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方

2018年“创业在上海”国际创新创业大赛上海市闵行区级大赛启动

2018.01.26

1月26日,2018年“创业在上海”国际创新创业大赛闵行区级大赛在零号湾全球创新创业集聚区正式启动,本届闵行区创业大赛以“筑梦闵行,创赢未来”为主题。上海市科委副巡视员刘勤、闵行区人民政府副区长吴斌、上海市科技创业中心主任朱正红、上海市科技创业中心副主任严雄出席了启动仪式。

启动仪式上,上海市科委副巡视员刘勤为本届大赛致辞,他指出进入新时代,开启新征程。2018“创业在上海”国际创新创业大赛已扬帆起航,着力在三方面上“下功夫”。一是在品牌打造上下功夫。2018年常规赛外,设立国际赛、港台赛,关注科技服务业、人工智能、军转民技术、汽车智能化等专业领域创新创业;品牌宣传上,采用DSP实现大赛信息精准、实时推送,国际化创业服务机构海外渠道网络,实现大赛“走出去”。二是在服务精准上下功夫。今年在服务能力提升上精耕细作,更加注重服务的专业化、个性化、定制化,提升服务的及时性、有效性和精准性。譬如,赛事进度及时推送至创业者,实现比赛现场“双向”交流,设置“吐槽”环节。三是在主体培育上下功夫。大赛不再是单纯意义上的比赛,以大赛为抓手实现双创工作间衔接联动,挖掘和研究的“数据库”,建立长期跟踪机制,引导企业提升创新能力,培育“隐形冠军”、“独角兽”企业。 2017年闵行区聚焦双创,为营造上海南部科创中心建设的创新创业生态环境取得巨大突破,在创业大赛方面,闵行区共有59个创业团队和731家科技企业参赛,223家企业获市级创新基金立项支持,立项率为30%,比2016年提高了5.8%,其中有14家科技企业在国赛中获奖。下一步,我们应当充分利用和调动各方资源共同参与进来,使上海的创业氛围更加热烈、更加深入、更加有效!让每一位创业者,都能筑梦上海,创赢未来!

闵行区人民政府副区长吴斌在启动仪式上致辞表示,在上海建设具有全球影响力的科技创新中心总体部署中,闵行区承担着打造科技成果转移转化承载区、建设上海南部科创中心核心区的重任。根据这一建设目标,闵行区围绕创新创业企业的实际需求和发展规律,通过打造“载体链、资金链、服务链”等三条链,做企业发展的“店小二”。同时,闵行区将突出军民融合双向转化的特色,着力推进“民参军”机制和“军转民”开放创新,促进军工高技术向民用转化。目前,闵行区军民融合形成了“一体多翼一基地”的产业空间布局,建成了上海军民融合产业展示交易中心、上海市军民融合产业联盟、上海市军民融合产业促进中心等公共服务平台。

仪式现场,上海安沛动力科技有限公司、上海子丑六合网络科技有限公司等6家2017年国赛获奖企业和区级创业导师顺利实现现场对接。上海漕河泾新兴技术开发区科技创业中心董事长韩宝富作为导师之一,为对接企业提供创业发展指导。随后,上海维宏电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创始人汤同奎、上海慕帆动力科技有限公司创始人林刚及上海思路迪医学检验所有限公司创始人熊磊,三位优秀创业者代表分享了自己创业路上的宝贵经验和心得,也为新一届大赛参赛者提供了许多建议。

随着上海市科委副巡视员刘勤、闵行区人民政府副区长吴斌、上海市科技创业中心主任朱正红、上海市科技创业中心副主任严雄、闵行区科委主任李丽、上海维宏电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创始人汤同奎、上海慕帆动力科技有限公司创始人林刚、上海思路迪医学检验所有限公司创始人熊磊,八位领导和嘉宾一起在大屏幕上按下手印,2018年“创业在上海”国际创新创业大赛暨闵行区创新创业大赛宣布正式启动。

2018年“创业在上海”国际创新创业大赛携手6亿创新资金,同时闵行区政府也提供了多项政策扶持,为更好的服务本届创业参赛者,启动仪式后,举行了2018年创新创业大赛政策解读会,对2018年上海市创新创业大赛政策与闵行区相关扶持政策作了解读。据悉,2018年闵行创新创业大赛还新增加了“航天航空”专题赛,此外,本次大赛中还将诞生20家闵行科技创业新锐企业。

 

( 责编:hjx )
  • 创业
1月26日,2018年“创业在上海”国际创新创业大赛闵行区级大赛在零号湾全球创新创业集聚区正式启动,本届闵行区创业大赛以“筑梦闵行,创赢未来”为主题。上海市科委副巡视员刘勤、闵行区人民政府副区长吴斌、上海市科技创业中心主任朱正红、上海市科技创业中心副主任严雄出席了启动仪式。 启动仪式上,上海市科委副巡视员刘勤为本届大赛致辞,他指出进入新时代,开启新征程。2018“创业在上海”国际创新创业大赛已扬帆起航,着力在三方面上“下功夫”。一是在品牌打造上下功夫。2018年常规赛外,设立国际赛、港台赛,关注科技服务业、人工智能、军转民技术、汽车智能化等专业领域创新创业;品牌宣传上,采用DSP实现大赛信息精准、实时推送,国际化创业服务机构海外渠道网络,实现大赛“走出去”。二是在服务精准上下功夫。今年在服务能力提升上精耕细作,更加注重服务的专业化、个性化、定制化,提升服务的及时性、有效性和精准性。譬如,赛事进度及时推送至创业者,实现比赛现场“双向”交流,设置“吐槽”环节。三是在主体培育上下功夫。大赛不再是单纯意义上的比赛,以大赛为抓手实现双创工作间衔接联动,挖掘和研究的“数据库”,建立长期跟踪机制,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