典型案例

实施“产业 + 金融”——宁夏盐池县早早摘帽

2018.11.07

宁夏盐池县王乐井乡曾记畔村村民鲁永胜不仅脱了贫, 成了全村小有名气的发展带头人, 今年夏天还当上了村文书。 “生活稳定了,我就想发挥点余热!” 51岁的老鲁如今养300多只滩羊, 对新工作充满干劲。

“3年前我还是 ‘穷羊倌’, 早先养羊不成规模, 常让羊贩子低价买走, 种点小杂粮收成不好, 一年到头没啥收入。” 鲁永胜说, 咱就一把力气, 想不出更多赚钱的法子。

鲁永胜生活的盐池县草原广袤, 这里的农户大多养殖滩羊。 由于滩羊肉质细嫩、 富含营养, 盐池逐渐形成远近闻名的滩羊产业, 赢得 “中国滩羊之乡” 的美誉, 但受限于养殖规模小, 农户守着羊却受着穷。

如何让和鲁永胜一样想脱贫、有技术的农户靠养羊鼓起腰包? 盐池县打出了 “产业+金融” 的脱贫组合拳。

为了解决老百姓想养羊却没资金的难题, 盐池县逐步实行互助资金、 千村信贷等金融扶贫模式, 建立贫困户评级授信和 “四信” 评定系统, 把诚信度作为贷款额度、 利率优惠的主要评估指标。 现在, 鲁永胜通过多种金融信贷, 贷款达到17万元, 羊也从几十只增加到300多只。

不断叠加的金融惠民政策让鲁永胜明白: “只要养好羊, 就能贷到款,而贷款等于养更多的羊。”

随着农户发展滩羊产业进入良性循环, 盐池县开始在品牌、 市场环节下功夫。 去年7月, 盐池组建了滩羊产业发展集团和县乡村滩羊协会, 对产业链关键环节实行购销价格、 市场开拓、 品牌宣传、 营销策略、 生产标准和饲草料使用的“六统一” 政策, 培育扶持18家龙头企业, 提供订单收购和综合服务。

“我的羊不愁卖, 一部分卖给协会, 一部分卖给鑫海公司。” 鲁永胜说, 按协会养殖标准, 羊必须用精料和井水喂, 才有好品质, 去年他赚了8万多元。

在离县城不远的盐池县鑫海食品有限公司滩羊加工车间里,来自附近村庄的数十名工人正有序地切割羊肉。 这个年均加工11万只羊的企业是盐池县最大的滩羊经销商之一, 带动规模化养殖户1000多户。

“不论旺季淡季, 只要农户的羊符合标准, 我们包收。” 鑫海公司技术管理部技术总监任伟说, 他们为缺资金的贫困户提供担保贷款, 为缺技术的农户提供免费培训, 还为缺养殖能力的农户提供工作岗位, 带动更多人进入滩羊产业,找到脱贫的路子。

“形成饲喂、 屠宰等27项标准” “全国35个大中城市建立营销网络” ……这一系列成果推动滩羊产业向高端化发展。 如今, 盐池县农村常住户80%以上发展滩羊养殖,“盐池滩羊”品牌价值达68亿元。

今年9月底, 盐池县正式退出贫困县序列, 成为宁夏西海固地区9个贫困县区中首个脱贫 “摘帽”的县区。

“这几年, 和我一样的贫困户都富了, 在外打工的人也陆续回家哩。”鲁永胜得意地说。(邹欣媛 温竞华)

  • 滩羊
  • 永胜
  • 盐池县
  • 农户
鲁永胜生活的盐池县草原广袤, 这里的农户大多养殖滩羊。 由于滩羊肉质细嫩、 富含营养, 盐池逐渐形成远近闻名的滩羊产业, 赢得 “中国滩羊之乡” 的美誉, 但受限于养殖规模小, 农户守着羊却受着穷。 如何让和鲁永胜一样想脱贫、有技术的农户靠养羊鼓起腰包? 盐池县打出了 “产业+金融” 的脱贫组合拳。 为了解决老百姓想养羊却没资金的难题, 盐池县逐步实行互助资金、 千村信贷等金融扶贫模式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