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作经验

强机制 建平台 立清单 抓关键 湖南全力推进省内劳务协作脱贫攻坚

2017.12.14

湖南省按照中央关于打赢脱贫攻坚战的决策部署和人社部就业扶贫工作要求,把推进省内劳务协作作为实施就业扶贫的重要途径,紧紧围绕“实现精准对接、促进稳定就业”中心目标,采取“1134”(一套机制、一个平台、三个清单、四个环节)劳务协作脱贫总体工作模式,扎实推进贫困劳动力转移就业,有效推动贫困劳动力长脱贫、脱长贫,取得显著成效。截至6月底,全省累计转移就业建档立卡贫困劳动力75.89万人,占全省建档立卡贫困劳动力总数的49.97%,其中今年新增建档立卡贫困劳动力转移就业8.89万人;已转移就业贫困劳动力人均月收入超过2500元,带动全省21.3万余户农村贫困家庭达到或超过人均年收入的脱贫标准线。

一、健全一套机制。着力健全省、市、县、乡、村五级联动,政府职能部门协同推进,输入输出两端协作对接的工作机制,为推进全省劳务协作脱贫提供坚强组织保障。

一是健全政府推动机制。省、市、县均成立了政府分管领导任组长,人社、财政、扶贫等部门负责人为成员的劳务协作脱贫工作领导小组,统筹推进劳务协作脱贫,形成了政府全力推动、部门合力攻坚的工作推进机制。

二是深化对接协作机制。深入总结和全面推广去年来湘西州与长株潭协作对接经验,建立定期协商会商机制,细化协作对接工作任务,推动省内经济发达地区与51个贫困县、市州内县市区之间、用工量较多地区与劳动力资源较多地区全面建立劳务协作对接关系,进一步深化了省内劳务协作对接机制。

三是强化考核评价机制。充分发挥绩效考核“指挥棒”功能,把劳务协作脱贫纳入各级党委、政府脱贫攻坚绩效考核和人社部门目标任务考核,年中开展督查、年底全面考核,有力促动各地强力推进劳务协作脱贫。

二、建好一个平台。开发建设并持续完善湖南省劳务协作脱贫综合信息服务平台,推动实现工作手段信息化、跟踪管理动态化、服务提供精准化。

一是实行实名制管理。全面核实全省490余万条建档立卡贫困人口基本信息、就业失业等情况,精准识别出建档立卡贫困劳动力151.86万人并全部录入综合信息服务平台,建立起省内劳务协作脱贫工作对象实名数据库。

二是实施动态管理服务。依托平台集成的人员管理、报表上报、省部对接、人岗匹配、数据统计、成果公示和政策经办7大工作系统共30个功能模块,以及配套开发的劳务协作脱贫手机APP 和微信公众号等,对平台内贫困劳动力实施动态跟踪管理并精准提供各项就业服务。

三是实现部省平台无缝对接。湖南省劳务协作脱贫综合信息服务平台与人社部农村贫困劳动力就业信息平台实现人员数据、信息项目、平台功能全包含,做到了部省平台无缝对接。

三、建立三个清单。通过建立任务清单、稳岗清单、责任清单等3个清单,落小落细输入地输出地工作任务,全面推进劳务协作脱贫攻坚。

一是建立任务清单。省内贫困县按照“一人一卡、一村一册、一乡一柜、一县一库”要求,梳理掌握未转移就业但有就业能力和就业意愿贫困劳动力信息,建立输出地任务清单。

二是建立稳岗清单。动态跟踪已转移就业贫困劳动力就业地点、就业单位、就业岗位、联系方式等信息,建立输入地稳岗清单,作为输入地稳定就业、落实扶持政策的重点对象。

三是建立责任清单。在任务清单基础上,各地根据脱贫摘帽计划安排,分年度、分地区制定贫困劳动力输出计划;在稳岗清单基础上,分地区、分部门明确稳岗任务和责任,形成各地各部门劳务协作脱贫攻坚责任清单。

四、做实四个环节。紧扣识别、对接、稳岗、服务四个关键环节,突出“精准”要求,建立规范劳务协作脱贫工作流程。

一是多渠道精准识别。采用“比对+摸底”工作办法,精准识别有转移就业能力和愿望的贫困劳动力。每月将贫困劳动力基础信息与社会保险全民参保登记库、劳动力资源信息库以及社保卡发放信息库进行“三库”比对,动态更新;利用乡镇、村等基层平台,进村入户开展摸底;发挥行政村第一书记、驻村工作队作用,实地走访及时掌握动态信息。

二是多层次精准对接。采取“线上+线下”对接方式,针对贫困劳动力特点,输入地负责收集筛选提供合适的就业岗位,输出地负责发布岗位信息,通过线上平台实行在线匹配招聘。截至今年6月底,全省在线收集和发布岗位信息1.43万条、提供岗位36万个、参与在线对接的贫困劳动力达17万人;线下依托“春风行动”“民营企业招聘周”“就业援助月”等活动,组织贫困劳动力专场招聘会919场,帮助实现县内就地就近就业1.91万人、县外省内转移就业1.43万人;在全省创建了110个就业扶贫基地,开发就业扶贫岗位2.2万余个,吸纳建档立卡贫困劳动力就业9962人。

三是多举措精准稳岗。实施“常态+兜底”稳岗办法。出台岗位补贴、技能培训补贴、社会保险补贴、中介服务补贴、扶贫助学补助、交通路费补贴等系列扶持政策,充分发挥政策引导杠杆作用。指导企业与贫困劳动力规范签订合同,鼓励接收企业不随意解除劳动合同,在企业转型或经营困难时少减、缓减、不减贫困劳动力;每年评选一批省级“精准就业扶贫爱心单位”,并给予以奖代补资金,市县参照省里进行评选奖励。对已返乡的贫困劳动力,输出地将其再次纳入工作对象,滚动实施对接服务、岗位推荐。

四是多维度精准服务。通过“前方+后方”工作方式,做好全程服务。在输入地建立劳务协作服务中心,打造综合服务桥头堡,做好贫困劳动力跟踪服务,动态掌握就业失业情况。组织省内30家骨干技工院校对贫困“两后生”实施“定员、定点、定向、定岗”免费技能培训,实现“招生即招工、入校即入厂、毕业即上岗”。输出地各相关部门、基层组织积极帮扶照顾外出转移就业人员的家庭、家人,帮助解决生产生活困难,营造和谐稳定的后方环境,消除外出务工人员的后顾之忧,促进输出务工人员在城里留得住、能脱贫。

 

( 责编:lj )
  • 就业扶贫
湖南省按照中央关于打赢脱贫攻坚战的决策部署和人社部就业扶贫工作要求,把推进省内劳务协作作为实施就业扶贫的重要途径,紧紧围绕“实现精准对接、促进稳定就业”中心目标,采取“1134”(一套机制、一个平台、三个清单、四个环节)劳务协作脱贫总体工作模式,扎实推进贫困劳动力转移就业,有效推动贫困劳动力长脱贫、脱长贫,取得显著成效。截至6月底,全省累计转移就业建档立卡贫困劳动力75.89万人,占全省建档立卡贫困劳动力总数的49.97%,其中今年新增建档立卡贫困劳动力转移就业8.89万人;已转移就业贫困劳动力人均月收入超过2500元,带动全省21.3万余户农村贫困家庭达到或超过人均年收入的脱贫标准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