典型案例

  • 【走向我们的小康生活】岛山村里的“电商达人”

    一台电脑,一部手机,就可以在网上将农产品销往全国各地。如今在广信区,不少年轻人利用电商平台返乡创业,带动村民一同奔小康。尊桥乡羊石村人夏诗涛就是其中一个代表,1989年出生的他曾经是一名外企工程师。2015年他回到家乡创业,建立了扶贫车间,专业生产加工竹...

  • 【走向我们的小康生活】玉山南山乡:小车间 大作为

    最近,玉山县南山乡胡村村贫困户邹云仙甭提多高兴了,她升“官”啦,现在的身份是负责生产的“厂长”,每天早上7点半她都要准时赶到位于港口村的万业箱包有限公司扶贫车间,安排生产、跟进订单、对接原料、调配工序。“她是从一线车工一步步干到管理层的,确实不容...

  • 【走向我们的小康生活】80后夫妻办扶贫车间 年产值1000多万元

    在广信区尊桥乡,有这么一对80后夫妻,他们虽然文化程度不高,但脚踏实地,勤奋苦干,通过发展扶贫产业,不仅实现自我价值,也带富了当地百姓,书写了“幸福是奋斗出来的”美丽篇章。6月30日一早,柯诗标和郑秀华两夫妻就开始忙碌了起来,他们要将厂里的头灯带半成品送...

  • 【走向我们的小康生活】塔水村的“扶贫夜话”

    7月17日,又是一个炎炎的夏日。当夜幕降临,暑气渐退,信州区茅家岭街道塔水村村民在劳作了一天后,又三五成群地聚集在村口的“小样小卖部”。还是和往常一样的晚7点,驻村第一书记梁晓鹏准时带着驻村工作队队员和村干部来了。“梁书记,你们来了呀!”店老板李仕发从里...

  • 【走向我们的小康生活】“牛羊倌”的脱贫致富经

    一条窄窄的田埂在雨后有些泥泞,田埂中间有一条车辙印一直通向前方,我们小心翼翼行走着。盛夏时节,田埂两边是绿油油的稻田。走了五六分钟,便是一段崎岖狭窄的山路,路面凹凸不平,经过一处斜坡,我们惊讶于毛日华骑摩托车的技术。没过多久,我们的眼前豁然开朗起来...

  • 【走向我们的小康生活】85后兄弟“追光”记

    对于一家企业而言,小康是什么?“由小到大。”85后兄弟姚伟、姚磊脱口而出。 从创办初的3个人到如今的315名员工,从依靠七八台机器到拥有400余台设备,从捉襟见肘到年产值6000余万元……作为上饶西中光学有限公司的创始人,带领企业壮大起来,是兄弟俩奋力描绘的小康生...

  • 【走向我们的小康生活】了不起的“亿元村”

    了不起的“亿元村”一个人,从不惑走向花甲;一个村,从贫穷走向富裕。24年间,赵瑞良带领着村民见证了前山的变化:从穷乡僻壤到四通八达,从外出打工到回乡就业,从农田万顷到高楼林立,从无人问津到资产过亿……“上世纪90年代,我们还是省级贫困村。”1996年,刚当选...

  • 江西上饶:坑边村民的幸福生活

    走进万年县汪家乡坑边村,小园里,蔬菜青青,瓜果飘香;村庄中,小楼精致,村道洁净,与精美小园相映成趣。一幅干净整洁、漂亮和美的乡村画卷在眼前展开。坑边村是“十三五”省级贫困村。为推进基础设施建设,该村按照“拆三房、建三园”的要求进行改造。先攻“心墙”后...

  • 江西上饶:鸡鸭“啄”出脱贫路

    “咯咯咯……”8月11日,广信区四十八镇里洋村村民洪丁满高兴地呼唤着给鸡、鸭喂食。他的这一声吆喝,引得基地里的小鸡和鸭子摇摇摆摆地围了上来。见来人了,洪丁满放下手中的活,憨厚地笑了笑:“你看我的鸡、鸭养得好吧!去年养了200余只鸡鸭,纯收入1万元。今年又增...

  • 江西上饶:种好一棵梨 富裕一个村

    7月中旬,广丰区吴村镇塘边村一年一度的天桂梨采摘揭开了帷幕。采摘、装筐、搬运,村民们这些日子忙得脚不沾地。短短半个月,540余户的塘边村,3000余亩种植面积、350万余斤天桂梨几乎销售一空,销售金额超2000万元。村民直言:“种了这个梨,就等于是在山上存了一本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