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才资源是第一资源,技能人才是我国人才队伍重要组成部分,是推动我国现代化发展的一支重要力量。
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习近平总书记对我国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职业教育工作提出新的目标和任务,进一步指出:“建设知识型、技能型、创新型劳动者大军,弘扬劳模精神和工匠精神,营造劳动光荣的社会风尚和精益求精的敬业风气”“完善职业教育和培训体系,深化产教融合、校企合作,大规模开展职业技能培训,注重解决结构性就业矛盾,鼓励创业带动就业”。这为新时代我国技工教育和培训工作指明了方向,明确了目标和任务,为新时代我国技能人才培养和技工教育发展进行了精准的顶层设计。
建国60多年来,技工教育承担着为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和现代化建设培养高素质技能人才的任务,为我国工业化、城市化和农村现代化发展作出了卓越的基础性贡献,技工教育作为职业教育的重要类型,已成为我国国民教育体系和人力资源开发的重要组成部分。2017年12月,人社部发布了《中国技工院校发展报告(2017年)》。《报告》指出,我国基本上形成了世界上规模最大的技工教育和职业培训体系,为促进就业和经济社会发展提供了强有力的技能人才支撑,探索出一条具有中国特色的技能人才培养体系。
在技工教育取得一系列成绩的同时,我们应该清醒地认识到,我国技工教育发展仍然存在着经济社会发展对技能人才需求和技工教育与培训发展不均衡、不充分的矛盾,结构性就业矛盾依然存在。
新时代,新技能,新征程。为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需要培养数以亿计的合格劳动者和数以千万计的高素质技能人才,这就要求我国必须持续推动技工教育改革创新。
第一,国家需加强对技工教育和培训的立法。
在依据十九大精神修改《职业教育法》的同时,制定《国家技工教育与培训条例》,明确技工教育和培训是我国国民教育体系和职业教育重要组成部分,具有基础性地位,树立就业是民生之基,技能是就业之本的理念。把校企合作确立为技工教育和培训的基本办学形式,实行产教融合,建立新时代技工教育和培训体系。
第二,各级政府需进一步落实《新时期产业工人队伍建设改革方案》。
“加快发展技工教育,支持技师学院建设”,这是《方案》提出的要求。要按照“政治上保证、制度上落实、素质上提高、权益上维护”的总体思路,改革不适应产业工人队伍建设要求的体制机制,切实提高产业工人政治待遇、社会地位和经济待遇,帮助产业工人实现对美好生活的追求。
第三,技工教育和培训要以服务就业为导向,以实现人民群众充分就业为根本目的。
技工教育与培训应以提高就业技能为根本导向,基于工作岗位进行就业教育,做到技能人才培养与使用的统一。建立国家技工教育和培训的政策性保障与投入机制。制定鼓励政策,积极引导企业参与技工教育和培训,参与技工教育和培训的社会评价工作。
第四,切实推行技能人才评价制度改革。
应加快建立以行业(企业)为主体的社会评价体系,做到技能水平与技能等级的统一,现实社会需求与技能等级的统一,技术进步与技能等级标准的统一,搭建技能成长的阶梯和多技能发展的立交桥。积极推行学分制,构建学分互认体系,打通技能等级证书与学历文凭证书互认通道,以实现职业技能等级证书与学历文凭的对应。同时在学校层面,做到技工教育与培训的教学资源统一配置,技工教育与培训专业和课程建设同步建设,技工教育与培训等级衔接的有机整合。使技工教育与培训成为有机整体,为培养和提升劳动者技能服务。
第五,推动技工教育改革创新,构建技能人才成长体系。
一是建立基于工作岗位的技能人才培养标准体系,推行一体化教学改革。技工教育和培训要适应最新职业岗位要求,细化培养标准以及标准等级之间的区分原则。
二是建立国家基本职业培训包,加强职业培训标准化建设与管理,技工教育和培训要按照培养标准制定系列课程包,以便能作为相对独立的教学模块,分专业、分层次进行教育与培训。
三是实行学分制,建立学分银行。技工教育和培训必须大力度实施教务、学籍、招生、就业等方面的改革,以便能够通过学分银行、学分互认等制度创新,使技工教育与培训有机地结合起来。
四是建立技工教育和培训开放性学习体系。建立基于“互联网+”的开放技工教育和培训学习平台,建立公共职业实训基地,实行国家公共职业培训制度,建立面对全体劳动者的职业技能培训制度和职业技能提升体系,切实推动企业新型学徒制的开展和职业训练院建设,实现技工教育与培训有机整合。
推动技工教育改革创新,必须紧密围绕解决新时代“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制定政策措施要更加注重公平,着重解决城乡之间、区域之间、社会各阶层职业技能发展差异问题,努力消除劳动者技能鸿沟,促进技工教育与技能培训普惠均等,切实解决我国技工教育和培训发展与经济社会发展不匹配、各地技工教育和培训发展不均衡的矛盾,为全社会提供更加充分、优质、公平的技工教育和培训服务,加快建成人力资源强国。(安徽省芜湖技师学院 刘宗斌)(图表漫画 小米/绘 图表内容来源:人社部《中国技工院校发展报告(2017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