职引未来——2025年全国城市联合招聘高校毕业生春季专场活动自3月份启动以来,各地主动作为,加大服务供给,创新服务手段,持续推出各类线上线下招聘服务活动,助力高校毕业生等青年高质量充分就业。
江西就业之家平台赋能提效。供需对接促就业。各级“5+2就业之家”不定时更新企业招聘信息,梳理用工数量、工种、待遇等需求,建立重点企业岗位需求清单。各市举办40场招聘活动,近6000家用人单位提供岗位18万余个,为高校毕业生就业牵线搭桥。就业服务强矩阵。打造就业之家一体化综合服务窗口,提供培训、求职、招聘、帮扶等“一条龙”服务。赣州市章贡区将就业之家融入人力资源服务产业园,与数字产业集群结合,打造多功能就业创业服务窗口,实现精准匹配。服务触角再延伸。构建“常态+长效”的家门口就业公共服务体系。南昌市推出“移动平台+场景化服务”,以“流动就业之家”“职通车”“摆摊式”送政策和职位,拓展服务半径,打通高校毕业生高质量就业的“最后一公里”。
四川多措并举助力高校毕业生就业。线下搭台提质效。省、市结合产业布局高频次组织招聘会,全省共举办177场线下招聘,3850家用人单位提供岗位17.4万余个,涵盖人工智能、装备制造、化工能源、教育培训等多个领域,收取简历2.9万余份,初步达成意向1.2万余人。云端架桥拓渠道。依托“四川人才网”联动21市(州)搭建线上专区,举办177场网络招聘及61场直播带岗活动,3830家用人单位提供13.8万余个岗位,直播在线观看50.3万余人。服务直通强保障。利用就业平台动态发布就业创业政策、招聘活动公告及岗位信息,构建多元化信息传播通道,联动“智汇天府”职业指导专家一对一现场“坐诊”,打通就业服务“最后一公里”。
湖北“百县进百校联万企”全力促进高校毕业生就业。深拓岗位“活水源”。制定高校毕业生就业岗位征集计划,启动人力资源服务领军企业“联校访企拓岗”行动,开展人社局长“访企拓岗”行动,深入产业园区、工业园区“访企问需”,对用工200人以上的企业提供专员包保服务。畅通就业“直通车”。全省129个县市区采取“一对一”“一对N”“N对一”等模式,与132所高校结对帮扶,共建就业创业服务站,举办702场校园招聘,累计组织2.2万家企事业单位,7.9万余名高校毕业生初步达成就业意向。锻造职场“硬实力”。推进“荆楚就业大讲堂”进校园,邀请行业翘楚、央国企高管、政策专家等,针对高校就业服务部门、辅导员老师、毕业生及在校大学生等群体定制个性化课程,助力其了解市场形势、树立科学观念、掌握求职技巧,提升应聘能力,尽快实现就业。
广西强化实体经济服务推动春季专场活动走深走实。“清单式”深挖岗位资源。聚焦“一区两地一园一通道”建设,拓展先进制造业就业空间,建立9853家重点企业调研服务清单,依托实体经济服务员、金牌就业管家和人社服务专员动态摸排园区企业用人需求,推出“专、精、特、优”专场招聘活动,强化人力资源服务助力实体经济高质量发展。“组团式”巡回招才引智。走进广西科技大学、南宁师范大学、桂林旅游学院等多所高校开展“广西名校名企行”招才引智活动,以“区内协同+跨省联动”引才思路集中推介“人才+就业”政策组合包,引导青年人才向重点领域、重点产业集聚。“多元化”搭建服务矩阵。完善青年就业支持体系,推进就业服务端口前置、重心下沉,建设“职达校园”就业服务站和“家门口”就业服务工作站,全力打造“15分钟就业服务圈”,应用AI简历诊断、AI职位检索、AI智能岗位匹配等功能提供精准、智能、高效的就业服务。
新疆聚焦各地区域特色产业需求,发挥城市联合招聘促就业积极作用。早字当先谋划布局。全区人社部门紧扣自治区产业需求,抢抓春季招聘黄金期,紧盯高校毕业生返校就业窗口期,提前与教育等部门沟通协调,开学即启动春季专场招聘活动。全区联动扩大覆盖。举办“1+12”全疆联动大型招聘,14个地州、兵团辖区以及部分高校同步开展,形成了广泛覆盖、协同联动的招聘格局。活动启动以来,累计开展线上线下招聘活动306场,1万余家用人单位提供岗位17.9万余个,初步达成意向5.3万余人次。数智赋能提升效能。首次引入智能服务,活动现场设置智能服务一体机,应用DeepSeek等人工智能算法,面向毕业生提供智能查询服务5000余人次,推动招聘服务全流程数字化转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