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方

让群众在共建共享发展中增强获得感——山东省企业工资收入分配制度改革的实践

2019.06.14

改革开放40多年以来,山东省依托企业工资收入分配理论的不断突破,分阶段有步骤地推进改革,确立了“市场机制调节、职工平等参与、企业民主分配、政府监控指导”的工作原则,政府宏观调控政策体系逐步完善,职工工资决定机制、正常增长机制和支付保障机制逐步健全,职工工资收入水平稳步提高。回顾改革历程,总结得出几点经验。

充分落实企业分配自主权

山东省适应市场经济体制改革要求,积极转变思想观念,认真贯彻落实转换国有企业经营机制条例,将企业用工和分配自主权完全归还给企业。企业作为自主经营、自负盈亏的市场主体,享有用工自主权和工资、奖金分配权,可以根据生产经营和职工劳动的特点,自主确定工资分配形式和奖金分配办法,充分调动职工的积极性,促进企业健康发展。

加强政府宏观调控

改革开放以来,山东省经济社会健康发展,职工工资逐年增长,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但是,企业工资分配也存在制度不健全、秩序不规范的问题,比如少数国有垄断企业工资收入过高、增长过快,企业普通职工与企业经营者工资差距过大;有的企业还存在拖欠、克扣职工工资等侵害职工权益的问题。

政府调控和市场调节是现代市场经济体系中的两个重要手段。在坚持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的同时,政府要统筹兼顾经济发展和分配公平的关系,加强企业工资法治建设,完善收入分配政策体系,通过制定企业工资指导线、调整最低工资标准、发布工资价位和人工成本等举措,引导企业建立职工工资正常增长机制,促进企业与职工进行集体协商,适度增长职工工资;要落实同工同酬分配原则,保护劳动所得,提高低收入职工的收入水平,扩大中等收入群体,调节过高收入,规范工资收入分配秩序,促进形成合理有序的收入分配格局。

要与经济社会发展相适应

经济社会发展阶段不同,面临的矛盾和问题也不同。不同的发展程度决定了收入分配特定的结构和水平,从而决定了企业工资收入分配制度改革需要解决的主要问题。随着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我国开始改革开放。企业工资改革从逐步恢复和改进计件工资制度,到试行奖励制度、调整津贴制度,主要任务是打破平均主义,恢复按劳分配原则。党的十二届三中全会提出,建立有计划的商品经济。企业工资改革主要以政企分开、扩大企业工资分配自主权和转变政府职能为主,打破企业吃国家大锅饭、职工吃企业大锅饭的局面。党的十四大确立了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目标,企业改革以建立现代企业制度为方向,山东省企业工资改革实现了由实行直接微观控制向间接宏观调控的转变。进入新世纪,山东省以提高收入水平、缩小收入差距、促进社会公平为目标,规范了企业工资收入分配秩序。党的十九大作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的重大判断,企业工资收入分配制度改革,必须坚持促进社会公平正义,保证全体人民在共建共享发展中有更多获得感。

实现发展成果共享

劳动和资本、土地等要素相互结合创造价值,应共同分享发展成果。现实中,土地由政府定价,具有稳定收益。资本凭借短缺性,获得丰厚利润。山东省劳动力长期供大于求,劳动和资本相比不具有稀缺性,同时劳动者相对于用人单位处于被管理的弱势地位,劳动因素长期处于低收益状态。进入新时代,山东省必须着力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作出更加积极有效的制度安排,建立和完善反映劳动力市场供求和企业经济效益的工资决定机制和正常增长机制,实现发展成果共享。同时,企业要担负社会责任,严格遵守法律法规,健全民主管理制度,努力促进职工工资与企业效益同步增长。通过深化收入分配制度改革,激发全体劳动者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不断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朝着实现共同富裕不断迈进。(山东省人社厅 解立峰)

  • 工资
党的十四大确立了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目标,企业改革以建立现代企业制度为方向,山东省企业工资改革实现了由实行直接微观控制向间接宏观调控的转变。进入新世纪,山东省以提高收入水平、缩小收入差距、促进社会公平为目标,规范了企业工资收入分配秩序。党的十九大作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的重大判断,企业工资收入分配制度改革,必须坚持促进社会公平正义,保证全体人民在共建共享发展中有更多获得感。 实现发展成果共享 劳动和资本、土地等要素相互结合创造价值,应共同分享发展成果。现实中,土地由政府定价,具有稳定收益。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