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要新闻

匠心照亮劳务品牌

2025.11.24

星光璀璨,能工巧匠汇集绿城。日前,第三届全国劳务协作暨劳务品牌发展大会在南宁举办,大会主题聚焦“协作促就业,匠心树品牌”,集中展示了各地以协作为纽带、以品牌为引领促就业的生动实践,深入交流推动劳务协作和劳务品牌工作的经验做法,广泛推广各地优质劳务品牌典型案例,积极对接劳务协作和劳务品牌市场资源。

热气腾腾的米粉鲜辣诱人,吸引参会者口舌生津;柔韧藤条化龙腾空,安仁板凳龙舞出巴蜀藤艺师的指尖绝技;文字秒变生动画卷,AI动画师用键盘敲出一部光影传奇……从烟火人间到匠心造物,从先进制造到非遗文化,从康养服务到乡村振兴,全国各地劳务品牌精彩亮相,焕发出蓬勃生机活力。

党的二十届四中全会指出,“持续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加强稳岗促就业工作,促进重点群体稳定就业”。劳务品牌是有着鲜明地域标记、过硬技能特征和良好用户口碑的劳务标识,是劳动者求职就业路上的“金色名片”。近些年来,人社部会同相关部门不断加力政策支持、强化服务保障,推动劳务品牌建设从自发性向组织化、从粗放式向精细化、从简单劳务向产业融合转变。目前,全国已形成2500多个劳务品牌,带动就业人员数以亿计。劳务品牌已经成为促进农村劳动力就业增收、推动高质量充分就业的重要举措,成为推进乡村全面振兴、推动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支撑。

劳务品牌在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中发挥重要作用。脱贫地区以特色劳务品牌为载体,强化就业技能培训,规范技能认定标准,帮助脱贫群众掌握一技之长,促进实现收入稳定性与职业成长性的双重提升,有效破解了脱贫人口务工就业稳定性不高、工资水平较低等问题,形成“品牌促产业、产业带就业、就业富乡村”的良性循环。截至目前,全国重点支持培育脱贫地区特色劳务品牌近200个,本次大会参展的14个脱贫地区特色劳务品牌带动36.5万名农村群众务工就业,平均每个品牌带动2.6万人。“紫阳修脚师”帮助3万余名脱贫群众稳定就业增收;“南粤家政”“兰州拉面”等劳务品牌带动创业就业超过百万人次;“柳州螺蛳粉师傅”以小米粉带动大产业,全产业链创造就业岗位超30万个,吸纳5.4万脱贫群众务工就业。

劳务品牌成于技能、兴于匠心。一个响亮的劳务品牌,是靠过硬本领、专业服务、良好口碑打造的,凝结着对品质的执着、对责任的坚守和对生活的热爱,是劳动精神、工匠精神和时代精神的产物。传承了1300多年技艺的“重庆大足雕客”、风雪中磨练出的“湘潭电力湘军”、点燃了瓷都新窑火的“景漂工匠”,每个劳务品牌背后都有着潜心技艺、爱岗敬业的奋斗故事。要大力弘扬工匠精神,以专注磨砺技艺、以细致实现品质、以创新赢得突破,用匠心擦亮品牌,让技能照亮前程。

面向“十五五”新征程,要以促进高质量充分就业为目标,以推动劳务品牌提质升级为主题,以塑造现代化人力资源为主线,加快推进劳务品牌发展壮大,建设技术富集、技能娴熟、标准统一、素质优良的劳务品牌大军。强化系统化支撑。充分发挥政府作用,积极融入全国统一大市场建设,集聚资金、技术、人才、数据等要素,引导培育一批劳务品牌,壮大升级一批劳务品牌。强化品质化发展。制定完善行业标准、服务规范和质量评价体系,加强技能培训和技能评价,引导更多劳动者投身劳务品牌建设。强化产业化升级。注重需求驱动,将劳务品牌与产业发展深度融合,挖掘先进制造业、现代服务业等市场需求,引导劳动者依托品牌创设企业、创新业态;注重龙头带动,加快培育一批劳务品牌龙头企业,建设一批行业性、区域性联盟,带动劳务品牌集群式发展;注重产业推动,推动劳务品牌产业链供应链协同联动,深度融入地方特色产业。强化多元化推广。建立劳务品牌项目资源库,持续推出特色鲜明的劳务品牌,全面深入讲好品牌故事,提升品牌知名度、认可度、美誉度。(本报评论员)

  • 品牌
  • 劳务
  • 匠心
  • 脱贫
  • 推动
传承了1300多年技艺的“重庆大足雕客”、风雪中磨练出的“湘潭电力湘军”、点燃了瓷都新窑火的“景漂工匠”,每个劳务品牌背后都有着潜心技艺、爱岗敬业的奋斗故事。要大力弘扬工匠精神,以专注磨砺技艺、以细致实现品质、以创新赢得突破,用匠心擦亮品牌,让技能照亮前程。 面向“十五五”新征程,要以促进高质量充分就业为目标,以推动劳务品牌提质升级为主题,以塑造现代化人力资源为主线,加快推进劳务品牌发展壮大,建设技术富集、技能娴熟、标准统一、素质优良的劳务品牌大军。强化系统化支撑。充分发挥政府作用,积极融入全国统一大市场建设,集聚资金、技术、人才、数据等要素,引导培育一批劳务品牌,壮大升级一批劳务品牌。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