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方

江西上饶:数字赋能 服务下沉 产业联动 多元共治 打造基层公共就业服务新范本

2025.11.04

近年来,江西省上饶市人社部门深入实施就业优先战略,以“5+2就业之家”建设为牵引,推动公共就业服务向基层延伸、向精准聚焦、向多元拓展,形成了一批可复制、可推广的基层就业服务样本,为加快构建覆盖全面、功能完善、响应高效的公共就业服务体系提供了宝贵经验。2025年前三季度,上饶市城镇新增就业4.89万人,零就业家庭实现100%动态清零,“就在上饶 家倍美好”的服务品牌逐渐成为群众心中的“就业定心丸”。

多元联动,构筑协同治理“新格局”。上饶市打破传统就业服务中政府“独角戏”局限,秉持“政府主导、部门协同、社会参与、多元联动”理念,将分散资源拧成“一股绳”,织密覆盖城乡的就业服务网。在队伍建设上,推行“政府+市场”双维共建模式。一方面联合人力资源服务机构归集岗位信息,联动教育局、工会、妇联等部门开展“职引未来”高校专场招聘、“零工沙龙”等专项活动;另一方面激活基层服务力量,如横峰县整合就业资金与农业部门资金,优先录用本地“雨露计划”大学毕业生担任乡镇就业之家专职人员,让“本土人服务本土事”;婺源县则招募百名志愿者分配至各级就业之家,深入农户家中推送政策与岗位,确保“不漏一户、不落一人”。2025年以来,全市共开展线上线下招聘活动4795场,服务求职者888.13万人次,通过就业之家渠道促成就业或达成意向7.5万人次。在服务创新上,各地巧借民生场景开辟“微阵地”。广丰区将废弃核酸小屋改造为“微型就业服务站”,配备岗位查询终端与政策手册,实现“小空间承载大服务”;鄱阳县在超市早市设置招聘展台,借居民买菜高峰期开展“一刻钟招聘会”,让“顺路找工作”成为日常;德兴市将求职反诈与就业宣传结合,联合公安部门开展主题活动,既送岗位信息,又教防骗知识,让服务既有“温度”更有“保障”。

数字赋能,架起线上就业“新桥梁”。上饶市以“数字化”破解就业服务“时空限制”,运用新媒体、大数据技术打造“线上就业生态圈”,让政策与岗位精准触达需求端。精准推送打破“广撒网”困境,“上饶人社”微信公众号开设《饶城就事》专栏,每周推送就业暖心故事,如残障人士通过数字岗位实现就业的案例、返乡青年靠电商创业的经历,今年已推送28篇,阅读量超1.5万人次,用鲜活案例传递政策温度;弋阳县创新“朋友圈求职新星”服务,将求职者简历简化为“轻阅读”卡片,通过官方微信朋友圈定向推送给企业HR,实现“一点发布、全县可见”,成功将部分岗位招聘周期从2周压缩至3天,共帮助342人快速就业。沉浸体验消除“信息壁垒”,广丰区、鄱阳县等地积极探索“入企直播探岗”模式,组织工作人员或企业负责人带着镜头走入生产车间,以“实景展示+岗位推介+在线答疑”模式,直观呈现用工环境与岗位亮点。线上申办畅通创业“便捷路”。针对创业者“办事跑多次”的痛点,依托“5+2就业之家”线上平台,大力推进创业担保贷款线上申请业务,实现“材料线上传、审核线上办”,为创业者提供便捷高效服务。1-9月,全市通过就业之家线上申请创贷1330笔,占全市创贷申请总量的37.02%,为创业者省去跑腿成本,提供“零见面、高效率”的融资支持。

服务下沉,探索基层就业“新模式”。上饶各地将就业服务深度嵌入社区治理和党建网格体系,推动就业工作与基层治理协同共进。机制化融合形成“服务闭环”,万年县创新“三单一评价”模式,通过“接单—派单—送单—回访评价”流程,确保服务“件件有着落、事事有回音”。今年以来,共服务求职者8000余人,企业入职率达75%,群众满意度超99%。网格化赋能打造“灵活就业管家”,信州区下滩头社区推出“零工红娘”服务,由网格员化身“中间人”,一边走访商户收集零工岗位,一边摸清辖区居民就业需求,2025年以来已归集零工岗位82个,成功对接51人。精细化摸排变“被动等”为“主动找”,上饶经济技术开发区滨城社区推行“党员包片+五步摸排法”,社区党员分片走访企业与居民,将求职周期从2个月压缩至15天。此外,余干县依托“1+3+N”零工市场服务模式,以县就业之家为枢纽,为“宝妈”“大龄劳动者”等群体开发弹性“妈妈岗”,并组织“零工沙龙”开展手工活加工,帮助宝妈实现“挣钱顾家两不误”;横峰县更在500余个来料加工点设立就业服务站,带动7000余名村民在家门口就业,让基层网点成为名副其实的“富民驿站”。

练好内功,打通人才就业“新渠道”。上饶市以“就业需求”为导向,构建“分层分类、供需匹配”的培训体系,既强基层服务队伍“内功”,又提劳动者就业“本领”。聚焦基层能力,筑牢服务根基。以“点亮万家”专项培训为抓手,分层推进基层就业服务队伍能力提升,6月举办“5+2就业之家”业务规范化培训班,覆盖市、县、乡三级260余名工作人员;9月开展岗位练兵活动,92名学员通过“学政策、练实操、用系统、评成效”一体化模式,提升政策解读与岗位匹配能力。同时,邀请国家职业指导专家胡珍剑授课,组织30名高校教师开展职业指导交流,将前沿服务理念注入基层。2025年1—9月,全市共开展就业之家业务相关培训200场,4200余人次参训。紧扣产业需求,定制技能培训。将光学制造、电商直播、乡村旅游等本地急需紧缺工种纳入培训目录,2025年1—9月开展补贴性职业技能培训2.76万人次,发放补贴887.07万元。其中,为87家“1269”制造业企业开展职工岗位技能培训6670人次。

三业融合,开启以产促就“新路径”。上饶市坚持紧密结合地方特色产业资源,推动“就业、产业、创业”三业深度融合,形成“以产促就、以创带就”的良性循环,为区域就业注入更多的内生动力。以就业兴产业,婺源县大畈村以歙砚产业为核心,打造“培训—就业—创业”闭环,依托就业之家开设歙砚技艺培训班,学员结业后可进入砚台企业工作,有创业意愿者还能获得创业担保贷款支持,全村60%村民从事砚文化产业,年销售额超5000万元,带动就业千余人。以产业带就业,广信区车边村与望仙谷景区合作,发展民宿、餐饮等配套产业,就业之家为村民开展民宿经营、餐饮服务培训,累计新增就业120余人,村民月均收入增长约2000元;婺源县江湾镇搭建“景区用工需求直通车”,在旅游高峰期通过“零工驿站”解决景区1500余人次用工需求,让村民“在家门口端稳旅游饭碗”。以创业促就业,推行“创贷扶持特色产业挂牌引领行动”,为40家光学企业、80户民宿经营主体简化贷款申请流程、降低准入门槛,2025年1—9月,全市共发放创业担保贷款超45.56亿元,以金融“活水”滋养产业发展,带动8万人就业,真正实现“产业兴、就业旺”。(上饶市就业创业服务中心)

  • 服务
  • 产业
  • 基层
广丰区将废弃核酸小屋改造为“微型就业服务站”,配备岗位查询终端与政策手册,实现“小空间承载大服务”;鄱阳县在超市早市设置招聘展台,借居民买菜高峰期开展“一刻钟招聘会”,让“顺路找工作”成为日常;德兴市将求职反诈与就业宣传结合,联合公安部门开展主题活动,既送岗位信息,又教防骗知识,让服务既有“温度”更有“保障”。 数字赋能,架起线上就业“新桥梁”。上饶市以“数字化”破解就业服务“时空限制”,运用新媒体、大数据技术打造“线上就业生态圈”,让政策与岗位精准触达需求端。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