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方

福建厦门:用心用情化解劳动纠纷 维护劳动者合法权益

2025.08.13

近年来,随着劳动争议案件数量增加,劳动者维权需求迫切。2024年至2025年7月底,厦门市翔安区法律援助中心共受理法律援助案件2881件,其中法律帮助1175件。翔安区法律援助中心始终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理念,聚焦化解劳动争议难题,通过部门联动协作、优化服务模式、强化普法宣传等举措,为劳动者提供高效、便捷的法律援助服务,切实维护其合法权益,促进劳动关系和谐稳定。

强化部门联动协作,构建劳动争议化解新格局

针对劳动者维权涉及部门多、程序复杂等痛点,翔安区法律援助中心主动打破壁垒,推动构建跨部门协作机制。

该中心与劳动监察、劳动仲裁委、工会等部门建立“信息共享+联合调处”模式,实现案件线索互通、程序衔接顺畅;在翔安区劳动仲裁委设立窗口,安排志愿者律师定时驻点值班,提供法律咨询、立案指导等“一条龙”服务,提高劳动者维权效率;依托镇(街)司法所在各镇(街)设立法律援助工作站,为辖区居民提供便捷高效的法律服务,把暖心服务送到劳动者家门口。

创新便民服务举措,打通维权“最后一公里”

翔安区法律援助中心坚持“主动靠前、精准服务”,针对劳动者特别是农民工群体的特殊需求,推出多项便民举措。

该中心开辟农民工维权绿色通道,对农民工工伤、讨薪案件免予审查经济困难条件,实行“一窗受理、当日指派”;针对行动不便的劳动者纠纷等,提供上门受理服务,组织工作人员及律师走进社区、公司、街道等场所,现场办理申请手续,2024年以来累计为267名受援人提供上门受理服务;积极实施“全域通办”机制,接受申请人提出的在厦门市范围内审理或处理的案件法律援助申请,方便群众就近获得法律援助,避免“多头跑”,2024年以来累计受理全域通办案件101件;引入“法律专家会诊”模式,针对疑难案件组织律师团队集体研讨,提升服务质效,确保劳动者诉求得到专业支撑。

聚焦纠纷源头治理,提升劳动者法治获得感

翔安区法律援助中心坚持“维权与普法并重”,着力增强劳动者依法维权能力。

该中心积极参与辖区招聘会、企业工会干部业务培训会等活动,通过摆摊设点、开设普法讲座等形式,为企业职工干部传授劳动法律法规,并解答用工法律问题,推进企业规范用工行为,从源头上减少劳动争议案件的发生,助力构建和谐劳动关系,2024年以来累计开展劳动知识宣传活动6场次。创新宣传形式,借助“法治翔安”微信公众号开展《厦门经济特区法律援助条例》有奖竞答活动,设置奖品吸引群众参与到活动中;发动翔安区各村(居)法律顾问参与“法律援助新条例PPT评比”,从课件的排版、内容、亮点解读等多方面进行评分。借助服务窗口宣传,充分发挥法律援助窗口作用,在窗口放置法律援助宣传手册供群众自取阅读,并开启法律咨询双窗口,分别由一名律师及一名工作人员细致解答来访劳动者咨询,在解答过程中普及相关法律知识,不断提高劳动者运用法律武器保护自身合法权益的意识和能力,2024年以来,共解答群众咨询3731人次。

下一步,翔安区法律援助中心将持续做好劳动争议法律援助工作,以更高效的联动、更暖心的服务、更精准的普法,为劳动者撑起法治“保护伞”,让每一位维权者感受到法律的温度与力量,为构建和谐劳动关系贡献法援智慧。

  • 劳动者
  • 劳动
  • 法律援助
年来,随着劳动争议案件数量增加,劳动者维权需求迫切。2024年至2025年7月底,厦门市翔安区法律援助中心共受理法律援助案件2881件,其中法律帮助1175件。翔安区法律援助中心始终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理念,聚焦化解劳动争议难题,通过部门联动协作、优化服务模式、强化普法宣传等举措,为劳动者提供高效、便捷的法律援助服务,切实维护其合法权益,促进劳动关系和谐稳定。 强化部门联动协作,构建劳动争议化解新格局 针对劳动者维权涉及部门多、程序复杂等痛点,翔安区法律援助中心主动打破壁垒,推动构建跨部门协作机制。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