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山东省济南市章丘区人社局以实现更高质量和更充分就业为目标,实施就业优先战略和积极就业政策,坚持供需发力、创业引领、完善服务,全区就业局势总体稳定,就业质量稳步提升。
“互联网+就业” 畅通公共就业新渠道
“如果30分钟内不打电话联系,人才肯定就被抢光了!”闽源钢铁有限公司人事部部长王胜捷从章丘区人社局就业服务微信平台招到员工后感叹道。
在共享经济快速发展的趋势下,章丘区人社局积极推动以“互联网+”、大数据为代表的新理念、新技术、新模式在就业领域应用,在对29项业务流程进行优化梳理的基础上,将业务经办服务重心由柜台向线上线下相结合转变。
该局创建“章丘人力资源共享平台”微信群,完善章丘区公共就业服务网功能,开发“打零工”APP,将窗口服务、自助服务和智能服务融为一体,加快实现就业服务和就业管理全程标准化、信息化。
在“章丘人力资源共享平台”微信群内,100余家企业的人力资源部门工作人员每天都在比手快、抢人才。“区人社局工作人员下午4点上传求职信息,我们下午4点半就跟求职者预约面试,第二天合格者就到我们公司签约上岗,就是这么痛快!”通过微信平台“抢”到几名机修员的王胜捷高兴地说,“有了这个微信平台,我们招人时不需要来回奔波,不用印大量招聘材料到处发。”
在互联网的助力下,通过共享招聘、求职信息促进人岗匹配,降低劳动者就业门槛,完善双方诚信评价机制,求职者走上了“线上求职、线下签约”的快车道。
2017年以来,章丘区人社局依托公共就业综合服务网络及微信平台集中发布就业政策和就业信息,共发布岗位10.8万个,个人登记求职5864人次,成功推荐2735人次就业。
坚持“筷子”理念 打造创业创新新引擎
“2017年,我们公司发展陷入低潮。区人社局的工作人员找到我,帮我想办法。在他们的引导帮助下,我成为章丘创业者联盟的一员,联盟的‘筷子’理念让公司开始了新的发展。”回乡创业高校毕业生刘云刚在谈到自己的创业之路时感慨地说。
章丘区人社局指导成立的章丘创业者联盟是全省首家区县级公益性创业社会组织。联盟秉承“思维交换、抱团发展”的“筷子”理念,通过项目路演、专题讲座、主题沙龙等方式,为创业者提供学习研讨、交流合作、创新发展的机会和平台,有效解决初创企业信息单一、市场单一、思路单一问题,最大限度激发人才创业创新活力。
2018年8月,章丘创业者联盟党支部成立,按照“党员+产业+服务”的互动发展模式,着力打造“先锋队的标兵、创业者的楷模”,使广大创业者的凝聚力、向心力得到加强。联盟与山东大学合作举办了百脉菁英特训营和创业创新助力新旧动能转换高峰论坛,启用山东大学创业训练营章丘基地,让创业创新为产业升级助力。
章丘创业者联盟见证了“章蒲”“龙山味道”等本地品牌的诞生和发展,已成为促进当地创业创新的一面旗帜。
搭建“立交桥” 实现保障民生新作为
2015年底,辖区内煤矿全部关停;2016年,淘汰铸锻企业燃煤窑炉2108台;2017年,取缔“散乱污”企业1549家……一场以白云蓝天、绿水青山为目标的新旧动能转换,正在章丘区进行。
转型发展是大局,保障民生是根本。2017年至今,章丘区人社局紧跟转型发展步伐,专门举办治理“散乱污”和“拆改清”专场招聘会15场,3022人达成就业意向;开设专项培训班40期,1210人拿到技能证书。
章丘区利用本地高校和技工院校多的优势,大力推动“校企地”合作。山东技师学院与神龙汽车、宇冠机械等多家企业合作,把企业的特色岗位培训和学校的技能培训有机结合,学生通过培训后到企业就业,就业率达98%,实现了资源共享、优势互补。
章丘区还开设延伸到学校招生端的“迅风班”“载信班”等冠名班,让学生毕业有工作,让企业发展有人才,既缓解了高校毕业生就业压力,又破解了企业招工用工难题。
在稳定就业促贫困群众脱贫方面,章丘区人社局推进厂房式扶贫车间、居家式扶贫车间、合作式扶贫车间建设,充分利用企业厂房,采取土地、扶贫资金入股等方式,组织劳动密集型龙头企业创办加工车间。目前,通过加工车间,已带动8个村集体年均增收5万元,贫困群众年均增收2万余元。
章丘区人社局通过搭建帮扶“立交桥”,有效促进了重点群体就业。(孟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