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方

明确职责出重拳 联合执法显威力——广西南宁市维护农民工劳动权益成效显著

2018.02.26

“一根根钢筋,无休止地戳向天空,太阳把我疲惫的身影,缩短又拉长……我们是一群离阳光最近的人。”农民工作家杨成军的这首诗,道出无数农民工的心声。

2017年12月20日,在广西南宁打工的农民工雷师傅收到重庆某劳务公司通过银行转账转来的5000多元钱,脸上露出欣慰的笑容。

“感谢南宁市人社部门帮我要回被拖欠的工资,这下可以安心回家过年了。”雷师傅说,农民工外出打工不容易,拿到工资回家过年是唯一的心愿。

2017年,南宁市探索治理欠薪长效管理体系,创新建立多部门联合打击、查处欠薪行为的机制。1月-12月,南宁市劳动保障监察机构检查用人单位37666户,为10928名劳动者追回工资14482.0823万元。与上年同期相比,欠薪人数下降65%,涉及金额减少72.5%,向公安部门移送涉嫌拒不支付工资

案件34起,移送公安案件数下降44.2%。

明确职责让“推诿扯皮”成过去

以往,因为相关部门之间职责不够清晰,被拖欠工资的农民工最担心遭遇各部门“踢皮球”的情况。

建立起权责明晰、科学长效的工作机制,势在必行。

针对南宁市治理拖欠农民工工资问题部门职责不够明晰、问责力度不够深入等情况,2017年,南宁市下发了《全面治理拖欠农民工工资问题工作实施方案的通知》,完善了解决企业拖欠工资问题联席会议制度,并建立了由分管副市长为总召集人的联席会议机制,进一步加强组织领导。

“2017年,我们首次将全面治理拖欠农民工工资问题纳入全市绩效考评体系,这样的力度是前所未有的。”南宁市人社局局长刘德宁说,该市厘清了治理农民工欠薪问题的总体思路,明确了工作目标、组织机构、工作措施及部门职责。

同时,南宁市政府下发了《政府部门涉企信息统一归集公示工作实施方案的通知》,将存在拖欠农民工工资的用人单位及个人信息统一归集,在南宁现代信用网“红黑名单”专栏公示,为各级政府、各职能部门落实联合惩戒提供信息平台,从而进一步推进“两级督查、三层兜底、政府负责”的解决拖欠农民工工资问题的长效工作机制建设。

协同推进让联合执法显威力

2017年1月20日,南宁市人社部门联合公安部门在广西全区组建打击拒不支付劳动报酬犯罪联合执法办公室,切实加强了行政执法与刑事司法衔接工作,严厉打击恶意拖欠农民工工资行为。

同年7月14日上午,79名农民工被拖欠了大半年的175万元工资摆放在了南宁市打击拒不支付劳动报酬犯罪联合执法办公室的桌子上,格外引人注目。

门外,很多农民工一大早就来排队等候,在工作人员的指导下逐一签字领钱。从湖北来南宁务工的农民工小倪拿着领到的3.92万元说:“现在,工钱总算领回来了,大伙心里知足了!”小倪说,2016年他和老乡一起到工地刮腻子,工作了9个月,项目公司没有给他们发工钱,负责人也找不到了,他们只好向劳动监察部门投诉。

经南宁市劳动监察部门调查,小倪打工的南宁某公司法人代表莫某以逃匿、躲藏等方式,逃避支付农民工工资190余万元。南宁市劳动保障监察支队以涉嫌拒不支付劳动报酬将案件移送至南宁市公安局,市公安局治安警察支队立案调查并对莫某实施网上追逃。在公安机关的布控及多方劝说下,莫某于2017年7月12日到南宁市公安局治安警察支队投案自首,同日被刑事拘留。莫某亲属当天即向农民工支付了部分工资。两天后,莫某亲属又将剩余的175万元工资向农民工发放完毕。

据统计,2017年1-12月,南宁市劳动保障监察部门向公安机关移送案件共计34起,公安机关依法立案侦查30起,依法刑事拘留6人,检察院批捕1人,法院判决1人,为159名农民工追回劳动报酬366万元,对存在欠薪行为的用人单位及人员起到了震慑作用。

创新机制让维权讨薪不再难

2017年11月16日,人社部等12个部门联合发文,决定从2017年12月1日起至2018年春节前在全国继续组织开展农民工工资支付情况专项检查。11月29日,南宁市劳动保障监察部门为31名农民工追回被拖欠工资共计81万元,打响了该市治欠保支攻坚战。

2017年12月15日,南宁市劳动保障监察支队发布了《致农民工朋友的一封信》:“即将过去的这一年,你们离开家乡,投身于南宁的城市建设,相当不容易。奈何工地情况复杂,农民工权益被侵犯的事件时常发生,我们给大家提个醒。”信中文字朴素、情感真挚。

南宁市劳动保障监察支队支队长赵斌说,这封信向农民工朋友详细介绍了在工作中的注意事项,包括了解项目情况、签订劳动合同、保留相关证据、掌握投诉途径等。

“我们支队劳动保障监察员带着这封信和有关资料,到多个工地开展‘微课堂’活动,耐心为农民工讲解并回答有关咨询,受到农民工的欢迎。”赵斌说。

南宁市青秀区凤岭北某在建工地的农民工小徐听了“微课堂”后说:“监察员讲解得很细致,大伙听后都很受用。”

面对工程建设领域欠薪案件高发、处理流程较复杂等问题,南宁市将工程建筑领域违法“三包一靠”(分包、转包、内包,挂靠)造成的欠薪案件,纳入市清欠办工作职责。市人社部门加强与住建部门沟通衔接,建立了两部门违法“三包一靠”案件移送查处机制。

2017年9月,南宁市劳动保障监察支队在处理五象新区某一商住地产项目的酒店客房装修工程欠薪案件过程中,发现存在违法“三包一靠”线索。他们立即启动新机制,收集证据材料,发函移送五象新区住建部门。五象新区住建部门介入调查后,仅用两周时间,便使案件得到初步解决,为十几名农民工追发了共计7万余元劳动报酬。

“我们劳动保障监察部门在案件调查过程中发现违法‘三包一靠’线索后,及时收集相关材料移送住建部门,由住建部门查处‘三包一靠’行为,督促欠薪问题解决,形成了工作合力,提高了案件查处效率。”南宁市人社局副局长程义说,“这也进一步明确了主体责任,规范了案件查处工作,加强了源头治理的力度。”(记者 王宝杰 通讯员 韦雨丹)

 

( 责编:lj )
  • 劳动关系
“一根根钢筋,无休止地戳向天空,太阳把我疲惫的身影,缩短又拉长……我们是一群离阳光最近的人。”农民工作家杨成军的这首诗,道出无数农民工的心声。 2017年12月20日,在广西南宁打工的农民工雷师傅收到重庆某劳务公司通过银行转账转来的5000多元钱,脸上露出欣慰的笑容。 “感谢南宁市人社部门帮我要回被拖欠的工资,这下可以安心回家过年了。”雷师傅说,农民工外出打工不容易,拿到工资回家过年是唯一的心愿。 2017年,南宁市探索治理欠薪长效管理体系,创新建立多部门联合打击、查处欠薪行为的机制。1月-12月,南宁市劳动保障监察机构检查用人单位37666户,为10928名劳动者追回工资14482.0823万元。与上年同期相比,欠薪人数下降65%,涉及金额减少72.5%,向公安部门移送涉嫌拒不支付工资 案件34起,移送公安案件数下降44.2%。 明确职责让“推诿扯皮”成过去 以往,因为相关部门之间职责不够清晰,被拖欠工资的农民工最担心遭遇各部门“踢皮球”的情况。 建立起权责明晰、科学长效的工作机制,势在必行。 针对南宁市治理拖欠农民工工资问题部门职责不够明晰、问责力度不够深入等情况,2017年,南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