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以来,四川省乐山市峨边彝族自治县人社局立足实际,多点发力,从细微处着手,推动和谐劳动关系建设迈向新高度,为区域经济社会稳定发展注入强劲动力。
一是创新载体,助企纾困有“深度”。组建核桃坪工业园区“和谐劳动关系驿站”,要求“人社服务专员”主动靠前,为21家入园企业提供用工招聘、人才引进、政策奖补返还等代办帮办服务,确保人社惠企政策“应享尽享”。采用“劳动关系协调员工作联盟”入驻驿站模式,助力5家高耗能企业妥善解决产能调整性裁员,集体协商停产期间待遇计发等棘手问题,“一站式”化解各类劳资纠纷21件、涉及劳动者175人。
二是擦亮品牌,法律服务有“温度”。立足民族地区实际,将彝汉双语贯穿劳动仲裁全过程,确保彝族群众立案受理“看得明”、庭审过程“听得懂”、适用法律“无疑问”。今年已开展3场“双语流动庭审”,为12名彝族群众提供了就近就地法律服务。创新“流动仲裁庭+普法大篷车”载体,编制5000余份彝汉双语《劳动维权实用手册》,上街上市、进企入村开展政策宣传,受到彝区群众点赞。
三是聚焦维权,保障覆盖有“广度”。深入开展和谐劳动关系“春风行动”,会同县交通运输局、邮政公司,全覆盖对境内8家快递物流企业进行劳动用工“法制体检”,现场整改劳动规章制度不规范、试用期未买社会保险等问题11项,督促用工单位与快递小哥、外卖骑手补签劳动合同31份、补购工伤保险65人。截至目前,全县新业态从业者参加工伤保险达1115人,创下历史新高。
四是提升能力,纠纷化解有“力度”。着力健全“仲裁+N”解纷助力机制,选派2名仲裁员入驻县级矛盾纠纷多元调解中心,及时受理群众诉求,推动18件劳资纠纷快速化解。畅通农民工维权“绿色”通道,今年以来通过农民工工资争议“速裁庭”机制,妥善化解了3批次重大工程项目的欠薪问题,帮助农民工追偿工资42.9万元。与县法院建立裁审衔接工作机制,对今年2起部分裁审不一致的诉讼案件开展了分析研讨,仲裁员办案能力得到进一步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