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山东省济宁市泗水县深入践行新时代“枫桥经验”,充分发挥县乡两级劳动争议调解仲裁机构作用,积极谋划,多措并举,有力有序开展劳动纠纷源头预防化解工作,有效促进了区域劳动关系和谐稳定。
一是联动送法铸和谐。持续开展“法铸和谐·送法入企(工地)”活动,组建由法律风险防控服务队,组织仲裁员、调解员主动深入企业和工地宣传讲解劳动法律法规,强化劳动争议预防,并健全风险监测预警机制,对用人单位存在的问题针对性提出整改意见,切实将问题解决在萌芽状态,从源头预防劳动纠纷。今年以来,泗水县劳动人事争议仲裁院共联合乡镇调解中心开展送法活动18次,送达劳动仲裁建议书10份。
二是县案乡办重调解。建立县乡两级劳动争议联席会议制度,定期召开联席会议,研究分析劳动人事争议处理形势,交流劳动争议工作情况,推动劳资信息全面联通。坚持调解优先,充分发挥乡镇调解中心在劳动争议处理中的基础性作用,加强调解业务培训,构建起柔性化解劳动纠纷工作体系,促进劳动争议就地、就近、就便化解。今年以来,全县13个乡镇劳动争议调解中心共快速妥善处置各类劳动纠纷51件。
三是乡案县审速裁决。在全县13个镇街调解中心设立流动仲裁庭,对于案前调解案件调解成功、当事人要求进行仲裁审查的,流动仲裁庭依法审查调解协议,置换仲裁调解书;对于15日内不能达成调解协议的转入仲裁程序,由流动仲裁庭开庭审理,快办快结,实现“流动仲裁”与“基层调解”无缝衔接。同时,定期对办结的劳动争议案件进行回访跟踪,督促当事人履行调解协议或生效裁决,确保案结事了。(陈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