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吉木萨尔县通过加大政策扶持力度,不断加强政府引导,并依托农村经济组织和劳务经纪人促进农村富余劳动力转移就业,增加农牧民工资性收入。
一、强化组织领导,构建服务平台。及时调整充实了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工作领导小组,定期召开联席会议,及时研究解决工作中遇到的难点问题。定期收集企业用工信息,通过微信、网络平台,及时发布信息,使劳动者第一时间获得有效信息。定期召开各类专项招聘会,搭建用工供需平台,全力推进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
二、打造就业“小工场”,助推转移就业。以民族手工业、农副产品加工、特色手工艺品制作等各类“短平快”项目为依托,把“就业小工场”建在家门口,帮助农村劳动力“离土不离乡”或“进厂不进城”,实现就地转移就业。据统计,全县已打造就业小工场示范点7个,带动农村富余劳动力转移就业1500人,实现人均增收3000元。
三、强化企业对接,打造输出基地。加大企业用工调查、强化企业对接、服务企业招聘。落实好“结对子”活动及“联络员”制度,建立“政府、企业、培训机构、劳务合作社”有效对接机制,开展“送信息、送培训、送岗位”全方位服务,当好企业的协管员、转移人员的服务员、政府的联络员。通过“合作社+社员”的运行模式,辐射带动社员从事农牧业生产,实现就地就近转移就业。据统计全县企业74家,提供岗位4618个;合作社634家,提供岗位6489个。
四、加大政策扶持力度,持续推进就业惠民工程。对全县规范运行一年以上的劳务合作社,并且为务工人员购买工伤保险的,凭身份证、就业失业登记证、6个月以上的劳动合同等申报资料,按照标准,给予补助。被选树为品牌劳务合作社、打造为就业小工场示范点的,同时进行奖励。据统计,2017年在转移、就业、培训等方面安排专项补助资金146万元。(吉木萨尔县公共就业服务局 王英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