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新冠肺炎疫情发生以来,区人力社保局坚持全区上下一盘棋,积极投身全区疫情防控大局,主动扛起责任担当,针对企业复工后劳动力缺口大、社保缴费压力大等各类问题,提前谋划、统筹计划、精心策划各项举措,通过在全省人社系统率先发布助力复工“十大举措”,全面应用“云”手段保障业务不断线,深入一线“专”员帮服务复工不松懈,加快落实“优”政策助推复产不停步,网络云招聘、包车接运员工返乡等做法得到省市各级媒体的高度关注,为全区打赢疫情防控阻击战、经济发展总体战发挥了积极作用。
抢复工,返岗补岗一个不少,尽心解企业之急
开辟返岗绿色通道,加大线上招聘服务工作力度,确保“就业服务不打烊、网上招聘不停顿”。一是开辟直达专线接人。全力协助企业做好职工到岗工作,牵头组建复工包车工作专班,及时通过余杭发布、余杭人力社保等微信公众号发布相关信息,全面收集区内企业返岗员工信息及包车需求,数条微信关注量突破10万。灵活运用“拼车式”“组团式”包车方案,科学谋划包车路线,选派优秀年轻骨干全程跟车。密切对接上级部门积极争取包机、专列名额,统筹对接职工来源地人力社保部门,确保员工顺利出行。疫情期间累计组织安排包车73车次、专列15车次、专机1架次,共接回返岗人员人近7000人。二是搭建云端平台招人。开展2700余家重点规上企业用工扫码需求调查,实行“智汇余杭”云招聘服务,创新推出人才招聘码,开辟科研和管理人才(金码)、专技人才(银码)、高校毕业生(青码)、见习实训(铜码)等招聘专区,开展“智汇余杭名校行”线上引才活动,实现简历投递、远程面试、合同签订“一网通办”,已推出6757家企业2.34万个工作岗位。坚持东西部劳务扶贫在线协作,首场余杭-天柱网络招聘推出20家企业130个岗位,即时达成就业意向20人。三是发动多方资源引人。鼓励区内人力资源服务机构加强与重点缺工企业和农民工集中输出地的对接协作,协调开展企业间临时性劳务调剂,推动劳动力共享。全力发动猎聘网、千里马等44家知名中介机构参与云招聘活动,提供扫码招聘、远程面试等服务,引导企业人才精准对接。洽谈30家人力资源机构,免费为企业发布招聘信息、开展网络招聘、开放企业应用、提供移动学习平台等线上服务。
抓复产,服务办事一刻不停,齐心消企业之烦
强化服务保障工作,确保企业复工无后顾之忧。一是开启专业定制服务。持续深化“三服务”,局领导作为亲清服务员(驻企服务员)带头走进新希望、永创机械等企业开展“一对一”走访服务。组织开展“百人千企助复工”活动,选派100名中层干部和业务骨干组建专业服务队,为1000家重点规上企业、民生保障企业、用工人数较多企业提供定向服务,帮助和指导企业制定员工返岗计划、落实防疫举措。聚焦企业复工复产难点量身定制“一企一案”。截至目前,共计走访企业1847家,帮助解决问题182个。二是全力保障业务办理。通过电话办、网上办、邮寄办等方式,保障各项人社业务经办“不断线”。积极引导企业通过浙江政务服务网、市人力社保网、浙里办APP及微信、支付宝等线上渠道提交办事申请,加快办理速度。畅通电话咨询渠道,针对无法通过线上办理的情况,提供电话预约邮寄办理。春节以来共受理“网上办”“掌上办”社保业务1400余件,接听各类人社业务导办电话2400余个。三是坚定维护合法权益。组建劳动人事法律服务专班,“点对点”指导镇街、企业劳动用工,积极运用电话、视频等方式开辟劳动争议快速处理通道,成功处理案件10件,涉及劳动者20人,金额67万余元。开启工伤认定支付便捷通道,通过电话、邮件、邮寄方式在线受理工伤案件5件。劳动保障监察落实投诉电话24小时接听机制,累计收到各类咨询电话600余个,第一时间处理网上欠薪预警案件30余件,确保疫情期间矛盾纠纷不积压。
促达产,补贴减免一件不落,暖心促发展之劲
实施减负政策兑付通知制,运用大数据向符合减负条件的70余家企业定向推送就业、社保等政策30余条,做到减负政策应降尽降、优惠政策应享尽享。一是稳岗位强队伍。开展就业政策落实服务落地专项行动,加速稳岗补贴、失业金补贴、创业担保贷款等惠企政策兑现,春节以来,已安排促进就业补贴2125万元,失业金2158.76万元。组织开展“停工不停学”线上职业技能培训,对企业开展高技能人才线上培训的,被新评定为高级工、技师的个人分别给补贴和奖励。疫情期间,区内已有50余家企业、10000余名职工在线参加了不同工种的职业技能培训,做到了技能提升不间断、不松懈。二是引人才保发展。始终坚持人才是第一资源,做到疫情期间标准不降、力度不减。会同区委人才办发布“招才十条”,对疫情结束前通过线上人才招聘后来余杭就业的高校毕业生、企业急需高级工以上技能人才及实习大学生发放交通补贴,对新引进的全日制博士、硕士、本科应届毕业生给予3年最高8万元、6万元、4万元生活安家补贴,毕业7年内高校毕业生给予最高5万元一次性生活补贴。春节以来,审核发放高校毕业生生活安家补贴4026人次,金额5211.5万元。三是重减负轻上阵。持续为企业减负,助力企业再生产再出发。及时全面落实上级社保费用调整有关规定,阶段性减免企业社会保险费,限时免征中小微企业基本养老保险、失业保险、工伤保险单位缴费;减半征收大型企业等其他参保单位(不含机关事业单位)基本养老保险、失业保险、工伤保险单位缴费部分。允许疫情影响生产经营出现严重困难的企业缓缴社会保险费,缓缴期间免收滞纳金,切实缓解企业困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