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久前,常师傅等30多名农民工来到湖北省荆门市劳动保障监察局的举报投诉大厅,投诉承包人喻某等3人拖欠48万余元工资。荆门市劳动保障监察局经过调查核实确认欠薪情况属实,立即联系喻某等人,要求他们支付欠薪,但喻某等人拒不支付。荆门市劳动保障监察局依法将喻某等人以涉嫌拒不支付劳动报酬罪移交公安机关处理,最终喻某等人受到了法律的严惩,常师傅等人拿到了被拖欠的工资。随后,常师傅等人给荆门市劳动保障监察局送来一面锦旗,表达他们的感激之情。
近年来,荆门市认真审视治欠保支工作形势,抓住“人”和“资金”两个关键,不断打通堵点、优化监管,建立了一整套全流程管控的防欠清欠办法,全市治欠保支工作取得明显成效。
创新用工管理,根治纠纷乱象
“账目不清晰、欠薪随口说、结算纠纷多是工程建设领域存在的普遍现象。自从荆门市实行“1135”实名制管理以来,我们工地用工管理从粗放型向精细型转变,工资清算从口头约定式向明白记账式转变,有效杜绝了用工混乱、恶意讨薪的现象,为我们施工方节省了大量的人力物力。”近日,荆门市一处建筑工地的项目负责人李经理表达了对“1135”实名制管理的赞扬。
为提高办案效率,荆门市推出了一套标准化的实名制管理办法。该市从2017年起,所有建设项目实行“1135”实名制管理,即指定一名专管员,专职负责建设项目农民工实名制管理;建立一个考勤通道,安装身份证阅读器、考勤机,悬挂考勤制度牌;设置三个公示牌,即维权告知牌、监察员信息公示牌和工资公示牌;规范五本管理台账,即规范的劳动合同、完整的职工名册、准确的考勤表、细致的工资支付表以及有关政策法规台账。
据了解,该模式推行以来,荆门市欠薪投诉案件数减少近50%。
聚焦工资直达,规范支付流程
8月15日,荆门市一处建筑工地的钳工小刘通过手机查询到7月份工资到账4800元。他高兴地说:“以前工资是通过承包人代领,现在是施工方通过工资专户直接打到我们卡上,减少了中间环节,我们干活更踏实了。”
为避免层层代领代发现金引发的拖欠风险,荆门市化繁为简,研究出台《荆门市农民工工资专用账户制度实施细则》,强力推行工资专户、银行按月代发工资制度。该市盯紧专户开立,要求施工企业办理项目施工许可前,必须到银行开立工资专户并预存资金。银行直接为其开通网银代发工资功能。同时,荆门市盯紧专款入账,督促建设单位以总人工费与工期的比值为标准,按月向专户划拨资金。对不按规定划拨资金的,有关部门函告限期整改。拒不改正的,将被通报至行业主管部门实施停工整顿。此外,该市盯紧工资按月发放,要求施工企业按月向银行提交农民工工资表,银行审核后3个工作日内批量发放。人社部门实时监测工资专户,确保专款专用,工资按月直达农民工工资卡。
打造智慧监察,提升监管效能
“市区某建筑工地发生欠薪隐患,拖欠杨某等5人工资2万余元。”日前,荆门市东宝区劳动保障监察机构的工作人员通过实名制管理信息系统手机客户端接到预警信息。工作人员第一时间拨打项目负责人、专管员和班组长的联系电话,了解相关情况,迅速对案件进行了处理,将欠薪隐患消灭于萌芽状态。
为强化对欠薪案件的预警防范,荆门市探索“互联网+劳动保障监察”,研发了荆门市建设领域实名制管理信息系统,形成集线上线下随机抽查、执法管理、预警监测、维权咨询于一体的智慧监察模式。
据了解,信息系统联通考勤设备、工资专户系统,实时抓取各项数据,形成建筑企业、工资专户、农民工信息、考勤管理、诚信管理五大数据库。同时,信息系统直通监管部门、施工企业和劳动者,随时监控项目农民工动态、资金流动、工资发放等情况,及时发出预警。监管部门线上线下督促整改,有效提高了用工监管效率。目前,信息系统同步连接电脑端、手机客户端、荆门劳动保障监察微信公众号等载体,实现了一根网线联通企业与监管部门,一部手机随时了解工资支付信息,一块屏幕全面掌握用工动态。信息系统运行以来,提供预警线索196条。
夯实资金保障,筑牢兜底防线
京山市是荆门市代管县级市。该市探索建立房产预售资金专款拨付农民工工资专户制度,取得了良好的效果。“通过实行房产预售资金专款拨付农民工工资专户制度,彻底改变了过去几年房地产开发项目年年岁尾发生讨要工资的现象。”京山市人社局有关负责人说。
着眼防范重大欠薪风险,荆门市抓住资金这个关键点,建立保证金、预售金、周转金互为补充的保障机制。该市创新实行工资保证金双向征收制度,建设单位、施工总承包企业在办理施工许可之前按比例缴纳保证金。同时,荆门市创设商品房预售监管资金分账提取制度。企业使用预售监管资金,必须将20%的资金拨入工资专户。分账提取后,仍发生欠薪的,直接从预售监管账户划拨资金支付工资。此外,该市推行政府应急周转金制度,按照市级500万元、县级300万元的标准,将政府应急周转金纳入年度财政预算。据悉,2018年以来,该市共动用应急周转金690万元,有效化解因资金链断裂引发的欠薪案件7起。
“今年上半年,我们查处的欠薪案件数、欠薪金额、涉及劳动者人数同比下降50%、70%、75%,有效维护了社会稳定。”荆门市劳动保障监察局局长田常锐介绍。(邓元杰 寇志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