典型案例

送岗位 送资金 送技能 送补贴——陕西省彬县开展就业帮扶助力脱贫攻坚纪实

2018.06.21

“怎么扶、谁来扶、如何扶、扶持谁……”一系列错综复杂的问题成为彬县1.1万户,4.21万建档立卡的贫困户摆脱贫困走向共同富裕的头等大事。

思想决定出路。县委县政府抢抓政策机遇,因地制宜,精准施策,“点、线、面”相结合,出台了一系列关于打赢脱贫攻坚战的实施意见和办法,真正将富民利民的好政策送到了群众的家门口。

公益专岗助力贫困劳动力就业

就业不仅是民生之本,也是最大的民生工程。“老百姓做需要什么,我们的扶贫脱贫就要向哪里发力!”县长王宏志如实说,“只有解决了人民的就业问题,人民的生活才有保障。”

水口镇大车村贫困户郭新玲告诉记者,她在家门口的村委会旁边的“石磨面”社区工厂上班,活儿不重,挺好的,她不仅每月有1700多元的固定收入,还让她找回了生活的自信。她是2017年县人社局开发的“公益专岗”众多受益人员的其中一员。

“有效开发利用公益专岗的办法,对于化解难题,拓宽就业途径,全面打赢脱贫攻坚战具有重要意义。公益专岗不仅增强了贫困户的脱贫信心,更赢得了广大人民群众的认可。”县人社局局长韩普全说,“截至2017年年底,全县共开发特设公益岗位、机关事业单位公益专岗722个。今年我们还将开发特设公益岗位94个、机关事业公益专岗150个、企业安置岗位153个,目前所有人员已签订合同上岗了。”

“社区工厂”让贫困劳动力实现家门口就业

在北极镇八甲村,记者见到41岁韩彩萍时,她正坐在车间品检区认真地处理着鞋面。“我老公在外打工,三个孩子在上学,之前听说鞋厂招收工人,我都不敢来,工人我那里当得了啊!”面对记者她羞涩地笑了笑。“后来政府叫我们来厂里转转,一看厂子挺漂亮,政府又说给我们免费培训还每月给补贴钱,我就来了。过了培训期,我每月能领到1370元的工资。”说到这里,韩彩萍的声音里多了一份底气与信心。

37岁的太峪镇南庄村民白小平因车祸丧失部分劳动能力,全家5口人,母亲重病,女儿上初中,10岁儿子因多动症还未入学,日子过的艰难。去年他在家门口“海升草莓基地”社区工厂找到工作,仅去年从5月到10月就收入1.2万元,他说:“仅能顾家又能挣钱的这份工作真好!感谢党的好政策,才使我在村里走路都能抬起头了。”

“‘社区工厂’就业门槛低、上班时间灵活、收入稳定等优势,实现了企业和贫困劳动力的双赢的格局。截止目前,海越现代农业、融诚实业、腾丰鞋业等全县20多家企业,共吸纳1600多名贫困户转为社区工作“工人”, 每月人均可增加收入1700多元,示范带动作用成效显著。”县人社局劳务中心主任何静丽说。

小额创业担保贷款助力创业扶贫

“在我刚回乡创业,一没有经验,二缺少资金的情况下,县人社局的同志找到我,说可以帮助我申请了小额担保贴息贷款,没想到三天时间,就在社保大厦窗口办完了所有的贷款手续,政府的政策暖心,服务真是贴心哪!”水口镇雪花面粉厂韩积群欣喜不已告诉记者。

2017年龙高镇芦河村被选为全县创业担保贷款信用村试点村,通过筛选最终确立35户创业担保贷款信用户,大力支持贫困户发展苹果、葡萄种植,甜瓜、樱桃、蔬菜等大棚生产,涌现出了王治贤等产业示范户,初步形成了以葡萄、瓜果网络销售为主的新型专业合作社。

3年来,全县累计发放创业担保贷款7054万元,直接扶持1200余人实现自主创业;先后为865名创业者提供小额担保贷款4000余万元,财政贴息1.5亿元,为9家劳动密集型中小企业提供自行贷款,大大提升了创业者解决创业过程中遇到的各种困难和问题。

农民技能培训助力脱贫

俗话说“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激发内生动力,培养新型农民,开展技能培训也是人社部门实现贫困劳动转型发展的重要途径。”县人社局局长韩普全感叹地说。

在新民镇遇见了前来参加技能培训的贫困户朱永恒、耿建利、魏洋洋,他们激动地对记者说:“我们贫困户参加培训,不仅学到了技能,还享受500元的技能培训生活及交通费补贴,给我们带来了早日脱贫致富信心,感谢党的政策这么好。”

全县在依托职教中心成立的杨凌职业技术学院、彬县职业农民培育学院、彬县脱贫群众培训学校,开展理发、烹饪、家政服务、家电维修、市场营销等新型职业农民技能培训,有力地支持贫困群众发展产业,助力脱贫。截止去年年底,累计举办16期集中培训,培训贫困户1350人;同时邀请果树专家开展了18场次果树技能培训,培训群众达到6273人,还对每天培训学员发放误工费、住宿费补助100元,截至目前,已累计发放13.8万元,有力地实现了贫困劳动力的“造血”功能,从根本上解决了农民发展的瓶颈。(彬县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 孙俊峰)

 

( 责编:lhj )
  • 公共就业服务
“怎么扶、谁来扶、如何扶、扶持谁……”一系列错综复杂的问题成为彬县1.1万户,4.21万建档立卡的贫困户摆脱贫困走向共同富裕的头等大事。 思想决定出路。县委县政府抢抓政策机遇,因地制宜,精准施策,“点、线、面”相结合,出台了一系列关于打赢脱贫攻坚战的实施意见和办法,真正将富民利民的好政策送到了群众的家门口。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