引入律师、心理咨询师等专业力量常态化驻点服务,真正实现职工维权“身边有站、站中有援”。 职工诉求“接诉即办” “职工的事,再小也是大事,等不得、慢不得。”禄丰市总工会组织和劳动维权部部长尹成芬介绍,依托“12351”职工服务热线,禄丰建立了“接诉—研判—转办—反馈”闭环机制,推动职工诉求“接诉即办”。 今年以来,禄丰市总共受理职工诉求17件,均在第一时间响应并推动解决,调解成功率达到100%,其中一件用时仅2天,就为7名职工追回劳动报酬21.82万元。 “我们不仅要‘办得快’,还要‘办得妥’。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