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湖北省荆门市积极探索防欠清欠办法,将工作重心从事后惩治向事前预防转变,欠薪案件发案率连年下降,有力维护了农民工的合法权益。
部门协作,形成治欠合力
2014年至2016年期间,喻某、孙某、邹某在荆门市一住宅小区建设项目中分别承包了砌体、粉刷、水电、搬运等工作。施工结束后,3人均以工程款未到账为由拖欠30余名农民工工资48万余元。接到投诉后,荆门市人社局及时介入调查,发现3人在该项目上的工程款项已结清。在人社部门依法下达了《劳动保障监察限期改正指令书》后,3人均逾期未支付。随后,荆门市人社局将3人以涉嫌拒不支付劳动报酬罪移交公安机关处理。
经公安机关前期侦办,喻某意识到问题的严重性,及时支付了所欠工资款项,不予立案;孙某在接受公安机关调查后未能主动支付农民工工资,被依法拘留,经思想教育后支付了所欠工资;邹某涉嫌逃匿被挂网追逃,于2018年春节前抓获归案。
“欠薪者若经人社部门责令支付而拒不支付,则涉嫌犯罪,将被追究刑事责任。”荆门市劳动保障监察局局长田常锐强调了欠薪行为将承担的后果。
荆门市高度重视农民工工资治欠保支工作,形成了政府牵头、部门协作、多方参与的工作格局。荆门市政府牵头,17个部门共同参与,建立了治欠保支联席会议制度。17个部门既精准分工、各负其责,又联合行动、密切配合,人社、住建、公安等部门对大案要案定责包联、协同执法。
据了解,凡是向社会公布的劳动保障违法行为,荆门市人社部门均将其纳入社会信用体系,并与其他部门和社会组织依法依规实施信息共享和联合惩戒。
平台建设,化被动为主动
“您的账户收入工资4100元。”近日,彭政斌收到银行发来的短信提醒,应该拿到手的工资一分都没少。
2017年9月,彭政斌到荆门市长龙中央公园工地做钢筋工。这里的工地与别处不同,安装了刷卡考勤系统,电脑考勤代替了过去的人工记录,他顿时感觉干活踏实多了。
“现在通过打卡考勤,一个月做多少工、拿多少钱,一目了然。”彭政斌说,“公司为每个工人办理了银行卡,工资每月直接打到卡里。”
彭政斌的踏实感缘于荆门市于2017年7月启用的“新武器”———建筑领域农民工实名制登记及工资支付监管信息化平台。该平台实现了在建工程实名登记、用工考勤、工资支付等环节的全过程监控,对拖欠工资情况实时预警,变被动清欠为主动防欠。
“我们在市内的各个工地,配备了与劳动保障监察局监管平台联网的终端监管设备,工人们上下班刷卡考勤记录可作为工资支付、劳动纠纷、工伤处理的有效依据,并实时传输到监管平台务工人员数据库。”田常锐介绍,行业监管部门只需要登录电脑监管系统,或手机APP监管平台,即可实时查看系统考勤,及时发现预警问题,督促核实整改到位,切实提高了用工监管效率。
数据显示,该监管平台启用一年间,荆门市已有584个工地被纳入监管,对1.7万名农民工进行实时考勤管理,通过银行代发工资3.69亿元,处置工资支付预警信息452条。
信息公开,震慑欠薪行为
“我所在的工地是不是市里统管的建设项目?”“我的工资是不是应该统一打到银行卡里?”这是荆门市劳动保障监察局经常遇到的咨询问题。近年来,随着劳动保障法律法规宣传力度的加强,越来越多的农民工懂得利用法律维护自身的合法权益。丰富查询渠道、方便获取信息成为改进工作建议中最多的呼声。
民有所呼,我有所为。荆门市开发了“荆门劳动保障监察”微信公众号。点开公众号,“维权服务”和“信息查询”板块包含了办事流程和联系方式,农民工工资保障方面的政策法规、资料一应俱全。农民工关注公众号,还可以实现掌上查考勤、及时核工资,发现问题能够马上举报、投诉。
此外,为增强用人单位依法支付农民工工资的自觉性,对社会上仍存在的拖欠农民工工资行为予以警示,自2017年起,荆门市对克扣、无故拖欠劳动者劳动报酬,数额较大的;拒不支付劳动报酬,依法移送司法机关追究刑事责任的;不依法参加社会保险或者不依法缴纳社会保险费,情节严重的等7类重大劳动保障违法行为进行社会公布,加大对各类劳动保障违法行为的打击力度。
今年4月和7月,荆门市人社局先后公布两批拖欠劳动报酬典型案件,将拖欠工资的公司名称、统一社会信用代码和地址一一公布,形成了严厉打击恶意欠薪的高压态势。(赵泽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