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方

健全防控机制 促进和谐稳定——福建省劳动关系风险防控机制建设纪实

2019.07.22

劳动关系是否和谐,事关广大职工和企业的切身利益,事关经济发展与社会和谐。近年来,福建省通过建立和实施“四项制度”即劳动关系监测制度、劳动关系预警制度、挂钩帮扶制度、部门联动制度,全面推动劳动关系领域风险防控机制的落实,同时将各地风险防控机制建立和防控工作落实情况纳入非公企业和谐劳动关系综治考评内容抓紧抓实。初步实现了劳动用工更加规范,劳动争议案件不断减少,劳动关系更加和谐稳定的目标。

据统计,今年上半年,福建全省各级劳动保障监察机构协调处理案件3395件,办结案件223件,其中办结工资类违法案件172件,较去年同期分别下降了34.66%、38.06%、42.47%。

建立劳动关系监测制度 掌握劳动关系动态变化情况

2018年8月,福州市在分析企业社保缴费预警信息时,发现红色预警名单中新增加了福州某鞋业有限公司。该公司为外贸出口型企业,日常有员工约1000人。预警平台显示其最后缴纳社会保险费的时间为2018年6月,当时已连续两个月未能正常缴费。福州市人社局对此预警信息高度重视,立即将情况告知企业所在区的人社部门并要求其及时介入排查有关情况、做好劳动关系风险隐患排查和化解工作。

经了解,由于受经济因素等影响,外贸订单锐减及人工成本增加等因素共同作用,该鞋业公司出现资金困难并准备裁员。辖区人社部门了解情况后,立即派出专门工作组入驻该公司,做好相关政策宣讲和职工思想安抚工作,同时积极指导企业依法依规处置劳动关系,将风险隐患化解在萌芽状态。就业管理部门组织当地部分缺工企业到该公司举行现场招聘会,帮助400多人“无缝对接”实现再就业。

这是福州市充分利用人社部门企业社保缴费大数据,建立企业劳动关系动态监测预警平台的一次效果展现。去年福州市通过该平台排查预警,已消除劳动关系风险隐患13次。

“建立劳动关系预警监测机制是构建和谐劳动关系,维护职工队伍稳定的基础性工作。”福建省人社厅劳动关系处处长诸葛琼介绍,针对福建省劳动关系发展现状和特点,福建省人社厅配合省总工会研究建立劳动关系监测体系,以购买服务方式,委托专业调查机构对全省企业劳动关系进行长期跟踪监测;通过充分考虑福建省产业结构、所有制比例、企业规模和各地经济发展水平、职工队伍分布等因素,在全省范围选择1000家用人单位和1万名职工,作为劳动关系定点监测对象。

主要监测什么内容?福建省通过开发网络问卷调查平台,发放调查问卷的形式,重点对劳动合同、集体合同的订立和履行,工资支付等情况进行常态化监测调查,健全劳动关系领域信息监测基础数据,实时掌握劳动关系动态变化情况,定期开展分析研判,形成劳动关系形势分析报告。福建省人社厅全程参与监测方案制定、调查问卷设计、监测结果论证评估和运用等工作,要求各地人社部门配合当地工会部门做好监测点的选择、监测结果评估和运用等工作。

建立劳动关系预警机制 确保风险早发现早报告早处置

2018年9月,厦门市湖里区人社局劳动人事争议仲裁院接到辖区内一家服装公司将裁员170多人的预警信息后,立即组成巡回仲裁庭前往现场办案。同时,该院通知这家公司所在街道、社区的劳动争议调解组织先行处置。

经了解,该公司在当日上午突然宣布,由于经营结构调整、生产方式变化,加上现有经营场所租金提高,公司将在一周后搬迁,超过20%的岗位因转型升级不再保留,所有人员岗位将重新调整。该公司210名员工情绪非常激动。

湖里区人社局劳动人事争议仲裁院充分发挥巡回仲裁庭和基层调解组织协同办案的优势,将仲裁工作人员和调解员分为三组展开工作。第一组人员深入了解员工诉求,引导情绪激动的人员依法理性维权;第二组人员与企业展开对话,向企业讲明法律,说明妥善解决问题的必要性和重要性;第三组人员根据现有情况估算可能产生的后果,并组织人员准备相应材料。

经过10个小时的沟通协商,巡回仲裁庭组织职工和企业达成调解协议,公司支付177名职工包括解除劳动合同经济补偿金在内的款项共计315万元。

福建省各级人社部门密切关注群体性劳动争议案件情况、企业拖欠工资和欠缴社会保险费情况、淘汰落后产能涉及的企业裁员情况,以及被列入劳动关系监测范围的企业有关方面信息,及时筛查异常信息,建立了初级、中级、紧急预警制度。

发生群体性劳动争议案件但未造成较大影响的,企业拖欠职工工资和欠缴社会保险费3个月的,以及企业一个月内累计裁员50人以上100人(含)以下,且裁员方案未按规定报送人社部门审查的,列入初级预警。发生群体性劳动争议案件并给当地造成较大影响的,因劳动关系矛盾可能引发职工集体上访、怠工、停工等倾向性、苗头性问题的,企业拖欠职工工资和欠缴社会保险费超过3个月的,企业一个月内累计裁员超过100人,且裁员方案未按规定报送人社部门审查的,列入中级预警。因劳动关系矛盾引发群体性、突发性事件的,列入紧急预警。

针对不同级别预警信息,各地人社部门采取不同措施处置:发生初级预警时,根据各种不同情形,分类施策,加强对预警企业的跟踪了解和指导服务,及时消除预警隐患;发生中级预警时,在沿用初级预警处置措施的基础上,将预警企业列入监控对象,加强监测、排查和指导,及时化解劳动关系方面的矛盾,解决可能引发的倾向性、苗头性问题;发生紧急预警时,根据有关规定及时向当地党委、政府报告,并配合公安、信访等有关部门采取应急响应,事后将预警企业列入重点监控对象,定期走访,密切监测和排查,确保劳动关系矛盾得到有效化解。

福建省人社厅要求各地人社部门将初级预警信息于每月20日前上报,中级预警信息3天内上报,紧急预警信息除符合《突发事件应急预案》的情形按要求时限报告外,其余最迟不得超过3个小时上报。该厅建立形势分析制度,各级人社部门每季度汇总上报劳动关系领域劳动争议、劳动保障监察和信访情况,深入分析当地主要劳动关系风险隐患,对劳动关系形势进行预测和研判,确保做到风险早发现、早报告、早处置。

建立挂钩帮扶制度 帮扶助推企业健康发展

“厦门市集装箱运输行业劳动争议调解委员会自成立以来,凭借业务熟、人员亲的优势,指导物流行业企业规范用工,帮助劳动者依法维权,取得了良好的劳动争议预防化解效果。”厦门市人社局劳动人事争议仲裁院有关负责人说。

近两年物流行业竞争压力不断增大,时有劳动纠纷出现,为此厦门市专门成立了集装箱运输行业劳动争议调解委员会。如今,物流行业大量劳动争议在纠纷发生的第一时间都能够在调解委员会的调解下达成和解,通过仲裁处理的案件数量较调解委员会成立前下降了

50%。

全省劳动关系、劳动保障监察和劳动人事争议仲裁等部门建立挂钩帮扶企业制度,每个部门每年挂钩联系当地5家企业,重点选择辖区内生产经营出现一定困难、劳动关系相对复杂的企业。帮扶的内容主要包括:帮助企业建立健全规章制度,引导企业规范劳动用工;推动企业开展工资集体协商,合理确定劳动报酬;帮助企业正确理解和掌握一系列扶持企业健康发展的政策,合理运用政策解决生产经营中遇到的困难;帮助企业建立健全劳动争议调解组织,处理企业内部劳动争议;引导企业积极参与劳动关系和谐企业创建活动。

各挂钩单位通过深入企业调研、召开企业座谈会、面对面指导等方式,开展对企业的调查摸底、政策宣传、业务指导等,每年与企业沟通交流、帮扶的次数原则上不少于5次,确保帮扶工作取得实质性成效,推动企业劳动关系更加和谐稳定。据了解,目前各地共挂钩帮扶企业1395家。

建立部门联动制度 加强信息沟通协调配合

为强化各部门之间的协作联动处置机制促进劳动纠纷协同处理,福建省人社部门对涉及人数多、影响面大、容易引发社会矛盾的重大、突发及群体性劳动关系矛盾案件,完善应急预案,建立重大事项会商制度,共同研究处,置方案。

当地健全完善协调劳动关系三方机制,三方各成员单位加强沟通和联动,共同制定和落实构建和谐劳动关系的措施,定期或不定期研究分析劳动关系的重大情况和问题,深入推动和谐劳动关系创建工作,维护企业和劳动者双方合法权益,促进劳动关系和谐稳定。

各级人社、市场监管、税务等部门建立欠薪预警信息通报制度,及时通报和共享企业经营异常、失信,以及拖欠税款、贷款、电费、水费等可能影响企业正常支付工资的异常信息,及时研判分类处置。

福建省充分发挥解决企业工资拖欠问题厅(局)际联席会议作用,在工程建设领域全面开展创建“无欠薪项目部”活动,推进落实工资支付保障长效制度措施,加强对农民工工资拖欠问题的源头治理,预防因欠薪引发群体性事件。

福建省人社厅会同相关部门严格落实《福建省用人单位工资支付行为守信激励和失信惩戒暂行规定》,实施守信联合激励和失信联合惩戒,促进用人单位自觉遵守劳动保障法律法规。各地加强劳动争议案件的裁审衔接,重点建立联席会议、信息共享、疑难复杂案件办案指导等工作机制,逐步统一裁审受理范围和法律适用标准。同时,人社部门加强与税务、信访等部门及商务、国资、住建等行业主管部门的信息沟通和协调配合,对劳动纠纷实施联动处置。(记者 余列江 通讯员 何春芳)

  • 劳动关系
动关系是否和谐,事关广大职工和企业的切身利益,事关经济发展与社会和谐。近年来,福建省通过建立和实施“四项制度”即劳动关系监测制度、劳动关系预警制度、挂钩帮扶制度、部门联动制度,全面推动劳动关系领域风险防控机制的落实,同时将各地风险防控机制建立和防控工作落实情况纳入非公企业和谐劳动关系综治考评内容抓紧抓实。初步实现了劳动用工更加规范,劳动争议案件不断减少,劳动关系更加和谐稳定的目标。 据统计,今年上半年,福建全省各级劳动保障监察机构协调处理案件3395件,办结案件223件,其中办结工资类违法案件172件,较去年同期分别下降了34.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