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方

甘肃张掖:全力守护“民薪”无忧化解“薪酬”甘州在行动

2025.01.21

农民工是支撑“基建强国”“制造强国”和乡村振兴的中坚力量,为经济社会发展做出了巨大贡献。而工资是广大劳动者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也是提升农民工群体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的重要物质基础。近年来,甘州区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保障农民工工资支付的重要指示批示精神,在国家政策层面的基础上,依据地方实际制定和完善了相关政策,切实维护和保障了广大农民工合法权益。

完善制度机制,强化责任落实。一是每月对根治久薪工作形势进行分析研判,每季度开展一项专项检查,落实“五包”责任(包排查、包化解、包稳控、包处置、包服务).三是依托制度的“哨点”作用,推动责任、措施、工作“三到位”,不断加强动态监测,确保发现和预警在早,防范和化解在先。充分运用12345政务服务热线、两个平台、信访等渠道的数据信息提前分析并进行实地查访,确保问题早发现、早化解。

普法宣传多元,投诉渠道畅通。一是持续扩大维权政策的宣传覆盖“面”。利用好政策法规宣传月等契机,通过报纸、媒体、门户网站等多种途径发放给用人单位和全体农民工,送法进企业、进工地、进社区、进家庭,加大对农民工工资支付政策法规的宣传覆盖面,让更多的农民工知晓其具体内容,确保相关政策法规的主要内容和精神与农民工“见面”。二是继续织密法律援助“网”,各级法律援助机构紧紧围绕保障农民工工资支付、办理工伤赔偿案件等农民工维权工作中的焦点、难点问题,提供贴心的、免费的法律援助,设置专门的法律援助渠道,开辟农民工维权绿色通道,如服务站、服务热线等,让农民工维权之路不再难,为农民工筑牢维权“保护网”。三是提高劳动合同签订率。大力推动劳动合同签订的普法与普及,以工程项目农民工工资支付及实名制管理为重要推手,依法依规严格做实农民工劳动合同签订工作,让签订合同、遵守合同成为对相关企业的硬约束。全力织密维权“保护网”,将根治欠薪工作端口前移。建立“电话、窗口、网站、APP、二维码”五位一体的全天候、全方位的维权网,打通农民工维权“最先一公里”,确保农民工“投诉有门、求助有路”。甘州区人社局先后制作宣传短视频9条,通过群众喜闻乐见的形式宣传政策法规成效显著。

聚焦风险排查,严格专项清理。一是对重点领域采取“大数据+网格化+铁脚板”的工作方法,对存在欠薪风险隐患的领域进行“拉网式”实地排查。二是做到“五清”(欠薪项目清、欠薪金额清、涉及人数清、各方责任清、根治措施清),建立“一账二单三制”(即建立一个台账,列出问题清单和责任清单,全面落实交办督办、按期销号、定期通报制度)。三是对摸排发现的重大疑难案件,“一企一策”“一案一专班”,精准发力,全面起底推动化解。至目前,通过“陇明公”平台预警加实地核查的方式发现欠薪问题2起,均已化解完毕。

强化监管惩戒,部门形成合力。组织多部门联合办公,开展专项接访活动,采取接诉即办、领导包办、跟踪督办、司法联办、快办快结的工作方式,全面化解欠薪问题。对发生欠薪的8家企业进行行政处罚。同时,评定12家无欠薪示范项目(企业),在全区营造守法光荣,违法可耻的社会氛围。

规范市场秩序,推动制度落实。一是建立防范制约机制。行业主管部门加大建设项目“全过程”监管,对建设项目违法发包、转包、违法分包、挂靠行为,进行穿透式执法,严查快处,情节严重的,要按照“四个一律”严格依法查处。对违法企业在市场准入、行政许可、招标投标、资质管理等方面予以限制。让有实力的企业进得来管得好,为落实保障农民工工资支付各项制度奠定良好基础。二是加强项目资金监管。严格农民工工资保证金、农民工实名制管理、工资专用账户、银行代发工资等制度的落实,规范工程发包和承包行为,严厉打击肢解发包、转包、违法分包等违法行为,从源头上预防和减少工资拖欠问题的发生。

持续提升监管水平,切实保障合法权益。一是积极主动作为。真正把解决农民工工资拖欠问题当作整治群众身边不正之风的重要工作来抓,充分利用“陇明公”信息平台对在建项目劳务人员履职情况实行信息化监管,对建筑市场违法违规行为进行预警,确保问题在施工一线发现、在施工一线解决。二是加强督促落实。督促建设单位按进度及时拨付工程款,督促施工单位落实总包代发职责。(张兴隆)

  • 农民
  • 民工
  • 化解
完善制度机制,强化责任落实。一是每月对根治久薪工作形势进行分析研判,每季度开展一项专项检查,落实“五包”责任(包排查、包化解、包稳控、包处置、包服务).三是依托制度的“哨点”作用,推动责任、措施、工作“三到位”,不断加强动态监测,确保发现和预警在早,防范和化解在先。充分运用12345政务服务热线、两个平台、信访等渠道的数据信息提前分析并进行实地查访,确保问题早发现、早化解。 普法宣传多元,投诉渠道畅通。一是持续扩大维权政策的宣传覆盖“面”。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