典型案例

【走向我们的小康生活】玉山南山乡:小车间 大作为

2020.09.14

     最近,玉山县南山乡胡村村贫困户邹云仙甭提多高兴了,她升“官”啦,现在的身份是负责生产的“厂长”,每天早上7点半她都要准时赶到位于港口村的万业箱包有限公司扶贫车间,安排生产、跟进订单、对接原料、调配工序。“她是从一线车工一步步干到管理层的,确实不容易!”经营者王道伟是返乡创业农民,他对这位新厂长赞不绝口。邹云仙的工资也一下子涨到了每月6000多元。

在玉山,像邹云仙这样在家门口就业、实现脱贫奔小康的贫困户还真不少,仅南山乡境内就建有就业扶贫车间6个,吸纳贫困群众300余人就业。

裁剪、压膜、电车、打包、发货……走进玉山县南山乡飞洋箱包加工厂1500平方米的生产车间,数十名工人在紧张有序地忙碌着,其中不少是贫困户。今年41岁的港口村贫困户张面枝做完手术后,原本只能靠着低保过日子,现在穿上工作服,神采奕奕,已经是熟练电车工了。“家门口上班,一个月能赚3000多元。”算起这笔账,张面枝十分高兴。为满足贫困户就业需求,南山乡投入260万元,在当地核心地块建设了一幢扶贫车间大楼,让经营者直接拎包入驻,依托国内浙江义乌、国外阿根廷等市场,生产各种学生拉杆式书包,实现产销两旺。该车间一份2020年6月工资单显示,工人的平均工资达4000多元,高则近万元。

为彻底解决一方水土难以养活一方人的偏远地方就业现状,横街镇在S306省道边,建立3000多平方米的“桑田家园”异地扶贫搬迁集中安置点。有了新房子还得有稳定的生活来源,真正实现“搬得出,稳得住,能致富”。该镇将扶贫车间直接办进了安置点,一楼数百平方米的雨衣制品加工车间订单不断,裁剪声、机车声、贫困户的欢笑声交相传来。

据了解,玉山县主动盘活现有存量资产,改造闲置厂房、校舍、土地,采取政府建厂房、企业拎包入驻、政府出地企业建车间、政府与企业合作共建、扶贫车间直接办到搬迁安置点等多种模式,建设就业扶贫车间。目前,全县38家扶贫车间积极投产,带动贫困户及附近村民就业1375人。(胡明乾 记者 夏濛摄影报道)


  • 车间
  • 南山
  • 山乡
  • 扶贫
最近,玉山县南山乡胡村村贫困户邹云仙甭提多高兴了,她升“官”啦,现在的身份是负责生产的“厂长”,每天早上7点半她都要准时赶到位于港口村的万业箱包有限公司扶贫车间,安排生产、跟进订单、对接原料、调配工序。“她是从一线车工一步步干到管理层的,确实不容易!”经营者王道伟是返乡创业农民,他对这位新厂长赞不绝口。邹云仙的工资也一下子涨到了每月6000多元。 在玉山,像邹云仙这样在家门口就业、实现脱贫奔小康的贫困户还真不少,仅南山乡境内就建有就业扶贫车间6个,吸纳贫困群众300余人就业。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