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功案例

  • 刘丽:传承苗族文化 “绣”出美好生活

    3月26日,在位于贵安新区湖潮苗族布依族乡磊庄村的贵安新区阿依阿朵民族服饰有限公司生产车间里,工人们熟练地绣花、锁边,井然有序地忙碌着。这家主要生产苗族特色服饰的企业,是由土生土长的磊庄村村民刘丽创办的。“磊庄村是一个以苗族为主、多民族聚居的少数民族村...

  • 姚尚坤:湖南95后小伙创业 行稳致远记得来时路

    出生于1995年,今年26岁,这个年龄对于大部分青年人来说,刚刚完成学业步入社会不久,甚至一些人还尚未就业。而对于一个出生在湖南省芷江侗族自治县的侗族小伙姚尚坤来说,他已经在商场打拼了10余年。这个出生于普通家庭的普通男孩,只身闯荡、凭借一己之力登上“中国90...

  • 钟萍:创业夫妻靠养牛鼓起钱包

    “只要电足水足,牧草两个月后就能一茬茬开割了。”湖北襄阳市团山镇牛场主钟萍说。小菜园往北一公里处的施坡林场,十几亩黑麦草抽出嫩芽。外出务工的钟萍,是当地通过优惠政策吸引创业的。钟萍和丈夫引进了十多头西门塔尔和安格斯肉牛品种,创办家庭小型养牛场。牛场经...

  • 饶春红:“莲花姐姐”返乡创业记

    “hello大家好!我是莲花姐姐,今天给大家推荐的是我们的广昌藕粉……”下午4时,和往常一样,饶春红准点来到直播间与粉丝互动聊天。新华网 王凯丰 摄今年39岁的饶春红是土生土长的江西广昌人,广昌是“中国白莲之乡”。“我们家里世代种莲,父母也是通过种莲供我们读书...

  • 袁姐:养猪场起死回生 迎来创业的春天

    春暖花开,袁姐的养猪场也终于重新焕发生机。望着刚刚建好的猪舍,她很感慨:“差一点儿,这些就都没了。”袁姐是赤水一家生态养殖公司的负责人。2020年,公司投资几千万建设年出栏3万头生猪养殖项目。11月,项目进入尾声,却出现了1000万元的资金缺口。“缺口补不上,...

  • 张玉女:织出群众致富路

    蒲城县玉女土布专业合作社理事长张玉女指导工人织布。 本报记者 吴莎莎摄3月16日,位于蒲城县荆姚镇的玉女手织布扶贫文化产业园里,工人们正在用传统木制织布机一梭一梭地精心编织土织布,经过裁剪、缝纫、包装等工序后,这些手工土织布将被制成精美的床上用品,发往全...

  • 陈家文、王树花:彝乡夫妻返乡创业记

    陈家文、王树花是云南省罗平县旧屋基彝族乡大补懂村的一对夫妻,从2001年起,他们就背井离乡远赴省外打工。随着脱贫攻坚和乡村振兴的推进,陈家文夫妇的家乡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这对夫妻毅然结束10多年的打工生涯返乡创业,开起了乡村旅馆和农家乐。如今,正在家乡开...

  • 拉巴桑珠:新发展理念开启“二次创业”

    亚东县是2017年全区首批脱贫摘帽的五个县(区)之一,2018年荣获“全国脱贫攻坚组织创新奖”,2021年获“全国脱贫攻坚先进集体奖”……一个个荣誉离不开背后无数人的努力与奉献,大学生拉巴桑珠就是其中涌现出的典型人物。2016年5月,大学毕业后初次创业的拉巴桑珠,在...

  • 普穷:创业“领头雁” 公益“排头兵”

    头发花白的老人,迈出了矢志创业的铿锵脚步;已过花甲的年纪,始终热心于公益事业;稍显佝偻的身影,却能在关键时刻挺身而出……他是桑珠孜区城北街道办事处江洛康萨社区的普穷,更是群众中有口皆碑的致富带头人、帮扶热心人、百姓知心人。江洛康萨社区党支部严格按照“...

  • 熊南春:江西学子淮安落户 科技创业不忘初心

    祖籍江西的熊南春,从小就对科技感兴趣,喜欢摆弄一些科技小玩意,考上了江西科技师范大学后,将自己所学知识用到的科技小发明创造上,并与软件、网络结合,获得了几项国家专利。熊南春在校期间及毕业后曾在中小学校进行实习及调研,了解到孩子们对科技有着浓厚的兴趣、...