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成都市曝光8起侵害劳动者就业权益典型案例
一、成都前程宏远劳务信息咨询有限公司扰乱人力资源市场秩序案
成都前程宏远劳务信息咨询有限公司通过其企业微信公众号发布信息称“成都某绕城高速招聘收费员,直签!”,诱导求职者缴费应聘,并先后收取3名求职者20.6万元服务费,在职介失败后拒不退费。
经调查,该公司存在未经授权、未经审查擅自发布用人单位招聘信息,违规收取大额中介费、向求职人员虚假承诺“内推”“包过”等违法行为。
根据就业促进法和《人力资源市场暂行条例》《人力资源服务机构管理规定》有关规定,青羊区人社局对该公司作出“吊销人力资源服务许可证”的行政处罚。
二、四川启航八零人力资源有限公司违法收费案
四川启航八零人力资源有限公司在互联网发布广告称“交钱就能安排进央企工作,未录用则7个工作日内全额退款”,并与求职者签订“职业指导规划咨询服务协议”、收取大额咨询服务费,在职介失败后拒不全额退款。
经调查,该公司未取得网络招聘许可及相关企业招聘委托,存在虚假招聘、违法收费等违法行为。
根据《人力资源市场暂行条例》《网络招聘服务管理规定》有关规定,天府新区社会事业局责令该公司全额退费、立即删除虚假信息,并作出“吊销人力资源服务许可证”的行政处罚。
三、四川以太环球人力资源管理有限公司发布虚假招聘信息案
2024年8月以来,四川以太环球人力资源管理有限公司通过企业微信、抖音账号,发布含“内推直荐、免试直签”等内容的国企招聘信息引流获客。
经调查,该公司在未取得招聘单位授权委托、未核实信息真实性的情况下发布虚假招聘信息。
根据《人力资源市场暂行条例》相关规定,天府新区社会事业局对其作出“吊销人力资源服务许可证”的行政处罚。
四、四川仕途无忧人力资源管理有限公司发布虚假招聘信息、就业歧视案
经调查,四川仕途无忧人力资源管理有限公司多次通过互联网平台发布虚假岗位信息,并在职介活动中存在就业歧视行为,严重侵害求职人合法权益。
郫都区人社局多次约谈公司负责人,但该公司拒不整改,严重扰乱人力资源市场秩序,破坏公平就业环境。
依据《人力资源市场暂行条例》《就业服务与就业管理规定》有关规定,郫都区人社局对该公司作出“罚款2000元并吊销人力资源服务许可证”的行政处罚。
五、成都前程似锦人才交流服务有限公司违法中介案
成都前程似锦人才交流服务有限公司在抖音等平台发布大量国企招聘信息,承诺有渠道包进,并收取求职者大额费用,造成求职者经济损失。
经调查,该公司在未取得招聘单位授权委托、未核实信息真实性的情况下,存在“发布虚假招聘信息”“向个人收取明示服务项目以外的服务费用”等违法行为,经有关部门多次责令整改仍拒不改正,严重扰乱人力资源市场秩序。
根据《人力资源市场暂行条例》《人力资源服务机构管理规定》有关规定,成都市人社局对该公司作出“吊销人力资源服务许可证”的行政处罚。
六、 恒耐思(成都)企业管理有限公司发布虚假招聘信息案
2025年4月,恒耐思(成都)企业管理有限公司在互联网发布信息称“有国企内部领导关系,包干费用30万,未成功安排工作全额退费”,诱导求职者缴费应聘,在职介失败后拒不退费。
经调查,该公司并未受相关国企委托开展招聘,其行为构成“发布不真实、不合法招聘信息”的违法事实。
根据《人力资源服务机构管理规定》《人力资源市场暂行条例》相关规定,成华区人社局责令其立即删除相关招聘信息,并作出“吊销人力资源服务许可证”的行政处罚。
七、四川利豪达网络科技有限公司非法开展网络招聘及虚假招聘案
四川利豪达网络科技有限公司通过其企业微信公众号发布“培训费2.8万元、服务费6万元直签XX国企”信息,引诱劳动者缴费求职。
经调查,该公司未取得网络招聘服务许可,也未受相关国企委托招聘,存在“未经许可从事网络招聘、发布虚假招聘信息”的违法行为。
根据《人力资源市场暂行条例》《网络招聘服务管理规定》有关规定,天府新区社会事业局责令其立即删除虚假信息,并作出“吊销人力资源服务许可证”的行政处罚。
八、杭州盛源泰企业管理咨询有限公司成都分公司及其实控人关联公司骗取兼职手续费案
今年以来,成都市青羊区、成华区陆续收到杭州盛源泰企业管理咨询有限公司成都分公司及其实控人关联公司涉嫌骗取兼职手续费的投诉百余起,其相关行为严重侵犯求职者权益、扰乱成都市人力资源市场正常秩序。
成都市青羊区人社局依据《人力资源市场暂行条例》有关规定,对盛源泰成都分公司作出“收缴人力资源服务业务备案证,停止公司开展人力资源服务”的行政处罚决定;青羊区公安机关对该公司涉嫌诈骗求职者钱财违法线索开展立案调查。
成华区人社局依据《就业服务与就业管理规定》《劳动保障监察条例》等有关规定,对盛源泰成都分公司关联公司杭州艾翌淮企业管理有限公司成都分公司做出“罚款21000元”的行政处罚决定。
江苏省人社厅发布规范招聘市场典型案例警示提醒
一、未经许可擅自从事职业中介活动案
常州市某网络有限公司利用微信公众号发布招聘信息,常州溧阳市人社局接到相关线索后迅速立案调查,确认该单位在未取得人力资源服务许可证的情况下,擅自从事职业中介活动,依法责令该单位立即停止违法行为,没收违法所得1.07万元,并罚款1万元。
警示提醒:
《就业促进法》《人力资源市场暂行条例》等规定,从事职业中介活动、网络招聘服务,应依法向人力资源社会保障行政部门申请行政许可。未经许可擅自从事职业中介活动的,由人力资源社会保障行政部门予以关闭或者责令停止从事职业中介活动;有违法所得的,没收违法所得,并处1万元以上5万元以下的罚款。
求职者通过中介机构求职,应选择有工商营业执照和人力资源服务许可证的正规机构,并核实中介机构营业执照的经营范围是否包括职业介绍业务,对其发布招聘岗位可通过官网官微等多种渠道查询核实。求职者可通过江苏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全省统一官方渠道“就在江苏”智慧就业服务平台以及微信支付宝小程序“苏心聘”求职择业。
二、发布虚假招聘信息案
某人力资源公司在某招聘网站上发布苏州某电子公司招工信息,通过微信联系、在酒店或大巴车等地点面试后,再以人员已招满为由,将求职者分流至其他公司工作。苏州市高新区人社局接到线索后,依法开展调查,确认该人力资源公司未经苏州某电子公司委托,发布虚假招聘信息,责令限期改正发布虚假招聘信息违法行为,没收违法所得1.2万元,并处5万元罚款。
警示提醒:
《就业促进法》《人力资源市场暂行条例》等规定,人力资源服务机构发布的招聘信息,应当真实、合法,不得采取欺诈、暴力、胁迫或者其他不正当手段,不得以招聘为名牟取不正当利益。发布的招聘信息不真实的,由人力资源社会保障行政部门责令改正;有违法所得的,没收违法所得;拒不改正的,处1万元以上5万元以下的罚款;情节严重的,吊销人力资源服务许可证。
求职过程中,求职者要增强防范欺诈意识,不要轻信用私人邮箱、私人手机、QQ或者微信进行招聘联系的网络招聘信息,警惕频繁变换见面地点和见面人、见面时要收取各种费用、面试地点不在用工单位生产经营地等行为。如就业权益受到侵害,请及时向当地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门举报投诉。如遇求职诈骗或个人财物、人身安全受到侵害,请立即向公安机关报警。
三、发布含有就业歧视内容招聘信息案
泰州兴化市某智能科技有限公司在其官网及第三方招聘平台发布的多个岗位信息中存在性别歧视内容,例如“电气工程师:限男性”等表述。兴化市人社局发现后,立即责令该企业进行整改,要求其即刻撤除所有含性别歧视内容的招聘信息,依法重新发布合规招聘公告。该单位已经及时改正。
警示提醒:
《就业促进法》《人力资源市场暂行条例》等规定,用人单位或者人力资源服务机构发布的招聘信息,不得含有民族、种族、性别、宗教信仰等方面的歧视性内容。发布的招聘信息不合法的,由人力资源社会保障行政部门责令改正;有违法所得的,没收违法所得;拒不改正的,处1万元以上5万元以下的罚款;情节严重的,吊销人力资源服务许可证。
对于求职过程中发现招聘信息中含有性别、民族、种族、宗教信仰等歧视性内容的,求职者可及时向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门举报投诉。给个人造成损害的,可以通过诉讼途径要求其依法承担民事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