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作经验

精准发力 稳定就业 江西大力促进贫困劳动力转移就业

2017.12.14

江西省按照中央要求,持续加大就业扶贫工作力度,广泛开展针对性、组合式就业帮扶活动,切实推进就业扶贫车间建设,更大范围内开发就业扶贫专岗,促进农村贫困劳动力实现转移就业和稳定就业。7月5日,在上犹县召开了全省就业扶贫工作现场推进会。截至目前,劳动年龄内、有劳动能力的44.03万贫困劳动力中,已核实就业信息的人员达99.9%,其中已就业18.74万人,占比42.56%。

一是实现精准识别。依托农村贫困劳动力信息平台,通过上门走访、电话联系、数据比对等方式,对全省贫困劳动力信息进行了再调查、再识别、再核实,对未就业的重点摸清就业意愿和服务需求,对已就业的重点摸清就业地点和上岗情况,确保不漏一户、不漏一人。围绕贫困人员需求,采取日常服务与重点援助、专项活动相结合等方式,量体裁衣,对症下药,广泛开展“送政策到家、送服务入户、送岗位到手、送技能帮身”等帮扶活动。赣州市设立村级就业扶贫综合服务站,开展多种形式的送岗进村、送岗入户活动。吉安市联合移动、电信部门在乡镇经营网点设立招工点,加大招工信息精准推送力度。

二是搭建扶贫载体。积极引导本地企业利用乡镇、村集体闲置土地、房屋创办厂房式就业扶贫车间,设置分散加工的居家式就业扶贫车间,为贫困人员在家门口就业创造条件。就业扶贫车间每吸纳1名贫困劳动力,按年给予1000元的一次性奖补。全省共建成就业扶贫车间799个,基本实现乡镇全覆盖,吸纳贫困劳动力1.1万人。创建全国就业扶贫基地46个、全省就业扶贫示范园区60个、全省就业扶贫示范点600个,切实发挥示范引导带动作用。上犹县采取6+1模式推进就业扶贫,对在就业扶贫车间就业的贫困劳动力,给予月工资50%,最高不超过300元/人.月的补助。龙南县创办就业扶贫福利厂,带动全县设立38个就业扶贫车间,实行统一管理、统一下发订单、统一销售模式,帮助2000余名贫困群众就业增收。

三是开发扶贫专岗。将建档立卡贫困劳动力纳入援助范围,鼓励乡镇大力开发孤寡老人和留守儿童看护、社会治安协管、乡村道路维护、保洁保绿、山林防护等社会服务类扶贫专岗,明确购买的岗位主要面向贫困人员。全省累计开发扶贫就业专岗近3万个。井冈山市为全市每个村民小组开发了1个精准扶贫公益性岗位,实现了公益性扶贫专岗的村组全覆盖。安远县根据农村贫困劳动力特点,注重 “因岗用人、因人置岗”,开发就业扶贫专岗2320个。

四是大力开展培训。以实现愿培尽培为目标,整合培训资源,大力推行“订单式”、“定向式”培训,做实培训台帐、做实培训对接、做实培训服务,提高培训的针对性和有效性,提升贫困劳动力的就业能力。将培训与就业有机结合,对参加就业培训取得职业资格证的贫困劳动力,给予500元/人的一次性求职补贴。今年以来,全省共为农村贫困劳动力开展职业培训1.69万人次。上饶市结合培训类别优化服务、主动上门,将培训地点搬到村活动室、农户家中、田间地头,实现便捷参训。吉安市根据市场用工需求,开展急需紧俏工种培训,实现市场有需求、部门有订单、贫困劳动力有技能。

五是提供创业扶持。根据创业者的特点,加大政策咨询、创业培训、开业指导等服务,积极培育创业致富带头人,发挥“扶一个、带一片”的辐射带动作用。今年以来,全省共为农村贫困劳动力提供创业服务1.6万人次,农村贫困劳动力实现自主创业5327人。发挥创业担保贷款促进作用,上半年,全省24个国定、省定贫困县新增发放创业担保贷款9.64亿元,通过创业担保贷款直接扶持个人创业0.85万人次,带动就业3.76万人次。同时,顺应“互联网+”大潮,将电商产业发展与扶贫有机结合,帮助贫困群众通过直接开办网店创业、参与相关产业链等途径实现增收脱贫。宜春市建立了电商+扶贫车间、电商+合作社、电商+能人带动等多种电商模式。宁都县创建3个农民创业园,带动贫困劳动力就业2489人。

 

( 责编:lj )
  • 就业扶贫
江西省按照中央要求,持续加大就业扶贫工作力度,广泛开展针对性、组合式就业帮扶活动,切实推进就业扶贫车间建设,更大范围内开发就业扶贫专岗,促进农村贫困劳动力实现转移就业和稳定就业。7月5日,在上犹县召开了全省就业扶贫工作现场推进会。截至目前,劳动年龄内、有劳动能力的44.03万贫困劳动力中,已核实就业信息的人员达99.9%,其中已就业18.74万人,占比42.56%。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