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省南漳县人社局以根治欠薪夏季专项行动为抓手,用培训、巡查、回头看的“组合拳”,为农民工的合法权益撑起一片晴空,从源头筑牢防线,让每一滴汗水都换来应有的回报。
一场培训,敲醒“护薪”责任意识
“以前总觉得只要不欠工资就行,今天才明白,规范支付背后藏着这么多学问!”6月30日的南漳县保障农民工工资支付集中培训现场,县建设工程公司负责人感慨道。这场汇聚了67名镇区、行业主管部门及地方国企项目负责人的培训,像一场及时雨,浇透了“重进度轻薪酬”的旧观念。
培训现场,《保障农民工工资支付条例》的逐条解读,让“依法支付”不再是模糊的口号;《湖北省工程建设领域劳动用工规范化管理指导手册》里的工资支付流程、台账管理细节,让“规范操作”有了清晰的路径。当参会者们翻阅着发放的宣传手册,观摩251省道改扩建项目的标杆台账时,一个个工整的工资表、清晰的实名制登记册、规范的分账记录,让“标准化”不再抽象——原来,保障农民工工资,从来不是简单的“不拖欠”,而是一套环环相扣的制度体系。
正如那位企业负责人所说:“这不仅是守法的责任,更是在保护农民工,也是在保护企业自己。”当“老思想”遇上“新规范”,一场观念的革新正在南漳的项目工地上悄然发生。
联合巡查,织密“防欠”监督网络
培训的余温尚未散去,巡查的脚步已踏上征程。南漳县人社局带着《南漳县根治欠薪定期巡查制度》的“尚方宝剑”,联合检察院直奔李庙镇、东巩镇的项目现场,久通公司、一建公司的工地里很快出现了他们的身影。
“这是《落实农民工工资支付保障制度告知书》,每一条都是红线,也是底线。”34份告知书被郑重送到项目负责人手中,字里行间写满了“动真格”的决心。9个存在制度落实漏洞的项目被当场点名整改,5个用工不规范的项目迎来了“手把手”的指导——从实名制打卡系统的调试,到工资分账专户的设立,每一个细节都不放过。
烈日下,巡查人员的额头上渗着汗珠,手里的台账却翻得格外认真。“少一个签名,可能就埋下一个欠薪隐患。”他们的话语朴素却坚定。这种“地毯式”的排查,就像给项目用工管理装上了“警报器”,让欠薪问题刚冒头就被发现、被制止。
回头看访,给“整改”画上实句号
7月10日,县人社局劳动保障维权中心的工作人员再次来到县水利工程处。这里曾有过欠薪问题线索,如今整改得如何?大家心里都挂着一份牵挂。
“台账比之前规范多了,但总包代发的流程还能再细化。”翻阅着厚厚的工资支付记录,劳动监察工作人员一边肯定进步,一边指出不足。会议室里,项目管理人员、劳资专管员围坐一圈,把实际操作中遇到的“实名制管理难推行”“工人嫌打卡麻烦”等问题一股脑倒了出来。你一言我一语的交流中,解决方案渐渐清晰:“可以给工人做个操作小视频”“总包代发时提前和银行对接好流程”
这种“回头看”不是走过场,而是给整改画上“实句号”的关键一步。就像给曾经“生病”的企业做复查,既要确认“病灶”已除,更要教会“强身健体”的方法,从根本上避免欠薪问题复发。
持续发力,让“安薪”成为常态
“下一步,我们要给每个项目建立‘健康档案’。”县劳动保障维权中心负责人说道。即将建立的《未落实制度项目清单》,会详细记录每个项目的“短板”,明确整改时限和责任领导,实行“销号管理”——整改不到位,绝不放过。
很快,由人社部门、检察部门及行业主管部门组成的工作专班将再次出发,按照定期巡查制度,对全县在建项目进行“滚动式”检查。从基础信息统计表的动态更新,到巡查专班的常态化行动,南漳县正用一套“长效机制”,让“护薪”行动不止于夏季,让“安薪”成为每个农民工的常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