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奖风采

吕涛

2018.04.24


吕涛

山西太钢不锈钢股份有限公司炼钢二厂

转炉炼钢工 高级技师

吕涛,男,38岁,中共党员,汉族。他曾获得全国技术能手、全国五一劳动奖章、全国青年岗位能手、三晋技术能手、山西省五一劳动奖章、山西省属企业转型跨越青年岗位能手、山西青年五四奖章、山西省优秀共产党员、转炉炼钢工全国技术比武状元和全国优秀班组长等荣誉称号,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

吕涛从事转炉炼钢工作20多年,扎根生产一线,苦练炼钢技术,练就了一手目测炉火温度、观察样片判断钢水碳含量的绝活,总结出一整套“快、稳、准”的炼钢操作要领;运用精湛技艺,开展技术创新,解决了转炉炼钢炉料结构成本高、品种钢炼成率低、高碳钢钢水纯净度低等几十项关键性技术难题;积极传艺带徒,培养出一批业绩卓越的炼钢技能人才,为我国炼钢技术进步做出了突出贡献。

一、钻研——练成“火眼金睛”

炼钢是一个复杂的物理化学变化过程,温度和成份至关重要。几百吨的原料经过熔炼最终能否成为合格产品,一般是事后依靠仪器检验来判定。检验结果如与标准不符,需要再做调整补救,往往影响成本、效率和质量。拥有实时判断炉内状况、快速精准操作的能力,是炼钢高手的追求。吕涛自参加工作起,就靠“用心”、“勤奋”来铺设自己成长道路。为了准确把握炼钢火候,他经常炼钢镜不离手,眼睛紧盯着炉口火焰,苦练通过目测火焰判断炉温的本领。为了练就一眼看准钢样碳含量的“真功夫”,他坚持将每一炉钢的样片都收集起来,观察细微差异,牢记不同特征,再将目测估值与化验结果进行比对,认真分析规律、总结经验。夏天的炉前温度高达60多度,别人炼完一炉钢很快就回操作室去了,吕涛却坚持站在炉前观察火焰,一门心思地琢磨炼钢技术,对炼钢达到了痴迷的程度。凭借这种“不破楼兰终不还”的执着精神,吕涛在较短的时间内就掌握了炼钢的技术诀窍;几年的时间下来,他终于炼就一双观察转炉火焰的“火眼金睛”:通过观察炉火的形态、亮度,估测出的钢水温度与测量温度偏差在5摄氏度之内,目测取样钢水碳花、样片的碳含量成分与分析值分毫不差,实现不等分析快速出钢,提高了冶炼效率。靠着这项绝技,吕涛被誉为“钢城工匠”、“三晋工匠”,并在山西省第二届职业技能大赛和第四届全国转炉炼钢技术比武大赛中均获得第一名的好成绩。

二、创新——攻克技术难题

高碳钢冶炼对成份控制要求极高。如果出钢时增碳以满足碳含量要求,极易造成铸坯质量缺陷;如果碳含量达到出钢要求,又容易造成钢中磷高等质量问题。吕涛利用自身的看火绝技,探索出前期快速脱磷加终点高拉碳的“高碳脱磷”操作法,一举解决了这一技术难题,显著提高了钢水质量,大幅提升了铸坯成材率。

国外提供的计算机转炉炼钢模型与中国的现实应用存在一定偏差,往往导致炼钢原辅料波动大、终点命中率较低、冶炼周期长、消耗高等问题频发。针对这一问题,吕涛通过精准目测火焰,对控制模型进行了调整和优化,最终实现了终点成分和温度的双命中。

节能降耗是钢铁行业的重大课题。吕涛以国家级“郭晓兵技能大师工作室”为平台,提出了“全铁水冶炼不锈钢”先进操作法,年降低不锈钢生产成本800多万元;组织开展“提高转炉复吹寿命”项目攻关,转炉复吹寿命与炉龄同步突破7000次大关,居于国内先进水平;组织实施转炉全程降罩冶炼,石灰石替代石灰、精炼渣回收再利用、转炉除尘灰循环再利用等工艺改进,实现负能炼钢,年创效3000多万元;不断刷新转炉能耗指标,在全国钢铁行业节能降耗竞赛中多次获得“冠军炉”称号;参与开发“中频炉+转炉→AOD”400系不锈钢冶炼技术,减少脱氧合金使用,年创效1600多万元;立足岗位创新,在生产实践中摸索出一整套冶炼汽车板、低温压力容器9镍钢、高牌号管线钢、核电用钢等一系列高难度、高附加值钢种的转炉冶炼诀窍,大幅提高炼成率,为开拓国内国际市场、提升民族钢铁品牌国际竞争力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三、分享——带出一批骨干

一花独放不是春,百花齐放春满园。吕涛是工友们心目中的“良师益友”,他把自己多年积累的炼钢经验和心得总结成操作要领,编写成小册子,无私传授给工友。他首创“1+1+1”培养模式,培养出一批高技能炼钢业务骨干,其中穆春、冯伟、王海瑞三名工友先后成为太钢转炉炼钢工技术比武状元,所带团队中有2人成长为高级技师,7人成长为技师,21人成长为高级工,带动了岗位人员职业技能和职业素养的快速提升。他所带班组先后荣获“太原市李斌式模范班组”、“太原市工人先锋号”、太钢“质量先进班组”和“安全先进生产班组”等多项殊荣。

作为钢铁行业生产一线新时代的楷模,吕涛在自己热爱的岗位上努力学习、奋力拼搏,不断攻克冶金技术难题,淋漓尽致地发挥党员先锋模范作用,为自己钟爱的钢铁事业贡献着全部智慧和力量!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