进入达玉村只有一条从祁连县城依山而行的羊肠小路,这条路崎岖坎坷,隆冬时节路面经常结冰。为了达玉生态畜牧业合作社,这条路,文长太不知道走了多少次。
达玉村隶属于青海省海北藏族自治州祁连县野牛沟乡,平均海拔3800米,是一个完全牧业村。这个偏远的高原山村2017年生产分红高达260万元,最多一户人家分了14万元。牧民们说,他们能过上今天这样的好日子,离不开生产经理文长太。
文长太是当地土生土长的藏族汉子,是村里第一批富起来的人。2013年文长太当选达玉村党支部副书记。“我觉得自己富裕不是本事,让全村人都富起来才是我的目标。”文长太说。
2014年,青海省作为全国首个草地生态畜牧业试验区,开始在各地展开生态畜牧业试点。文长太主动承担起建立达玉生态畜牧业合作社的工作。在他的带动下,达玉合作社成为海北藏族自治州第一批试点合作社。
通过不懈的努力,仅有30多户参与的达玉合作社2017年纯收入近670万元,分红高达260万元。牧民赛什吉加说:“入社之前,我辛辛苦苦放牧一年收入也只有5万元,现在不仅入了社,还当上了合作社放牧员,年收入有15万元。”同样加入合作社的公保才旦说,自己的年收入相比入社前翻了一番,“我们相信文长太,愿意跟着他干,他是达玉草原上的雄鹰。”
合作社资金、项目到位离不开文长太。之前,达玉合作社因为资金周转问题一度陷入经营困境,为了让合作社正常运行,老百姓能致富,文长太几乎每天都要去县政府“报到”。
为了提升合作社生产效率,做到“减畜不减牧”,文长太积极推行牲畜统一管理,有序出栏,将过去分散经营时三年出栏,变为一年四季均衡出栏,不仅提高了草场经济效益,也使得当地草地生态环境得到有序恢复。
祁连县生态畜牧业试验区办公室主任马金云说:“达玉合作社的成功,为整个牧区产业结构调整、经济方式转型发挥了示范带头作用。”
对于合作社的未来,文长太早有规划。“下一步,我们打算做产业融合项目。一方面进行牛羊肉的深加工处理,提升畜牧产品附加值,另一方面我们也想搭上祁连旅游的快车,在县城开一家青年旅社,给村里贫困牧民提供更多就业机会。”(王金金 王鹏 戚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