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方

浙江省永康市启用建筑工人管理服务信息平台

2019.04.16

今年以来,浙江省永康市加强“互联网+劳动保障监察”管理方式,启用建筑工人管理服务信息平台,强化建筑工人实名制管理,有效保障了建筑工人的合法权益。截至3月底,永康市已通过该平台监控建筑工地40余处,收录实名信息约9500条、进出入考勤信息约57万条,监管发放工资额约420万元。

信息平台可视化 准确掌握工地实情

“你们是劳动保障监察大队的监察员?你们是怎么找到这个工地的?平时很多人都找不到这里。”见到监察员来询问工地情况,永康市北三环工程紫薇北路延伸段工地负责人老刘满脸疑惑。

据了解,从3月份开始,永康市住建、人社等部门已经陆续将全市大大小小百余处具备建筑施工许可证的建筑工地纳入建筑工人管理服务信息平台,将项目工地的名称、地址、施工单位等近20项内容全部录入系统,通过地图化视角进行显示。监察员根据平台上显示的工地地址可以直接找到工地,解决了以往只知道工程名称却找不到工程项目部的问题。此外,监察员还可在该平台查到工地工人籍贯分布图、工种占比图、平均工资分析图、年龄占比分析图、薪资发放总览图等。这些数据让监察员在工作中能更准确地掌握工地实情。

动态跟踪管理 掌握工资发放信息

“你是木工组的吧,你在3月11日上午6点11分和下午2点23分都有进入工地的打卡记录,但是在3月12日整天都没有打卡记录。你再好好想想12日那天有没有出工,这月5733元的工资到底对不对?”面对监察员从管理服务信息平台得到的查询数据,解放街一处新建项目标段的工人老郦仔细回忆起当天的情况。

原来,老郦在3月11日晚上同工友喝了点酒,第二天头昏脑胀就没有去工地上班,结果自己忘了这事。结算工资时,老郦认为项目部克扣工资,并以此为由进行了投诉。面对平台数据和监察员耐心的解释,老郦承认说:“没错没错,工资是对的,还是你们了解得清楚。”

经过住建、人社、金融等多部门努力,建筑工人管理服务信息平台已经与工地考勤机、监控摄像头、施工单位银行工资专户实现实时数据联通、多部门数据共享。监察员可以随时查看工人工种、进出入时间、工资发放记录,较好地解决了工地劳动纠纷案件中取证难的困境,提升了工作效率。

自动智能预警 多部门协同跟进

万国城住宅小区项目工程量大,用工量也较大。建筑工人管理服务信息平台上显示该工程在3月份每天用工量长期处于3到4人,这种异常情况引起了永康市劳动保障监察大队的注意。监察员随即前往查看,发现因年后工人短缺,工地雇佣一批“临时工”,且工程还存在工程款纠纷,好在尚未出现工资拖欠情况。监察员立即责令该工地严格按照实名制管理规定,规范管理工人信息并录入信息平台,并协同工地负责人以及住建部门解决工程款纠纷,及时纠正了逃避实名制监管的行为,化解了潜在的拖欠工资风险。

建筑工人管理服务信息平台具备智能预警功能,只要预先设定预警线,系统会通过比对考勤、工资发放等数据形成欠薪预警报告,自动联网通知住建、人社等相关单位,形成“一处报警、多处提醒、同步跟进”的预警模式。相关职能部门每月还可通过该系统自动生成随机名单进行排查,既可核查系统数据真实性、有效性,又可深入了解工地情况。(江源)

  • 劳动保障监察
年以来,浙江省永康市加强“互联网+劳动保障监察”管理方式,启用建筑工人管理服务信息平台,强化建筑工人实名制管理,有效保障了建筑工人的合法权益。截至3月底,永康市已通过该平台监控建筑工地40余处,收录实名信息约9500条、进出入考勤信息约57万条,监管发放工资额约420万元。 信息平台可视化 准确掌握工地实情 “你们是劳动保障监察大队的监察员?你们是怎么找到这个工地的?平时很多人都找不到这里。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