维护好新就业形态劳动者劳动保障权益,事关更高质量就业、事关公平正义、事关社会和谐稳定。近年来,江西省宜春市袁州区电子商务、网约车、网络送餐、快递物流、网络直播等新业态经济蓬勃发展,吸纳了一批劳动力就业和创业。为做好新就业形态劳动者劳动权益保障方面的工作,袁州区人社局从维权、就业、社保、服务、人才“五度”维护新就业形态劳动者劳动保障权益。
维权有力度。为进一步加强新就业形态劳动争议案件调解处理,人社局已揭牌成立“新业态劳动者劳动保障权益联合调解中心”。建立由人社协同10个部门、单位组成的维护新就业形态劳动者劳动保障权益部门联动机制,并由人社牵头制定六项主要职责和四项工作制度,共同推进劳动保障权益政策制定、政策落实、权益维护、服务保障等工作。依托“一站式”劳动争议联处中心加大劳动争议调解力度,至目前,袁州区人社局妥善处理涉及新就业形态劳动争议案件6件。
就业有热度。强化新就业形态劳动者的公共就业服务,组织各类公共就业服务系列活动,开展“春风送温暖、就业送真情”系列行动,举办招聘会20余场次,提供就业岗位信息12000条;线上,在“袁州区就业网”推出就业创业服务专栏,开展云端招聘、直播带岗等就业服务活动,线下,袁州区共建成231家5+2“就业之家”,提供就业帮扶、职业介绍等服务,覆盖全区各乡镇街道,形成15分钟就业帮扶“服务圈”,为新就业形态劳动者提供便捷高效的就业创业服务。
社保有速度。优化社保经办服务,推出“灵活就业一件事”和“社会保险关系转移一件事”,实现一次不跑办理社保业务;新就业形态劳动者参加居民社会保险的,可自愿选择户籍地或就业地参保。优化社会保险关系转移接续经办服务,劳动者可在国家社保公共服务平台、江西人社和“赣服通”等多渠道在线申请办理关系转移,大大提供了社保经办速度。
服务有温度。依托5+2就业之家平台建设,人社局在珠泉街道打造第一家集“便民服务、文明引导、就业政策咨询、求职登记、信息发布”等服务为一体的新就业形态劳动者劳动保障服务站点,除已有的避暑取暖、饮水供给、电瓶车充电、应急药箱等服务外,重点为新就业形态劳动者、灵活就业人员、户外劳动者等群体,提供就业政策咨询、求职登记、信息发布等服务,实现求职者与用工单位信息精准对接,解决新就业形态劳动者的“后顾之忧。
人才有厚度。该局积极深挖新就业形态劳动者技能培训服务,拓宽新业态劳动者的成长空间。至目前,共开设直播带货技巧、平台运营管理等电子商务师培训班49期,共培训1740人,其中,708人取得电子商务师技能等级证书。下一步,将继续加大新就业形态劳动者从业人员的培训力度,提高从业人员的技能层次,为袁州区新业态经济注入人才活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