漳州新闻网讯(记者 吴丽燕文/供图) 在家时,好好读书,将来上大学;毕业后,在城里找个好工作,让家乡人都夸是“好孩子”。这是不少农村家长和孩子的共同心愿。但在诏安县金星乡院前村却有一名“逆行者”。
这位“逆行者”叫陈晓冬,今年32岁。陈晓冬是家族的第一个女大学生,她大学毕业后,曾留在厦门一家上市公司上班。2016年,陈晓冬偶然得知家乡的农产品低质、低产、低价,如芭乐一斤只卖几毛钱,甚至卖不出去;而城市水果店里的好品种芭乐一斤却能卖到20多块钱,这深深触动了陈晓冬,她和爱人李向锋合计之后,决定回到村里种芭乐,试图改变“土芭乐”的窘境。
在外公的帮助下,陈晓冬学着翻地干农活,种下42棵试验芭乐苗。为解决传统水果低质低产这一痛点,她多方奔走请来农业专家帮扶,同时自学农业知识的课程,到广东向种植芭乐大户取经。经过反复试验,2019年底,经过五代改良的“陈老师芭乐”种植技术趋于成熟,并成功注册品牌。同时,还与物流专家合作采用“炸药包式”包装方式,解决了运输上的难题,在电商网络上推出“芭乐中的哈根达斯”。“土芭乐”摇身一变成了“网红芭乐”,销往全国各地。
几年来,陈晓冬负责参赛参展、对接资源和农户,爱人李向锋则专注电商运营。二人各司其职,逐渐改变了村民们的传统种植方式和理念——仅留优质果,矮化树枝抗台风,改用滴灌抗旱……陈晓冬还将新技术、新肥料与村民共享。
如今,陈晓冬和她的“芭乐”项目被大家口口相传,越来越多的父老乡亲参与到网红芭乐项目里,跟着她一起脱贫致富。网红芭乐项目带动了周边10个自然村的乡亲们,一起从事农产品标准化种植和包装。返乡四年来,陈晓冬团队带动留守妇女就业超过3000人次,还时常组织农户参加电商培训、新型职业农民培训等,培养越来越多乡村优秀人才,成为乡村振兴道路上的“领路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