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方

大国工匠 常州现象——江苏省常州市高技能人才培养工作纪实

2018.02.26

大国工匠 常州现象——江苏省常州市高技能人才培养工作纪实

连续4年位居江苏省第一

建设全国一流智能制造名城。截至2017年底,江苏省常州市高技能人才总量达29.65万人,每万名劳动者中就有高技能人才1053人,连续4年位居江苏省第一。

2018年,常州市将大力实施“技能龙城”建设行动计划,重点推进技能领军人才培育、技能就业促进、企业职工岗位技能提升、企业技能人才自主评价、技能人才培养载体建设、职业技能竞赛选才、历史经典产业技艺技能振兴、技工院校内涵提升八大工程。

同时,常州市还将培养一支“数量充足、结构合理、技艺精湛”的高技能人才队伍,促进教育链、人才链与产业链、创新链有机衔接,全力打造“龙城工匠”和“常州智造”的城市品牌。

大国工匠 常州现象——江苏省常州市高技能人才培养工作纪实

加大技能领军人才选拔培养力度

2018年,在江苏省表彰的11名“江苏大工匠”中,常州市独占3席,除宋彪外,还有黑牡丹集团股份有限公司邓建军和中车戚墅堰机车有限公司张忠,常州市获“江苏工匠”称号的人数也在全省位居前列。

近年来,常州市人社部门加大技能领军人才选拔培养力度,加强企业首席技师队伍建设,鼓励并支持企业在关键岗位设立首席技师职位,发挥其在技能攻关、技艺传承、技能推广等方面的重要作用,并推广采用名师带徒方式培养高技能人才。

去年,常州市获评省级企业首席技师10名,全市拥有省级企业首席技师65名、市级企业首席技师104名。

推进技能大师工作室建设,常州市还出台工作室考核评估办法,确保运行成效。去年,常州市获批国家和省级技能大师工作室各1家,全市拥有技能大师工作室53家,其中国家级4家、省级8家。

深化技能领军人才和项目建设,2017年,常州市获批省级校企联合实训中心5家、省级专项公共实训基地2家,在首届“江苏技能大奖”评选表彰活动中独占鳌头。

大国工匠 常州现象——江苏省常州市高技能人才培养工作纪实

组建常州市技工教育集团

1月12日,常州市技工教育集团组建成立,首批集团成员单位包括5个行业组织、近50家企业、8所技工院校和1所科研院所。

近年来,常州市人社部门依托大中型企业、技工院校建立高技能人才培养基地,充分发挥高技能人才企业培养的主体作用和院校培养的基础作用。

目前,常州市已经建成国家和省、市级高技能人才培养基地79家;拥有技工院校8所,每年招收新生1.1万人(高级技工班和技师班占30%以上),毕业生近万人,就业率98%以上。

各技工院校围绕地方重点产业发展需要,开设智能制造技术、工业设计与原型制作、物联网技术应用、飞行器装配与维修等80多个专业,已逐步形成布局合理、专业齐全、管理规范、特色明显的现代技工教育体系。

常州市还积极引导和鼓励社会力量参与职业技能培训,建有各类职业技能培训机构83家,成为全市职业技能培训事业发展的重要力量。

在全市范围内大力推动开展企业岗位职工技能提升培训,常州市人社部门积极深入企业提供政策咨询和技术支持,协助企业制定计划、开展培训,每年组织企业职工岗位技能提升培训10万人以上。

大国工匠 常州现象——江苏省常州市高技能人才培养工作纪实

积极开展企业新型学徒制试点

招工即招生、入企即入校、校企共同培养。2015年,常州市在江苏省率先启动了企业新型学徒制试点,确定常州市公交集团公司和交通技师学院为首家市级试点单位,指导公司和学院制订学徒培养方案。

在试点的基础上,常州市正式出台了《常州市企业新型学徒制试点工作方案》,明确了由企业与技工院校采取校企双师带徒、工学交替培养、脱产或半脱产弹性学制等培养方式。

《方案》明确,大中型企业可与技工院校合作独立办班,有招工和培训需求的小微企业可由行业协会或经济技术开发区、科技园区、产业园区牵头组织多家小微企业联合与技工院校合作开班,支持和鼓励新招引的重大突破项目建设单位与技工院校合作开班。

对开展企业新型学徒制培养的企业,常州市人社部门根据不同职业(工种)培养成本、技能等级给予每人4000元-6000元的补贴。3年来,常州市共有23家企业和6所技工院校合作举办了28个试点班,招收学徒1311名,发放补贴资金589万元。

以常州公交集团为试点,常州市积极探索企业技能人才自主评价工作,修订职业标准,调整培训鉴定载体,完善评价方法,制定激励政策。通过多年探索与完善,解决了培养与使用脱节的问题。目前,常州市公交集团技能岗位持证人员占80%,其中高技能人才占16%,每年有300多名职工通过企业自主评价获得国家职业资格证书。

近3年来,常州市年均新增高技能人才3.3万人,其中通过企业自主评价获证的占42%,同时,常州市共有3770家企业、8900名职工参加了“三位一体”专项评价,其中8110名职工取得了国家职业资格证书。(常州市人社局 毛明华)

( 责编:lj )
  • 高技能人才
连续4年位居江苏省第一 建设全国一流智能制造名城。截至2017年底,江苏省常州市高技能人才总量达29.65万人,每万名劳动者中就有高技能人才1053人,连续4年位居江苏省第一。 2018年,常州市将大力实施“技能龙城”建设行动计划,重点推进技能领军人才培育、技能就业促进、企业职工岗位技能提升、企业技能人才自主评价、技能人才培养载体建设、职业技能竞赛选才、历史经典产业技艺技能振兴、技工院校内涵提升八大工程。 同时,常州市还将培养一支“数量充足、结构合理、技艺精湛”的高技能人才队伍,促进教育链、人才链与产业链、创新链有机衔接,全力打造“龙城工匠”和“常州智造”的城市品牌。 加大技能领军人才选拔培养力度 2018年,在江苏省表彰的11名“江苏大工匠”中,常州市独占3席,除宋彪外,还有黑牡丹集团股份有限公司邓建军和中车戚墅堰机车有限公司张忠,常州市获“江苏工匠”称号的人数也在全省位居前列。 近年来,常州市人社部门加大技能领军人才选拔培养力度,加强企业首席技师队伍建设,鼓励并支持企业在关键岗位设立首席技师职位,发挥其在技能攻关、技艺传承、技能推广等方面的重要作用,并推广采用名师带徒方式培养高技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