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方

新一线城市对毕业生的吸引力不断增强——访麦可思公司总裁王伯庆

2019.07.02

本科生读研意愿不断增强

记者:根据2019年的就业蓝皮书,近年来我国应届本科毕业生就业整体状况如何?

王伯庆:从毕业去向分布来看,本科毕业生受雇全职工作的比例持续下降,在国内外读研的比例持续上升,读研对毕业生去向分流作用持续扩大。应届本科毕业生继续读研(特别是国内读研)的意愿不断增强,而读研对毕业生的分流也促进了就业的整体稳定。

从未就业人群分布来看,准备升学人群已连续两年成为未就业本科毕业生的首要构成群体。数据显示,2018届本科毕业生“准备读研和留学”的比例为3.3%,较2017届上升了0.6个百分点,与此同时“正在找工作”的比例与2017届持平。

另外,结合毕业三年后数据可知,毕业后准备升学的人群,在后续三年内有超过半数陆续考取研究生。

针对这一情况,高校管理者需进一步关注在校学生的读研意愿,并完善考研/保研服务工作,指导学生合理规划与备考,从而更好地促进应届毕业生的去向落实与发展。

新一线城市就业满意度较高

记者:近年来,新一线城市对毕业生吸引力不断增强,带动就业重心下沉新一线城市,这已成为新趋势。就业蓝皮书对这方面的调查结果如何?

王伯庆:2013年,“新一线城市”概念首次被提出。依据商业资源集聚度、城市枢纽性、城市人活跃度、生活方式多样性和未来可塑性五大指标,每年评出15座新一线城市。2018年评出的15座新一线城市依次是:成都、杭州、重庆、武汉、苏州、西安、天津、南京、郑州、长沙、沈阳、青岛、宁波、东莞和无锡。

新一线城市的不断发展,让本科毕业生在“北上广深”一线城市之外就业有了更多选择。数据显示,近年来本科毕业生在新一线城市就业的比例逐渐上升。其中,毕业半年后的就业比例,从2016届的23%上升到了2018届的26%;毕业三年后的就业比例,从2013届的22%上升到了2015届的25%。

与此同时,在北京、上海、广州、深圳这些一线城市就业的比例整体呈现下降趋势。

另外,毕业半年后在一线城市就业的毕业生中,三年后离开的比例持续上升,其中流向新一线城市的占比接近四成。

从就业与发展来看,毕业生在新一线城市的就业与发展质量不断提升。薪资方面,新一线城市薪资水平增长相对较快,2018届本科生毕业半年后在新一线城市就业的平均月收入为5117元,较2017届增长9.8%,高于全国本科2018届平均水平;2015届本科生毕业三年后在新一线城市就业的平均月收入为7691元,较毕业半年后增长97%,高于全国本科2015届平均水平。

就业感受方面,毕业生在新一线城市就业的满意度,与全国本科平均水平持平,其中在杭州、宁波、天津就业的满意度较高,不输于一线城市。

学历提升有助于中长期职业发展

记者:高等教育对农村生源毕业生的回报率如何?

王伯庆:数据显示,2015届本科农村生源毕业生在毕业半年后的月收入为3851元,比当年农民工月均收入高779元;而到了毕业三年后收入上的优势进一步扩大,2015届本科农村生源毕业生三年后月收入为7188元,比2018年农民工月均收入高3467元;同时与2015届毕业半年后月收入相比涨幅达到87%,高于2015届本科毕业生的平均收入涨幅。高等教育帮助农村大学生实现代际向上移动的作用得到了体现。

记者:根据报告,学历提升有助于毕业生中长期职业发展,具体表现在哪些方面?

王伯庆:近年来,应届本科毕业生选择国内外读研的比例持续上升,在毕业三年后,学历提升对毕业生的就业已具有初步影响。数据显示,2015届本科选择国内外读研的毕业生在毕业三年后有七成以上进入职场,从就业情况来看,毕业后国内读研、留学人员三年后的就业满意度分别为77%、78%,工作与专业相关度分别为75%、70%,与2015届本科生毕业三年后的平均水平相比均呈现优势。

另外,通过更长时间跨度的观察可以发现,学历是对毕业生晋升帮助程度较大的因素之一,学历提升对毕业生在职称方面的晋升影响尤为明显。数据显示,2008届本科毕业生在毕业十年后认为对晋升有帮助的因素中,个人学历排第三位;从实际晋升情况来看,学历提升人群获得中高级职称的比例达80%,高出学历未提升人群较多。学历提升对毕业生职业发展的影响,将随着时间推移而不断凸显。(李小彤)

  • 高校毕业生就业
新一线城市就业满意度较高 记者:近年来,新一线城市对毕业生吸引力不断增强,带动就业重心下沉新一线城市,这已成为新趋势。就业蓝皮书对这方面的调查结果如何? 王伯庆:2013年,“新一线城市”概念首次被提出。依据商业资源集聚度、城市枢纽性、城市人活跃度、生活方式多样性和未来可塑性五大指标,每年评出15座新一线城市。2018年评出的15座新一线城市依次是:成都、杭州、重庆、武汉、苏州、西安、天津、南京、郑州、长沙、沈阳、青岛、宁波、东莞和无锡。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