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方

空军装备系统首次评出10名“金牌蓝天工匠”

2018.02.26

器物有形,匠心无界

有工匠精神的人,才是现代化的人,才是真正现代化的里子。对空军这样一支高技术军种而言,工匠精神是内在品质与外在气质的高度契合。

啥叫工匠精神?10名首届“金牌蓝天工匠”心中有答案。

日前,空军装备部举办的首届“金牌蓝天工匠”评选活动在北京落下帷幕。来自装备修理一线的10名职工脱颖而出,获评空装首届“金牌蓝天工匠”。

器物有形,匠心无界。小到一枚螺丝钉、大到一艘航天飞船,近说人们的生活日常、远望人类的文明进步,都离不开这种精益求精、追求卓越的工匠精神。特别是空军装备修理系统,更需要多一些纯粹,多一些专注,多一些精品创新。

来自车间班组,在一线工作时间长达22年

瞿德锋、武德安、孙红梅、孙萍、黄强、陈卫林、韩黔飞、李志强、赵燕和付旭东等10名首届“金牌蓝天工匠”,均来自车间班组,平均在修理一线工作时间长达22年,是空军装备修理工厂“工匠”群体的典型代表。

一腔热血 奉献国防

他们中,既有1983年从西北工业大学毕业工作至今,一直从事焊接和热喷涂的老师傅,也有放弃外企高薪聘请投身国防事业的澳门科技大学80后女硕士。

技艺高超 身手不凡

既有完成3000余项零备件国产化自制和200多项攻关任务的国家级技能大师工作室负责人,也有多次获得军队科技进步一、二、三等奖,荣获全国五一劳动奖章和全国五一巾帼标兵的劳动模范。

视质量如生命 35年“零差错”

既有30多年装配十几个机型几千台次,一次提检率达到100%,从未发生任何质量问题的装配修理工,也有完成“无法修复”任务,被外方誉为“直升机外科手术师”的钣金工;既有先后两次发现严重危及飞行安全、批次性重大结构裂纹的质量尖兵,也有掌握多种检测技术,在全国技能大赛取得优异成绩的无损检测技术员。

打破国外技术封锁,成功填补国内空白

既有掌握20余型雷达修理能力,编制雷达排故指南,将产品修理周期压缩近80%的技术型工人,还有长期技术攻关,打破国外对引进装备的技术封锁,成功填补国内空白的优秀工程师。

群众和专家都认可

这10名“金牌蓝天工匠”眼中的“工匠精神”,是爱岗敬业、精益求精,是技艺精湛、贡献突出,是默默奉献、不懈追求。

正是为了培育弘扬这种精神,去年,空装机关积极探索荣誉激励制度,推出“金牌蓝天工匠”评选机制。2017年7月以来,经过班组、车间和工厂党委的逐级评选推荐,在职工中千里挑一,产生了24名候选人。

同时,以群众和专家双认可为标准,优中选优,典型中找典型,经过职工投票、专家评审,最终,10名同志成功获评空装首届“金牌蓝天工匠”。

学技术吃香,有本事风光

近年来,空装修理系统着眼战训保障需求,下大气力打造思想过硬、技术过硬的修理保障骨干队伍和应急抢修力量。

一方面,通过重大战训保障任务锻炼人才;另一方面,积极搭建军民融合科技创新平台,主动引民参军,以科技合作项目为牵引培育人才,建成了多个国家级企业技术中心、国家级技能大师工作室和院士工作站。

同时,空装修理系统还不断完善任职资格体系,采取薪酬激励、职业教育等“组合拳”,引导职工牢固树立“学技术吃香,有本事风光”的良好导向,涌现出了一大批修理尖兵。

( 责编:lj )
  • 高技能人才
器物有形,匠心无界 有工匠精神的人,才是现代化的人,才是真正现代化的里子。对空军这样一支高技术军种而言,工匠精神是内在品质与外在气质的高度契合。 啥叫工匠精神?10名首届“金牌蓝天工匠”心中有答案。 日前,空军装备部举办的首届“金牌蓝天工匠”评选活动在北京落下帷幕。来自装备修理一线的10名职工脱颖而出,获评空装首届“金牌蓝天工匠”。 器物有形,匠心无界。小到一枚螺丝钉、大到一艘航天飞船,近说人们的生活日常、远望人类的文明进步,都离不开这种精益求精、追求卓越的工匠精神。特别是空军装备修理系统,更需要多一些纯粹,多一些专注,多一些精品创新。 来自车间班组,在一线工作时间长达22年 瞿德锋、武德安、孙红梅、孙萍、黄强、陈卫林、韩黔飞、李志强、赵燕和付旭东等10名首届“金牌蓝天工匠”,均来自车间班组,平均在修理一线工作时间长达22年,是空军装备修理工厂“工匠”群体的典型代表。 一腔热血 奉献国防 他们中,既有1983年从西北工业大学毕业工作至今,一直从事焊接和热喷涂的老师傅,也有放弃外企高薪聘请投身国防事业的澳门科技大学80后女硕士。 技艺高超 身手不凡 既有完成3000余项零备件国产化自制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