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经过人社等部门连续多年大力整治,以建筑领域为代表的农民工欠薪“老大难”问题得到明显改善。据人社部数据统计,各级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门劳动保障监察机构查处的欠薪案件数、涉及人数和金额,连续多年下降。2018年全年查处欠薪违法案件8.6万件,为168.9万名劳动者追发工资等待遇160.4亿元。在连续多年下降的情况下,去年查处案件数、涉及的人数和追发的工资待遇同比分别下降了39.4%、45.3%和35.8%。其中,为100.9万名农民工追发工资待遇116.5亿元,同比分别下降了53.7%、40.7%。
多地完善工资保障制度 “老大难”得到明显缓解
经调查发现,多地完善工资保障制度,建筑领域农民工工资支付月清月结比例明显提升,欠薪“老大难”问题有了明显缓解。
陕西省西安市人社局劳动保障监察支队办公室主任李鹏说,目前,西安358个在建政府投资项目全部落实了农民工工资专用账户和银行代发工资制度,工资可直接发放给农民工本人。
多地出台具体措施,保障农民工欠薪维权渠道畅通。记者从山西省总工会了解到,工会组织在农民工集中的厂矿、工地和公共场所设置维权服务台,现场受理投诉;济南市11个县区和高新区都建成了农民工服务中心。
此外,多地建立黑名单制度,让欠薪用人单位“处处受限”。石家庄市近日向社会公布了石家庄佐润建筑劳务分包有限公司拖欠37名农民工工资137万元等6起拖欠农民工工资“黑名单”信息,这些被列入“黑名单”的单位将受到联合惩戒。
小微企业成欠薪高发领域 多类问题未得到根治
虽然各地农民工工资支付管理越来越规范,但部分领域欠薪现象仍然较多。
首先,小微企业成欠薪高发领域。近日,西安市人社部门公布了多起典型欠薪案例,其中包括多家餐饮、装饰等小微企业。西安红锦天餐饮服务有限公司拖欠35名员工工资13.4万余元,西安雄关装饰装修工程有限公司拖欠30名农民工工资12.7万余元。在青海省通报的典型案例中,一家装饰公司拖欠124名农民工工资181万元。
北京大成律师事务所律师于丹丹说,近年来,在餐饮服务、加工制造、家政服务等领域的小微企业零散性欠薪问题高发,有的小微企业发生欠薪后,公司负责人迅速撤离经营场所,执法对象失联,给薪资追缴、劳动者维权带来极大难度。
其次,建筑领域层层转包、矛盾转嫁仍未根治。虽然近年来对建筑领域管理不断细化,但长期存在的层层转包、劳务关系混乱、矛盾转嫁等问题仍未得到根治。
济南市农民工综合服务中心主任丁麟宏说,一些施工单位为取得承包权,恶意竞争压低价格,再将工程和劳务关系层层发包,延长了风险链条,而一旦工程款等前端环节出现合同损失,施工方便以扣减工资方式弥补亏空,最终使农民工成为受害者。
最后,企业经营困难加剧工资拖欠风险。河南隆盛农业发展有限公司是一家农业企业,从2017年年底开始拖欠工资达58万元,并且拒不提供工资表、考勤表等相关用工材料,公司的实际经营人逃匿。
“这两年企业经营压力大,用工成本、原料成本都在涨,加上信贷收紧,企业面临生死存亡的考验,有的确实遇到了没钱开工资的问题。”河南福美源食品有限公司负责人王宏谦说。
建立常态管理机制 强化日常执法检查
多位专家和基层劳动保障监察部门干部表示,应进一步细化相关欠薪违法处罚措施,保障农民工合法权益。
有劳动保障监察部门干部坦言,农民工工资专用账户管理制度是杜绝欠薪问题的良策,但对于没有建立专用账户的企业,尽管各级文件都提出要予以通报批评并责令改正,但还是缺乏具体有效的处罚措施。
丁麟宏表示,整治拖欠农民工工资需要多部门联动,不能局限于年终“救火式”的集中整治,应该建立常态的管理机制。对于违法转包、分包和资质挂靠等问题,住建部门要做好查处,人社部门要强化日常执法检查,提高各行业特别是建筑领域劳动合同签订率,形成监管合力。
此外,不少小微企业负责人呼吁,在当前中小企业普遍面临市场经营压力,税负和社保等负担压力较大的情况下,希望国家能出台更多举措减少企业经营负担,提高支付人工成本的能力,帮助企业渡过困难期,与企业一道共同保障农民工权益。(宋晓东 陈晨 李浩 魏圣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