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近日来到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第一师阿拉尔市,在这里见到了“三支一扶”人员刚铭。
刚铭告诉记者,在阿拉尔工作,酷热要挨得,风沙要忍得,旱厕要上得,苍蝇要轰得。但他表示:“虽然条件差了些,环境艰苦了些,但是在基层接地气,每天和群众在一起,工作和生活也很充实。”
刚铭是兵团众多奋斗在艰苦一线的“三支一扶”人员的一个缩影。
在祖国广袤的大西北,兵团集艰苦边远地区、少数民族聚居地区、深度贫困地区和反分裂斗争前沿阵地于一体,抓基层、打基础成为稳疆安疆的长远之计和固本之举。
兵团人社局局长王文铎介绍,近年来,针对边疆基层青年干部人才短缺的现实情况,兵团党委加大“三支一扶”计划、特岗教师、西部计划等高校毕业生基层服务项目统筹实施力度,建制度、提待遇、促引进,重管理、抓培训、强素质,积极引导和鼓励高校毕业生到基层特别是南疆基层工作,培育了一批敢于担当、乐于奉献的新时代的戍边青年。
制度创新 优化基层工作人才待遇
“志愿服务期满后,我打算继续留下来。这里需要我,而且发展空间好,待遇也很吸引人。”在兵团农三师50团第三中学,正在为新学期做开学准备的袁亚龙告诉记者,2018年他从陇东学院毕业后,就想先去基层锻炼,而最终选择兵团“三支一扶”计划的原因,就是工作符合他的理想,待遇也符合他的预期。
在兵团,人社部门建立起一套在边疆工作的基层服务人员与贡献相挂钩的生活补贴保障机制。“我们参照团场机关从高校毕业生中新录用工作人员试用期满后的工资收入水平,统一确定了基层服务项目人员工作生活补贴标准,做到‘同工同薪酬、同城同待遇’。”兵团人社局副局长孙中震介绍。
在志愿者基本生活有了可靠保障的基础上,兵团人社部门集中精力做好选人用人工作,把优秀人才安排到基层一线岗位上。
兵团人社局逐步建立健全选拔招募机制,采取规范程序、平等竞争、择优录取、统一派遣等方式,规范了基层服务项目人员选拔招募工作,保证了“三支一扶”招募人员的质与量。
他们还逐步统一规范基层服务项目的管理服务。“各地人社部门组织实施‘三支一扶’计划的宝贵经验和做法,是我们最好的参照样本。”兵团人社局人力资源流动管理处处长李敏介绍,在此基础上,兵团结合边疆基层工作实际,建立了工作生活补贴发放月报制度,规范了补助资金发放管理办法;建立教育培训制度,不断提升基层服务项目人员能力素质;建立服务岗位调整制度,让基层服务项目人员在基层岗位有序流动。这样一来,制度不仅有了约束力量,促进作用也更加凸显。
大力引才 改变基层工作人才队伍结构
今年5月的一天,毕业于武汉大学电子商务专业的陈冠伸拨通了兵团人社局的电话,咨询报名参加“三支一扶”计划的事宜。
“兵团人社局在了解我的基本情况、想去的地方和岗位后,为我开通了‘绿色通道’。7月21日我顺利来到了第三师图木舒克市44团。”陈冠伸告诉记者,根据自己的意愿,不久后他就要前往44团所属连队,从事扶贫工作。
在参加“三支一扶”计划的志愿者中,不少人和陈冠伸有着类似的经历。对硕士研究生和“双一流”高校毕业生开设“绿色通道”,是兵团鼓励更多高学历、高素质人才到边疆基层工作的诚心之举。
优先招募硕士研究生和“双一流”高校毕业生,优先招募内地重点高校教育、医疗、工业、农业等专业的毕业生,优先招募贫困家庭毕业生。通过“三优先”政策,兵团吸引一大批高学历高素质人才前往边疆基层,历练淬火、成长成才,贡献自己的青春和热血。
2018年以来,兵团人社、教育、团委等部门采取“疆外引进”与“疆内招募”相结合、社会公开招募与高校定向选派相结合的方法,招募了7569名高校毕业生赴兵团基层,为基层补充了一批青年干部人才。
教育培训 提升基层工作人才能力
“在岗前培训的时候我们学唱了一首歌,叫《兵团进行曲》:‘生在井冈山,长在南泥湾,转战数万里,屯垦在天山。’近两年来,我通过日常工作和学习,对兵团精神有了更加深刻的理解和认识,对兵团情怀感触更深了。”今年25岁的王金龙毕业于石河子大学,2017年10月报名参加了“三支一扶”计划,来到兵团第一师阿拉尔市塔里木中学任教。
“这里有优良的干部作风,身边的每个人都是榜样。我的选择没有错,好男儿就要在基层发光发热。”王金龙说。
兵团的很多基层工作者,都有着和王金龙类似的想法,这与人社部门选派“三支一扶”人员时注意做好教育培训密不可分。
“我们组织新招募人员学习兵团历史、学唱兵团歌曲、参加论坛、观看宣教影片,将兵团精神、‘三支一扶’精神、志愿者精神融入教育培训全过程。”孙中震介绍。他们还邀请优秀志愿者为“三支一扶”计划等基层服务项目人员传经送宝,用扎根边疆、磨砺青春的成功实践现身说法。
除了思想教育,开展培训、提升基层服务项目人员工作能力也是重要一环。
新招募人员的岗前培训,重在培养适应兵团基层岗位环境的能力;在岗人员的培训,以能力提升为主,重在提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水平;期满人员的培训,以离岗后就业创业为主,重在提升就业创业能力。
这是兵团人社部门通过不断实践,逐步形成的基层服务项目人员教育培训三段体系。由于瞄准关键节点,针对性强,能让基层工作者在不同阶段都得到有效的指导和能力提升。
怎样针对新时代戍边青年的特点进行培训?围绕这个问题,兵团人社部门下了一番调研功夫。“我们最终明确,围绕强化理想信念、解释宏观政策、讲解实用技能、提升工作能力等方面开展培训。”孙中震说。
此外,在组织岗前培训和能力提升培训时,兵团还设置了公文写作基础等实用技能课程,受到参训学员欢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